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12-04-29李春峰李文娜

中国市场 2012年45期
关键词:培养机制高技能人才

李春峰 李文娜

[摘 要]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是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途径,是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河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因此,加快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0-0112-02

1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高技能人才是指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生产第一线与关键岗位发挥骨干作用的人员,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能够解决操作和生产现场难题,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加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①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河北省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2010年河北省发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中对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现状、任务、工作作了战略规划。因此,加快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势在必行。②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河北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而高技能人才是河北省人才队伍的短板,因此,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利于实现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③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是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是人才评价体系与就业体系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实现河北省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就业体系的结合,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必须加快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完善的步伐。

虽然河北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高技能人才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河北省高技能人才较为短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这已成为制约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必须下大力从根本上破解。2012年,我省加大了人才强省战略实施力度,将建成10家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省首先从制度和机制上进行改革。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坚持广开渠道,形式多样,劳动保障部门建立起职前培训与在职提高和终身培训相结合的机制;用人单位建立职工培训制度与用人制度、工资分配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紧密衔接的机制;在全社会建立技术工种就业准入机制和先培训后就业的机制。既充分发挥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系统培养作用;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岗位培训。因此,加快河北高技能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2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困境与阻力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河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我们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但另一方面我们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上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2.1 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引进上,较京津有较大的差距

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河北省与京津相比差距较大,人才价格相对低廉。2009年,北京市职工平均工资58140元(第二位),天津为44992元(第四位),河北省为28383元(第十九位),河北省明显落后于北京和天津的指标。另外,虽然河北省在科研经费上投入日益增多,但2009年河北省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经费约134.8446亿元,分别少于北京的668.6351亿元和天津的178.4661 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北京市为29073元,天津市为24293元,河北省为16263元,京津在指标上都高居前几位,而河北省则列为第十三位。由此可见,京津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方面明显较河北省对高技能人才更具有吸引力,因而导致高技能人才多流向京津。另外,无法形成有效引进高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由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地区性制度壁垒仍存在,严重阻碍高技能人才流动。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不同历史文化与地缘政治的因素,导致京津冀三地高技能人才制度上无法实现有效对接和融合。京津冀三地高技能人才政策仍以竞争为主,统一的高技能人才市场体系尚未形成,高技能人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难以达到优化。高技能人才资源的交流渠道不通畅,在信息、资源、利益等方面无法实现共享。以官方为主导的高技能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无法适应市场化的需求。同时,高技能人才流动机制僵化,社会保障机制、价格机制、档案管理机制等方面制度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2.2 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视不够,忽视和漠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价值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成本高、周期长、专业性强的工程,既要解决数量更应重视质量,需要全方位的统筹考虑和合理规划。企业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但是,由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过程和效果的潜在性,有的企业却只追求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目标与规划,只注重人才使用,不注重人才教育与培训,甚至高技能人才在劳动报酬、福利待遇、提职提级等方面远不如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价值受到冷遇,因而在种种方面措施不够得力,工作得不到落实,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受到影响。这种现象导致的后果是技术工人被人看不起,很多人不愿意当技术工人,即使当了技术工人,对工作也不能尽职,缺乏主动学习钻研技术业务的精神。

2.3 基础建设滞后,培训动力不足,培养机制、制度不健全

由于高技能人才的专业特殊性,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对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基础建设需要极大的特殊要求,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当前在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上,存在着基础投入不足,教育设施设备落后,高技能人才培训的标准和培训教学大纲、教材滞后等缺点与不足,给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不少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的科学机制,缺乏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只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企业面临高技能人才缺乏的窘状,却舍不得在培训上加大投入,造成培训动力不足。高技能人才待遇相对较低,对高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不匹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保证。同时,高技能人才的“高技”、“绝技”和“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的学习、思考和积累,更侧重于技能、技巧和经验。而当前的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出现了应试化倾向,只要反复背诵操练题库中的考试题一般就能考核通过,从而使最为宝贵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下降,导致许多职业资格等级不低的技术工人一到实际现场,针对实际设备无从下手。

3 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与对策性建议

3.1 牢固树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发展观

国家与河北省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规划发展纲要的制定与出台,标志着人才发展战略的成型,并对高技能人才发展与培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牢固树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发展观,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基础。河北省高职院校要有长远的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提升高技能人才素质为抓手,转变高技能人才教学思想观念,建立科学发展、人才先行的理念,真正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怎样培养这些人才的问题,确立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念,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重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创新技能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构筑成长的平台。进一步拓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渠道,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馈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利于教学相长。

3.2 产学研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与其他人才相比较,高技能人才更侧重于技能技巧,关键在于从学习、思考、动手、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在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及对学生理论的教育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目的性、针对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生产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三者既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产学研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技能人才素质提升、高职院校保持办学活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产教研相结合,能够加大培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依托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应用型生产技术的研究,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热情,加大企业参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很好地解决实践性强的课程的师资,实验实习场所问题。并以此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和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产教结合根据市场的需要设置科研课题,使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产品,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

3.3 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就业和与岗位要求的适应,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贴近市场。而科学地划分、设置专业使其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专业设置必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在专业设置上,要既具市场性又具前瞻性,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以社会与市场需求为目标既要避免重复,又要尽可能使学科专业之间配套,把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专业设置科学化合理化。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发展有优势特色的专业,把这些专业建成品牌专业;对就业率低、社会需求疲弱的专业,果断予以调整或停止招生;对社会需求旺盛但人才规格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加快改造和提升的力度。在教学方式上,实施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从学习中了解到高技能行业的工作过程,及时掌握企业需求情况,使学生毕业后能直接胜任岗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3.4 建立具有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加强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河北省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对高技能人才的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变革,必然引起人才结构与需求的相应变化,从而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进而推动和加快高技能人才教师队伍变化的步伐。从当前河北省高技能人才资队伍现状来看,仍存在阻碍高技能人才素质的提升与健康发展的因素。由于传统职业教育理念的痼疾,从事传统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的专业教师还相当多,“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教师只重理论而轻视技能,只重视教师学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职业教师技能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缺乏与就业和产业需求相配套的合理规划和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等。这些都极大地影响着河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步伐。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学历、高技能、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当前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常新格.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初探——以河北水文勘测工种技能鉴定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09(9):84.

[2]霍蓉光,程哨杰.河北高职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52-54.

[3]孙亚东.以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引领高职院校测绘类专业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1):250-251.

[作者简介]李春峰(1980—),男,河北黄骅人,硕士,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李文娜(1983—),女,河北昌黎人,硕士,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培养机制高技能人才
人才云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广西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机制研究
探索具有吉利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