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2-04-29卢美圆曾宇翔
卢美圆 曾宇翔
摘要: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破解基层党组织与社会发展新要求之间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保障农村各项事业顺利发展,是当前和今后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加强路径
农村基层党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基层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一、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一)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性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基层农村原有的组织构架和管理体系被打破,农民群众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对基层党组织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处于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矛盾和冲突之间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处理新矛盾和新问题上方法不多,创新性不足。首先,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素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一些村党员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发展意识不强,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思路不清,措施不力,在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致富方面的能力不足。其次,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的单一化与农村经济形态的多样化之间的矛盾。基层农村党组织设置基本上停留在按地域划分的传统模式上,单一的党组织设置形式与多元化的经济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影响农村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思想政治工作弱化与农村价值观念多元化之间的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及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趋势。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重物质,轻精神”的趋向,与基层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要求的差距日增,基层组织在思想政治方面的主导作用日益削减。
(二)基层政治的民主化与农村民主意识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随着村民自治等基层民主形式的出现,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快速发展,基层政治民主化趋势明显。但我国基层农村民主意识不强,给基层党组织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首先,部分群众对民主的认识存在偏差。基层群众对村民自治认识不足,在选举过程中存在“轻民主权利,重宗族利益”的趋势,民主选举利益化、人情化现象突出。其次,部分村两委对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认识存在偏差。有的村委会干部不能正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赋予的权力,不能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的关系,不能坚持党支部的领导;有的党支部则片面强调党的领导,包揽了应当由村委会管理的事务,村两委之间互不服气,工作不协调,削弱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农民阶层分化和利益多元化与农村基层组织利益协调机制不完善的矛盾。
随着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取消农业税等农村社会改革的深入,农村经济体系和社会构成形式处于不断分化与重构的状态,农民利益呈现多元化趋势。新的不平等现象、新的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相互交织,不断分化和衍生出各种新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这些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在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彼此消长,对农村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影响。农村基层组织作为农村各阶层利益代表,其利益协调的职能日益凸显,但受地域、观念和干部素质影响,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利益协调能力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缺位。
(四)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复杂化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方式单一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重构,基层群众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党员队伍成分结构日趋复杂。从职业特点来看,基层党员已从单纯从事第一产业,向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为辅转变,且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将日益增大;从岗位性质来看,基层党员跨区域、跨岗位工作的趋势明显,岗位的多样性、流动性和不稳定性日趋突出;从经济地位来看,市场经济体制大大激发了农村经济活力,党员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基层党员政治地位、经济地位、职业的差异化导致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给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路径。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关键。”[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情况,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一)以提升素质为重点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把经常性学习与集中培训结合起来,把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与管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致富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本领。探索完善“公推公选”制度,将政治素质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党员和群众拥护的党员选入支部班子。注重发展党员工作,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农村经济能人的教育和培养,将有文化科技知识,懂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作为重点对象加以培养,建设一支素质高、数量足、结构合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后备人才队伍。
(二)以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重点创新党组织工作载体。
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自愿互利、优势互补”的基本思路,在村党总支下设支部,把党的基础组织设置在关键处,让党员作用发挥到推动发展上。一是在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党支部。通过在农村龙头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中建立党支部,加强对农村特色产业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在专业村设立产业党小组。打破以村为单位建立党小组的方式,将各村从事同类产业或相近产业的党员编入一个党小组,增强产业党小组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在产业链条上设置党员服务岗。把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向产业链延伸,设立帮扶责任岗、科技示范岗、流通服务岗、信息咨询岗等无职党员岗位,扶持农村经济做大做强产业链。
(三)以保障党员群众权利为重点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切实保障农村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一是加强选举机制创新,重点推进“两票制”、“两推一选”、“民推党选”等选举机制的创新,保障广大农民的民主权利。二是注重程序民主,建立健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民主议事规则,形成民主决策的操作规则和程序监督机制,推进决策民主化。三是加强团结协作,进一步理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关系,实现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的民主协作管理,推进管理民主化。四是加强监督,深入推进党务、村务公开,推进监督民主化。
(四)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邓小平同志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3]从基层农村实际来看,完善制度,加强民主监督,使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纳入规范化的轨道是目前农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向。一是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严格实行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要加强党内监督,发挥党组织和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村级党员干部。三是建立和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对基层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实现靠制度管人、管事。
参考文献:
[1]高建兰.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基层问题的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0,(20).
[2]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学员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5,11.
[3]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重要讲话《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N].19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