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学习压力探源

2012-04-29金鑫李丹青

教学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新生中学大学

金鑫 李丹青

摘要 从高中升入大学,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很多大学新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习压力,这直接影响着其整个大学学习生活的质量,而大学阶段的学习情况又将影响一个人乃至一生的生活轨迹。因此,分析大学新生学习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新生;学习压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2)05-0018-04

0 引言

大学第一年是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时期,其影响至深、至远。尽早实现从中学向大学的平稳过渡,不仅有助于整个大学阶段的成功,而且对今后职业生涯的成功都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入学前缺乏对大学的深入了解,入学后又缺乏必要的引导,中学阶段曾经目标明确、步履坚定的大学新生们,在跨进大学校门的新鲜感褪去后,往往就会被茫然不知所措的情绪所控制。习惯于被指导、被安排、被告知的他们,在感受一连串的不习惯、不适应的挫败感之后,产生了太多的疑问,然而却得不到合理解释和恰当的指点,初出茅庐的他们不可能不认为大学人情淡漠,感慨理想现实落差,不少人甚至因此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烦躁、焦虑、郁郁寡欢,给日后的发展埋下深深隐患。新生心理问题林林总总,但表现在学习方面尤为突出,学习压力是大学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处理不当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危机。

1 学习压力的来源

在认知现象交互作用模型中(见图1),拉扎勒斯认为,压力来源与压力反应之间存在着两个阶段的认知评价过程。个体首先要评价外界刺激是否对自己有威胁作用,接着对自己的应对能力及自身所能获得的应对资源进行评估,当评估到个体不足以应付外界的威胁性刺激时,心理压力便会产生。学习压力的产生亦然。大学新生首先要评价变化了的学习、教学环境和制度、对大学生的角色期待等外界因素是否对自己有威胁作用,接着对自己的学习适应能力、学习方法及自身所能获得的应对资源进行评估,当评估到个体不足以应付外界的威胁性刺激时,学习压力便会产生。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大学的学习与中小学一样,也是掌握知识、丰富自身和提升个体素质的认知活动,仍然需要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的参与。但是,由于大学学习内容的加深、学习环境的变迁以及学习要求变化,加上国内很少有学校和教师意识到这种变化对新生造成的巨大影响,忽略了对大学新生进行怎样适应大学学习的指导,因而学习压力是大学新生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

2 大学新生出现学习压力的原因

在过去10多年的学习中,已经历过从小学到中学、由初中进高中的升学转变,多少积累了一些应对转变经验的新生们,在上大学前就已经做好了去解读大学的不同、适应新的变化的心理准备。可是由于之前所经历的各次升学转变,虽然学习内容有所增加,但是以积累知识为学习目的和以卷面成绩作考核依据的游戏规则没有变,因此前一阶段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或者说基本学习方式仍然可沿用至后一阶段,适应起来很容易。然而进入大学,学习的目的变成了知识的运用,考核内容转向了专业能力的掌握,仅此两项就决定了游戏规则完全改变。换句话说就是在大学,用以确定基本学习方式的依据已完全不同于中学,所以中学的学习方式不能直接套用于大学学习,必须进行重新建构。这对于在之前各次升学转变中总是轻车熟路复制成功的大学新生来说是完全没有思想准备的。也就是说,当新生们发现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的差异要比想象的大得多,以至于完全超出原有经验的驾驭能力时,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如果此时又遭遇大学校园生活的其它方面如日常管理、社团活动、人际关系等也出现类似的问题时,压力就会加重,甚至形成心理问题,造成严重后果。在图1压力模型中,环境因素是外因,个人因素是内因,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笔者旁听了两年国家精品课程《大学生学习指导》,结合大学新生在课上课下探讨的学习问题和课堂作业及学习风格测试的结果等等,大致归纳出导致大学新生学习压力的重要内因——三大学习适应性障碍。

《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学习压力的定义是指由学习所引起的心理负担和紧张,来自两个方面:(1)外部,如面临决定前途(升级、毕业、升学乃至就业)的考试等;(2)内部,如学生个体感到与社会期望差距很远,又没有能力实现社会期望。学习压力的实质是个体面对学习时所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特殊反应,是个体和学习任务、学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唤醒”状态。大学新生的学习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适当的学习压力会对大学新生的学习产生积极作用。反之,如果学习压力过大,大学新生不能顺利适应时,则会出现过度焦虑的情绪,表现为厌学、逃课等行为。压力过小,学生会感到无聊、对学习生活都没有激情、动机不明、情绪低落,学习效率就会降低。

