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2012-04-29段沛佑赵婧

中国市场 2012年45期
关键词:建设研究

段沛佑 赵婧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和范围的扩大,国内各个产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受到严重挑战,部分产业体系安全问题愈加凸显,外部环境的错综变化使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变得十分突出。因此,建立国家层面战略物流体系是保证国际经济安全和经济体系正常运转的基本前提和重要手段。在对国家经济安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将对建造国家级战略物流体系的意义进行阐述,并分析基于经济安全的视角我国国家级战略物流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基于经济安全的视角建设国家级战略物流体系的方法及建议,这对于其他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行业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经济安全;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5-0009-0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与传统的军事安全一样受到国家高层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和地缘经济的核心国家必须从国际化、全球化的视角来看待整个物流行业战略体系安全问题。从宏观的国家层面上,全球供应链的核心驱动因素的缺失导致物流话语权乃至物流主导权旁落,严重危害到整个国家的物流行业安全乃至经济安全。从微观的企业层面来看,国内企业对物流渠道体系的控制力目前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物流体系的战略角度来看,基于供应链整合的战略物流体系会对国家的信息安全、金融安全、生产物资整体成本、生活资料消费等方面带来很大的系统性风险,并快速地传递放大风险。从物流主导权的角度来看,中国外向型拉动的国家战略,使国外物流机构大量跟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外资物流公司和海外资本在中国物流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控制影响力正在日益增加,值得引起国内管理层的关注和积极干预。

从全球化战略角度上看,对国家物流战略体系影响最大的是在国际物流体系和国际物流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问题。在现行的国际物流体系中,各个船公司、港口、航空公司、跨国公司、国际保险机构等全球性国际物流机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机构中的话语权体现一国在国际物流领域的地位。我国在国际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一直受制于上述机构,话语权和影响力有待提高。另外在国家战略从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变进程中,我国需注意在国际物流市场,特别是矿石、钢铁、石油、棉花、橡胶等大宗战略物资的物流定价权乃至关联金融的衍生品控制权是否掌握在中国自己手里。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已经抢先推出物流行业指数等衍生品,而到现在为止中国在这些细分市场上还没有在定价权上产生影响。

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的战略物流行业影响因子有哪些?我国战略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如何?发展的瓶颈及关键点在何处?国家监管部门该如何利用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因素建设健全的国家级战略物流保证体系,以保障经济安全的同时,促进物流行业的繁荣发展?

1 经济安全的概念、内涵及基本构成

目前,对于经济安全的概念,现有的理论尚未形成大家一致认可的解释,综合各种观点,我们的理解是:经济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一个国家保持其经济系统运行和国民经济发展不受外来势力根本威胁,国家经济主权不受分割的状态和能力。其构成主要包括资源安全、物流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国内有关经济安全的研究始于1996年。在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问题上,国内存在几种代表性观点,即国家安全说、经济主权说、竞争力说和抗风险说。在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方面,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物流安全、资源(如石油、粮食和人才)安全、产业安全、财政安全、信息安全等。在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影响方面,经济全球化提高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地位,扩展了其内涵与外延,并使得经济安全环境、经济安全态势更加复杂多变。经济全球化尽管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但也加大了外部冲击,加剧了其经济、物流体系的脆弱性。

国外有关国家经济安全的科学研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为经济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范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和手段;第二阶段,把经济安全看成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认为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第三阶段,不再局限于国家安全范围来思考经济安全问题,而是把经济安全当做是国民经济体系本身的安全。 经济安全的构成:主要有金融安全、资源安全、信息安全、产业安全等,其中产业安全体系中的战略物流体系是重要的支撑体系,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产业体系的主导地位与竞争力,是国家产业经济综合能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集中反映。

