APP下载

小学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012-04-29徐晓航,徐丽华,刘瑛

教育教学论坛 2012年44期
关键词:小学阶段第二课堂

徐晓航,徐丽华,刘瑛

摘要: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备受关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个案访谈、及电话调查,分别从杭州市非遗场馆的分布、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情况、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情况、非遗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及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等方面,对杭州市小学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97%的小学生对第二课堂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活动很感兴趣,但由于地域差异等因素,目前总体开展情况还有待改进,小学生对于非遗文化了解不深,学校的重视程度亦有待提高。最后从政府、场馆和学校三个角度为开展杭州市小学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小学阶段;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3-03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地区和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的见证。然而,不少非遗因为得不到及时保护而面临失传境地,一些地方的非遗几乎不为当地人所知,尤其是过上现代化生活的青少年,对非遗更感陌生。在我国非遗面临急剧流变和消失的背景下,高校已成为非遗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然而非遗教育在初等教育阶段的开展与普及却不像在高校那么受关注,非遗内容没有被系统性地纳入文化素质教育体系中,也没有确立非遗在初等教育学科的体系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所长兰静认为非遗文化既要保护理论与实践体系,还要长期不懈地培养后继人才。更有专家学者认为非遗文化应列入中小学教材,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广泛关注。目前,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各省市均有“非遗进校园”活动,对中小学生开展相关的非遗教育,促进非遗的保护传承。

二、研究意义

将非遗文化保护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是近几年来呼声较高的议题。然而,各省市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多结合美术课、音乐课、体育课等形式,非遗教育在小学中的开展还面临着种种挑战,以何种形式如何在小学长期系统地普遍开展非遗教育值得探究。杭州市当地民俗文化极其灿烂,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但是如此丰富的传统文化仅靠列入遗产名录恐怕难以为继。因此寻找一种合适的载体开展杭州市小学阶段的非遗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新颖,覆盖面广,结合小学生第二课堂的方式来开展非遗教育将是一个既创新又有效的方法。在非遗的保护过程中重新唤起少年的民族记忆,建立起民族文化认同感,小学教育传承责无旁贷。通过本文,笔者希望引起杭州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对以结合小学生第二课堂的形式开展和普及初等教育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重视,为非遗的传承和发扬提供支持和引导,激发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素养,并使珍贵、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和发扬。

三、研究方法

1.电话调查法。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笔者电话调查了杭州市98所第二课堂场馆,了解了现有第二课堂场馆中开展非遗教育的状况,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名称、涉及非遗的活动名称及内容和小学生的参与情况。

2.访谈法。2011年11月至2012年1月,笔者实地走访了拱墅区中国刀剪剑博物馆,对馆内第二课堂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进行了单独访谈。了解该馆第二课堂活动名称与内容、小学生参与情况、非遗传人指导活动情况及高校志愿者工作。

3.问卷调查法。2012年3月至2012年4月,笔者以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杭州市4个城区8所小学的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为93.1%。本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第二课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基本资料、小学生对遗的了解情况、小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现状、非遗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情况、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影响等内容。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四、研究结果

1.电话调查结果。非遗教育在杭第二课堂的分布情况。为了了解杭州市98所青少年第二课堂场馆开展非遗教育的情况,笔者对其进行电话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杭州市民俗文化源远流长,非遗资源十分丰富,但非遗在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中所占比例却很小。

2.问卷调查结果。研究问卷第3、9和16题采用5.0计分法,有非常了解、比较了解、一般了解、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五个层次,分别对应给予4-0分。第4题为多项选择题,五个选项每项分别给予1分。

(1)小学生了解非遗的途径及程度。①途径。小学生可通过多种途径对非遗进行了解,调查显示小学生了解非遗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课外读物[143/242]、电视网络等媒体[132/242]、第二课堂[111/242]、旅游[68/242]、学校[65/242]、其他途径[3/242]。第二课堂和学校在小学阶段普及非遗教育上未起主要作用。②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程度。由表3.2中第3题“非遗了解程度(总体)”的数据可知,杭州市小学生主观认识中对非遗的了解程度一般(平均值=2.608),且拱墅区小学生总体水平>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又根据表3.2中第4题“非遗了解程度(具体)”的数据,发现通过具体的选项小学生的非遗了解程度平均值=2.093,即平均每个小学生在5个选项内选择了2个选项。问卷中该题5个均属于非遗范畴即均为正确答案,所以杭州市小学生该题的正确率约为40%。可见,目前小学生对非遗的了解程度偏低。与第3题一致的是拱墅区小学生总体水平>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2)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第二课堂中的开展现状。①小学生参与非遗第二课堂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在参与过第二课堂的183人中,参加过拥有较多非遗活动的第二课堂的人占26.8%,参加过拥有一般非遗活动的第二课堂的占43.7%,参与过非遗教育活动较少的占19.7%,没有参与过非遗第二课堂的人占7.7%,不清楚参与的第二课堂内是否涉及非遗的占2.2%。②非遗教育激发了小学生保护意识的程度,小学生认知中非遗教育能否激起其保护意识与责任心的调查结果如表3.2第16题,平均值为3.441>3。杭州市小学生普遍认为在第二课堂中的非遗教育活动,能较强地激起自己保护非遗的意识和责任心。③小学生对第二课堂非遗教育的兴趣。将“非常感兴趣”和“比较感兴趣”归为感兴趣,据数据统计得出:杭州市97%的小学生对在第二课堂中开展非遗活动感兴趣。据表3.2第12题,无论是参与过还是没有参与过非遗第二课堂活动的小学生都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平均值=3.54)。且将第12题和第16题的结果与第3题的结果作横向比较可发现,虽然目前小学生总体的非遗了解程度较低,但是小学生对非遗的兴趣及意识却是强烈的。与表3.2第3题一致的是拱墅区小学生的兴趣程度>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3)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在第一课堂内的反馈。为更好地吸收第二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在第一课堂中进行反馈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第一课堂内对第二课堂内容进行反馈的有86.90%,无反馈的占13.10%。总体情况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反馈率。(4)对第二课堂中开展非遗教育的看法和建议。242份问卷中共有109名小学生填写了建议看法。总结归纳起来共分两类:第一类,表达保护非遗及学习非遗知识的愿望。部分调查对象表明希望多学习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丰富头脑开阔眼界。第二类,对学校和第二课堂内的非遗教育活动内容及形式提出了建议。

