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

2012-04-29梁荣宗

考试周刊 2012年44期
关键词:名著语文教学

梁荣宗

爱因斯坦说:“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然而在高考的压力下,从老师到学生都急功近利,认为学习语文可以靠大量的练习取得好成绩,这是完全错误的。现在素质教育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语文教育应该从小培养人的一些好的习惯,如好的阅读和思维习惯,这才是提高人的素质。高明的命题人考的是语文素养,而不只是做题能力。我们要引导学生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学习语文,而不是简单应付考试。

“大语文”的核心,就是倡导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它不仅符合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也符合语文学习的普遍规律;不仅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也符合语文考试的改革取向,更符合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语文教师既是学生心灵的启蒙者,又是他们通往文学世界的引导者。我们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学生有益的教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文学。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自己几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

一、练表达,言为心声。

新课标指出:“加强学生交际的实践,注重过程,注重互动,提高学生言语交际水平。”这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方向。而叶圣陶老先生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提出:“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发表之欲的‘总枢纽,它能带动语言教学的各个环节。”由此可见口语表达的重要性。我们的学生不可能总是待在象牙塔里,总是要走上社会,面向社会的。一个“不会说或说不好的人”只能是“学习的畸形儿、人才的偏颇儿”,绝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针对新课标的教学目的,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当中,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重要,近年来,我坚持课前五分钟演讲并随之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收益颇丰。

我在第一阶段安排的口语训练是“自我介绍”。万事开头难,为了让学生敢说,确切地说是敢读,我让学生前一天做好准备,上台时可将稿纸带上来。

有了第一阶段的读,同学们已基本上能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方地站在台上,面对全班同学大声朗读,在此基础上,我要求同学试着脱稿进行第二阶段的“说”。结合高一的名著阅读,我让学生“读名著,说故事,析情节”。为了台上的五分钟,学生课外读书,小组讨论,上网查询,深层次地去研究名著。台上的演讲促使他们用心、用脑子读书,从最初的“被迫”读名著到主动研究探讨,这绝不是“死读书”能收获得到的成果。

学生第三阶段的口语训练是自由演讲,很多学生求新、求异,同时融入自己的解读和思考,做到引申提升,题材丰富,内容新颖,思想深刻,智慧的火花不断生成。

二、读诗文,丰富心灵。

我非常欣赏古典诗词的语言,其深刻、精干让后人无法企及。在引领学生读诗会意时,我指导他们入境去感悟,体会其精妙之处。入境者,心自明也。特别是一些写景抒情诗,美美地读、静静地想,境由心生、置身诗境。比如上《春江花月夜》时,我拿出半节课时间给学生朗读、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加上图片展示,让学生回味、入境,让他们了解到是一轮明月,让诗人欣赏到一幅幅迷离、静谧、清丽的美妙图画,让他们慨叹宇宙广阔、人生短暂,让他们体会人间的悲欢离合、相知相恋相思之情的绵长不尽。入境后,师生常会为之击节赞赏,感叹良久。

“腹有诗书气自华”,积累多了,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了语感。除此之外,一些固定的鉴赏术语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是针对诗歌鉴赏而言。教师在教学时,可将该环节适时穿插于教学中。

谈到文言文,多数学生不大喜欢去欣赏。教师要先教会他们去读,在放声朗读中体会其精妙之处,从而领会古文的朴素与文雅。对于每课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适时督促学生去完成,各种文言字词句式的积累就是解读课外文言文的基础。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学完每一课后,其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要求学生都得分门别类、细细归纳。翻译时,明确重要文言现象,触类旁通,在理解的基础上会意。高中的文言实虚词的积累、句式的熟悉、特殊语法的掌握是他们未来更深入读懂古文的基础。

人生的智慧从哪里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通常学完每篇古文后,我带领学生把古今打通,引导他们运用现代观念来理解、把握作品内容,拓展文化视野,汲取人生智慧,做到古为今用。学生的分析时常显得幼稚、不成熟,但这种汲取经典中的大智慧的眼光和探究精神是值得大力倡导的。经过每课扎扎实实地学习,古文学习就比较轻松了。

三、广阅读,博观约取。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是拓宽视野的一条重要途径。诗歌、散文、小说、杂文等,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悟。

每学期我都列出名著书目,并要求他们写出读后感。上课之余,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会。前不久,上完《林黛玉进贾府》和《老人与海》,在学生准备充足之后,利用晚自习,我在班中组织一次名著鉴赏会。同学们热情高涨,准备的材料很充足。他们从各个角度展开,来谈自己对人物、环境及作品主题的理解。有感于诗歌的,就针对《红楼梦》中的精妙诗文作一畅谈;喜欢黛玉的,则细致剖析她的内心世界。欣赏桑迪亚哥的,就高度赞扬他的不屈服的“硬汉子”精神;苦于世道艰难的,看到的则是成群结队、蜂拥而至的鲨鱼。在这些经过自己阅读、思考的文字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让学生走近自然、深入社会,能拓宽学生眼界。这项工作可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让他们抽出大量时间来品读、收集相关资料。

四、勤动笔,抒发性灵。

真情实感可以使学生感动,感动的过程是心灵净化的过程。如果学生经常处于感动之中,他们身上真、善、美的种子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在作文课上,应经常鼓励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大胆表现自我。大家在作文中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学生写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写出了“恼人的家长会”的憾事,也写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写出了“假如可以不用学习”的实感。从南京“彭宇案”到佛山“小悦悦”事件,写出不平与愤懑。平时写作,我允许学生即兴为文,不定字数,所看所闻,点滴记录自己的感受。学生不断地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观察、体验、感受,不断地用自己的心写出了自己的生活,用自己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心灵,写出了许许多多充满真情实感的好作文。

轻轻打开文学的大门,在先哲智者面前,学生似一个懵懂无知、孤陋寡闻的孩童。虽然思想还很拙稚,但他们会穷其一生来探究生命的内涵。高中三年,是人一生重要的奠基阶段,唯有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去,才可初步感受到语文的神奇与博大。

“暮春意未尽,夏至气正暄,秋临已清明,寒冬犹待春。”读着信笔而就的《四季调》,我和孩子笑了。春乃释放、夏是拼搏、秋即分享、冬则蓄势。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的。

用认真的态度,以探究的心理,凭执著的精神,带领学生走进一篇篇美文,翻开一页页名著。执著生活所感,聆听语文之音。把丰富的情感驻留心中,借理性的思想驾驭前行的风帆。风雨兼程,一路的风景尽收眼中,我将继续努力追求从心而不逾矩的教学境界,让语文教学灿烂如花、浪漫如诗。

猜你喜欢

名著语文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