2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和实证分析,2001—2004年、2009—2010年的安全度都为1,我国物流产业处于安全状态。2005—2008年的安全度都小于1,尤其是2005年与2007年的安全度小于0.9,2005年只有0.816,即物流产业处于非安全状态。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以中国物流业全面对外开放为标志,国外物流企业如虎添翼,依靠雄厚的资本优势以兼并重组等方式加速扩张,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竞争力超强的网络,使得我国的物流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008年,我国正式启动了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此机制的建立可以防止外资企业控制关键性的物流渠道和网络资源,对国内物流市场形成垄断态势和不公平竞争局面,攫取高额物流产业利润,并且我国物流产业也在竞争中寻求发展创新,所以经过调整我国2008—2010年物流产业处于安全状态。

2.1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是国家经济主权的重要构成

首先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风险防范,还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和政治独立。经济安全、政治独立构成国家主权两个核心互动要素,经济安全构成国家经济主权,而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政治独立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经济动荡、通货膨胀、价格体系冲击等因素而使国内的经济体系需要战略物流体系有效保障,从而避免原材料、物资供应中断或产品价格暴涨而带来的突然打击,同时也包括国家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产业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以及受外部影响引发的全局性、系统性问题。经济安全根系于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包括较为稳固的国民经济发展基础、合理的产业结构、战略的物流综合体系等。

2.2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

现代物流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联结生产、建设、贸易、消费等国民经济领域,是上下游结合、一体化运作的过程,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产业。物流产业体系的安全关系着国家整体产业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也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安全。

我国物流产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入世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2001年以来,反映物流需求的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25.2%,2012年上半年又增长了28.1%,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国民经济发展对物流需求不断增大,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由2001年的1.8提高到2007年的3.1,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3.1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物流业对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明显,2007年物流业实现增加值由2001年的0.7万亿元提高到2007年的1.7万亿元,年均增长14.8%,2009年上半年又增长16.1%。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2001年的16.6%提高到2012年上半年的17.6%。物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快捷通畅的物流服务,明显提高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的产业,成为提高我国经济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力量。

2.3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发展是国家经济实力比较的基础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加快,产业细分更加深入,我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成长性、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之一。 虽然我国现代物流业已经形成,并且进入全面、深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发展仍然是初步的,基础还较薄弱,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与国土面积相差无几的美国相比,一是物流基础设施差距明显。我国2007年公路通车总里程数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643.3万千米的55.7%;铁路营业里程数仅相当于美国2003年14.2万千米的 54.9%,民用载货车仅相当于美国2004年1亿万辆的10.5%;二是物流企业实力较弱。2006年,美国邮政服务公司营业额727亿美元,UPS营业额475亿美元,联邦快递公司营业额323亿美元。而我国最大的物流公司,中国远洋集团的年营业额只有154亿美元;三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美国目前已经普遍实行供应链管理,而我国仍处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物流发展的水平;四是物流效益低下。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例为18.4%,而美国不到10%;五是抗风险能力差。面对近两年来原材料、燃料、动力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快速上升,许多企业经营面临困难,生存和发展受到非常大的影响。面对当前物流发展形势,我国物流业要在短期内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就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就必须在物流领域继续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跨国公司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和物流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的优势,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外资物流企业进入中国有利也有弊。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我们要充分利用外资来发展中国的物流市场,我们也很有必要认真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经验和技术,避免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但确实也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物流市场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运行的影响。我们既要始终不懈地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国际通行原则,发展我国物流业。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物流业发展水平还较低,竞争实力还很弱的事实,必须充分利用国际通行的原则保护自己。

3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国家领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恰恰相反,它不能改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两极分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国家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外资源和市场的稳定与持续,免予供给中断或价格剧烈波动而产生的突然打击,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市场和投资等商业利益不受威胁。为了达到这种状态,国家既要保护、调节和控制国内市场,又要维护全球化了的民族利益,参与国际经济谈判,实现国际经济合作。中国经济正处于依赖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结构向“内向型”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国际物流体系已成为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海上生命线”以及远离本土的海外贸易区域的稳定。中国的国家利益与20年前相比,已变得更复杂、更多元化。作为全球第二贸易大国,中国每年的对外贸易占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六成。所以,构建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物流体系是解决国家安全保障的重要方法,同时也面临着下面的问题。