五、结果分析

1.非遗第二课堂分布的影响因素。通过对杭州市98所青少年第二课堂公益性场馆的电话调查发现:非遗场馆多集中在拱墅区、西湖区和上城区,而杭州市其他几个区则较少或没有涉及非遗教育的第二课堂场馆。随后笔者查阅资料了解到,西湖区、上城区、拱墅区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而其余几个城区非遗资源较少,所以,相较于其他几个地区,西湖区、上城区和拱墅区能为第二课堂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展提供更多便利。因此,地域性差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杭州青少年第二课堂的分布具有一定影响。

2.小学生非遗了解程度的影响因素。对表3.2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c2=68.29>c20.005(9),P<0.005,因此小学生所在的不同城区与小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根据杭州市98所第二课堂场馆的电话调查和资料搜集,发现拥有非遗第二课堂场馆的个数从高到低的城区依次为拱墅区、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由表3.2第3题知,对非遗的了解程度为拱墅>西湖区>上城区>江干区。在不排除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杭州市小学所在区域的非遗第二课堂场馆对小学生非遗的了解程度有一定影响,且非遗场馆个数越多小学生的了解程度越高;非遗场馆活动内容和形式越创新,小学生的了解程度越高。

3.开展第二课堂非遗教育影响的因素。笔者实地走访时发现,目前小学生参与过的第二课堂场馆内开展非物质文化教育活动的形式有自主动手操作型、志愿者帮教型、知识讲解型、视频媒体播放型、闯关游戏积分型、图片数据作品展、非遗知识竞赛。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为自主操作型。因此多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开展非遗教育有助于第二课堂内非遗教育的推广普及。

六、政策建议

1.政府应关注小学阶段的非遗教育。(1)完善第二课堂行动计划。根据《杭州市中小学校实施第二课堂行动计划考评(试行)办法》:六城区中小学生每学期到列入第二课堂名录的场馆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次数不少于3次,学校集体组织不少于1次。其中并未提到非遗教育活动次数。明确规定学生参与开展非遗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次的数并计入《成长记录手册》,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非遗教育普及有一定帮助。(2)加大非遗基础知识的普及。非遗有很明显的地方性,因此政府可多关注杭州民俗文化,通过对本地风景、民俗、历史等内容的多元化宣传开展小学生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活动。(3)构建有效非遗学习资料。现有小学语文教材非遗的内容极少,市场上适合小学阶段读者的相关资料也不多,因此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构建多样化的非遗学习资料如非遗绘本、非遗光盘等。

2.第二课堂活场馆应完善自身建设。(1)优化馆内设施、拓展活动形式。小学生对可自主参与、互动多、趣味性强的活动比较感兴趣。因此第二课堂场馆可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活动形式和内容。引进先进设备,还原项目原始情景;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积极探索与学校、社区合作的途径。(2)培训传统手工艺传人的文化知识。现有第二课堂场馆非遗活动指导老师一般为杭州传统手工艺人,若场馆可为聘请的非遗传人进行一定的文化培训,为其配备相应的文讲稿、PPT、视频等,便能更好地为参观者服务。(3)完善高校志愿者体系。完善场馆与高校志愿者合作协议、提高高校志愿者的非遗文化素质、增进志愿者的传统工艺技能及建立第二课堂场馆的志愿者培训体系对小学第二课堂非遗教育的开展是很有利的。(4)借鉴经验合作促发展。由于地域等问题,某些场馆可供学习参观的非遗资源相对匮乏。这类场馆可以和邻区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场馆进行合作,增设一些不需要大型设备和专业人员指导的较为简单的第二课堂非遗教育活动。

3.中小学应提高重视程度。学校教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其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尤为重要。学校可通过以下三种形式加强对非遗教育的重视:结合小学美术、音乐、体育、校本课程等在中小学的课程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在班级活动中融入非遗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改善学生非遗第二课堂活动的第一课堂反馈情况;在语文课堂中融入非遗教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刘斌.基于G/S模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异构数据可视化共享机制研究与实现[D].成都理工大学,2011.

[2]刘彩珍,李颖,励宁.服务学习在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3]非遗文化应列入中小学教材[N].温州日报,2011-11-17.

[4]为非遗进校园叫好[EB/OL].(2010-05-04).

http://www.ccmedu.com/bbs51_168113.html.

[5]张学敏,王爱青.中小学教育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探微[J].民族教育研究,2009,(4).

[6]孙亿文.当代“非遗”教育传承、保护与中小学素质教育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1,(4).

[7]李墨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

[8]李琦.家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支点[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9]郝好燕.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传承的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10]关于下发《杭州市中小学校实施第二课堂行动计划考评(试行)办法》的通知[E].杭未第二课堂办,〔2008〕2号.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J].司法业务文选,2011,(9).

猜你喜欢

小学阶段第二课堂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教育实践观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引导实践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策略
试论小学阶段开展课外阅读的指导策略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
简析如何创建愉悦的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