3.1 国家战略物流基础设施和基础网络建设的缺失,对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性具有重大影响

我国对外经济投资从投资地区分布来看遍布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但大多数集中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等国,不难看出,投资过于集中港澳和发达国家,反而忽视了最广阔的市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关系较好,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发展中国家影响很大,而中国企业又具有比一般发展中国家占比较优势的技术、设备、原材料、要素等。所以在进行经济投资时应考虑战略物流因素:一是从全球布局考虑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是否符合东道国规定的优先发展领域,能否享受优惠待遇,比如在投资港口、航空、管道、铁路、公路时,要予以充分考虑;二是考虑利用当地资源和国内商品出口的程度和进口生产类物资物流便捷性、安全性、成本性问题。

相反,近几年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国外跨国公司快速抢滩中国物流市场,中国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国外跨国公司关注的重点,投资的热点,一些跨国公司借助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优势,加紧并购国内企业,抢滩中国市场,已经完成和正在完善其在中国的网络布局。

3.2 国外企业控制产业链上游,并利用国际物流来影响国内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等行业格局

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不均匀,各国对经济运行的控制能力不平衡。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掌握着高新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国际化过程,控制着生产资源的配置方式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定权,具有在经济发展上的各种优势,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是主要的经济受益者。相应地,经济发展中的不对等现象使处于劣势的国家控制经济风险的能力较弱,对所遭受的经济危害的承受能力较低。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战略物流体系对非发达国家产生的利益损害不断加大,这是因为非发达国家对全球物流的控制力较弱、物流运营环境较差(例如物流基础体系不完备、相关资源相对不充足),并且对国际经济规则的承受能力较低,所以通过全球物流体系来实现对整个经济贸易控制。

经济全球化形成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化,同时生产专业的分工逐步细化,这就使各专业经营经济实体之间合作程度加大,形成产业网络。其中的各产业的经济利益在整个商品生产流通的过程中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3.3 外企超国民待遇形成不平等竞争优势,影响国内物流行业的增长发展

作为发展的代价,部分外企享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涉及贸易、投资、借贷、专利、版权、商标、双重征税、劳动标准、环境保护、资源的使用等。因为这些政策对于物流企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那些企业往往拥有更大的手段来影响政策的制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导致国内物流企业不能够正常成长。

比如,国内快递企业反映的个别外资快递企业在原材料、劳动力成本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依据其雄厚实力,采取逆市大幅降价,低价、亏本销售的方式竞争,造成国内快递企业经营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部分内资企业亏损额大增,少数企业已被迫抛售股份,导致整个行业话语权缺失。

3.4 外资物流企业先发竞争优势明显,部分形成行业相对垄断局面

在重要的国际航运物流体系,目前我国的自有运力与进口需求并不相匹配。据悉,目前我国有近80%以上的远洋货物是由外国船东承运,其中80%~90%的原油,70%~80%的干散货及集装箱运输,都靠外国船东来承运。国内船队规模较小,原材料、能源运输过分依赖国外船队,已威胁到了我国能源以及整个经济发展的安全。同样,国家海洋战略和全球利益需要海上交通线、能源补给线,同时还可以延伸国家的影响力。

3.5 外资物流企业占据高端物流市场,不利于我国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带来了大量的资金,弥补了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推进了体制改革,加速物流业市场化进程,促进物流市场的形成;外资物流企业在输入资金、输入先进机器设备和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物流理念、全球化的运作模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了行业的高端市场。总的来看,外资物流企业对中国的物流业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给中国物流带来了新的格局变化,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但也确实对我国物流行业,特别是对于国内高端物流部分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4 基于经济安全视角的国家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的方法

从国家安全高度维护我国物流产业安全,是摆在我国物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也是在开放的条件下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需要从一下几方面工作。

4.1 从宏观上战略规划,制定物流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设立行业相关管理部门

国家职能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行政法规,加大对国家重要战略物流资源、重要物流环节的保护力度。鼓励和支持国内物流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活动,特别是在涉及国计民生、国家战略、能源安全等层面的物流基础投资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和约束,通过合理的对外投资选择,进一步保持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争取在开展国际经济合作方面不断取得成绩、扩大国际影响,以有效控制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不安全因素,并有效防范和应对安全威胁以构建新型的国家物流行业经济安全防御体系。同时,大力宣传树立物流行业产业安全观念。

4.2 从中观层面产业安全入手,找准关键节点,打好物流行业战略基础

物流行业产业安全是整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结合我国实际,港口航运的对外投资和航空设施的对外投资对于实现我国物流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性的作用。

目前,我国对进口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强,预计到21世纪中期,国内绝大部分矿产品均需进口。特别是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资源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的情况下,要加快对国际战略物流资源投资,在海外建立物流战略资源供应基地,建立和完善配置合理的国家应急物流储备制度与体系,尤其是应对危及国家能源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国内航运、航空货运业“走出去”,特别是到海外国家和地区设立中转基础节点,保障我国对外投资的更好更快地增长。

4.3 从微观层面企业入手,提高国内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国有控股跨国性物流公司

企业是一个国家整体产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的微观基础。在通过对外投资构建国家经济安全防御体系时,要从企业这一投资主体入手,战略性的规划投资力量和资源,建立企业自身的投资预警机制,从而构筑国家经济安全的第一道防线。目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规模化水平普遍很低。为此,我们应该通过政策倾斜、扶持等措施积极鼓励国内企业的强强联合,发展以大型物流企业为核心,融资本、生产、技术为一体的实力雄厚的物流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经营,并以之作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主体。另外,要鼓励已有的物流企业集团积极走出国门,开展跨国投资,以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4 加强行业监测,建立“物流行业产业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完善上报机制

物流行业范围大、跨行业管理,协调起来难度大,对外资物流企业及关联企业的进入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港口航运业、机场航空、军工物流业、能源物流业、食品物流业等基础产业和特种产业物流的外资投资和并购项目有效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坚决制止和加以限制试图垄断中国市场的恶意并购,有力限制外资进入关系国计民生的物流行业,建立了物流产业安全情况、数据受理、收集、报送机制。认真收集有关物流行业产业安全的重要信息,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上报。建立维护物流行业产业安全体系,从组织上、制度上予以保障,把维护产业安全纳入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工作。做好物流产业损害调查的组织协调工作,以物流行业产业安全动态和产业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多方面展示物流行业运营情况和产业损害预警信息,为关注和重视物流产业安全的各界提供了了解情况的窗口。对外资恶意并购做出严格的法律规定,使外资在我国的经济活动有法可依,并严格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加快物流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是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

5 结 论

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部分也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目标。从维护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物流行业必须建立起国家级战略体系,既要保障我国物流行业在外国大型物流巨头的猛烈冲击下不被打倒,又要抓住机遇和挑战,引进外国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方法,带动我国航空、海运、粮食、能源、矿产等重要物流产业迅速发展。

如何加强对影响国家物流产业安全的核心问题的跟踪调研,建立产业安全与产业损害工作的相关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推进国家级战略物流体系建设的进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也是以后研究的重点,这些问题的解决将对今后的物流行业产业建设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钱学森,于景元,戴汝为.一个科学新领域——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论[J].自然,1990,13(1): 3-10.

[2]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4):93-98.

[4]Barnaby Kapstein.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National Security:A Global Perspective[J].New York,1992:188.

[5]Sameul Huntington.Why Internatinal Primacy Matters[J].International Security,1993(6):76.

[作者简介]段沛佑(1978—)男,山东青岛人,青岛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高级物流师,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国际物流学会会员、美国运输与物流协会会员。研究方向: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赵婧(198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浙江财经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建设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德育载体建设研究
数据库原理核心课程建设研究
数学课程资源建设研究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微写作”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金工实训》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培养和选拔会计人才途径研究
微博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