1)失落心理。大一新生失落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一是没有被录取到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心中充满懊悔和郁闷;二是有的新生在高中时受到老师、家长的误导把大学看成是美好与自由的殿堂,因此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情况反差较大,对现实不满但又认为无力改变;三是感到自己没有得到老师、同学的器重而失落。在大学里,人才荟萃,有些文体特长的同学很快会脱颖而出,吸引大家的注目;交往能力强的学生,在几天之内就会成为班集体的活跃分子。面对新环境,强者比比皆是,原来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从而出现失落心理。

2)茫然心理。一是对大学的学习生活特点不了解,感到被动;二是中学阶段学生考上理想大学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但考上大学后却不知道新的目标是什么,学习目标缺失,无法订立大学生涯的规划,学习目标不清晰还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反应漫等情况。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由于已经习惯于高中时外在的严格控制,为一个具体目标而学习,很难适应在自己内在因素控制下,为一个长远目标而学习,不会在这一长期目标指导下建立具体的学习目标;三是大学管理不如中学那么直接和严格,学生的自由度较大,他律丧失而自律还未建立,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新生的失落心理和茫然心理导致态度、希望、需要、渴望等要素偏弱,在压力模型个人因素中反映为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动机弱等,造成学习上的被动和学习动力不足。

2.1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的方法障碍

高中的教学工作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把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绩效评估的终极标准,这样势必导致教师为考试而教。为了不断提高升学率,教师过于单一的讲授书本知识,强调死记硬背,不注重让学生理解事物本质。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应的学习方法也必然围绕考试,追求的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而学习体验的形成、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则完全被忽视。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21世纪教育的重要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习是一个终生的任务,应热爱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不但学好本专业的知识,而且学习与之相关的各种人文和自然科学知识,拥有跨学科的交融能力,拥有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在复杂信息环境下检索和判断的能力,拥有不断创新的能力。而那种以考试和升学为中心的学习,显然离掌握学会认知这一目标相去甚远。大学新生进入大学后还是沿袭高中的学习方法,这跟学生自身没有认识到大学学习特点及学校对新生学习指导的缺失有密切的关系。

在此随机抽取在《大学生学习指导课》上给新生班级所做的一次“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试”结果来分析,参加总数合计50人,有效测试49份,测出意义导向型11人,比例为22.4%,情景导向型17人,比例为34.7%,再现导向型21人,占的比例最大,为42.9%。再现导向型的学习风格特点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缺乏管理,担心失败,学习效能感低,学习主要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把学习仅仅看作是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和证书或达到其它目的的一种手段。采用再现导向的学习策略,只学习学校或老师规定的内容,并且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造成学习上的忙乱,学习效率低下。此类学习风格的学生是学习主动性最差、学习目标最不明确、学习方法最差的一类,然而却占最大比例,由此可见,较大多数大学新生在学习上存在方法障碍。

2.2新生适应大学学习的思维障碍

高中生属于青年初期,青年初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抽象思维逻辑的发展趋于初步定型或成熟的时期,属于理论型,他们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而理论性思维的发展,必然导致辩证思维的迅速发展。他们在实践与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一般与特殊、归纳和演绎、理论及实践的对立统一关系,并逐步发展着那种从全面的、运动变化的、统一的角度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而中学的应试教育把教育等同知识教育,把科学、文化、理论等高层次的教育降低到“术”的演练层次,把本应是揭示知识规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的教育内容化解成许多互不关联的死的知识点和标准化的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下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解题术、应考术的过程。所以,应试教育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却很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及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低。中学的这种应试教育对学生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的限制,其思维水平与大学生应具备的思维水平差距很大,造成不能顺利适应大学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压力。

大学新生经过12年的应试教育,加上安于现状的心态和从小养成的被动心理,创新学习方法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受到抑制,所以新生学习适应的方法和思维障碍反映在压力模型之个人因素中为实际能力低下,而并非缺失。因此大部分新生是有能力改进学习方法、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只是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学习指导,他们的潜力没被激发出来,导致学习适应的方法和思维障碍。

3 应对学习压力的方法

要解决学习压力这个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积极进行角色转换,努力从“中学生”转变成“大学生”。具体做法是:(1)反省自己目前的角色定位问题,明确告诉自己,如果总是认为大学什么都不如中学,那证明自己仍然是一个中学生,需要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大学!改变自己的中学学习方法,学会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设立学习目标和科学规划学业;(2)让自己在情感上完全接受大学与中学的差异,主动去发现并记录中学与大学在学习方面的差异,进行整理和归类(期间切忌妄加评价),自我体会才会更深刻;(3)尽可能用自己理想中的大学特征去解释它们。在学习上,通过比对二者之间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授课方式、评价方法等的差异,来对有差异的现象进行合理性解释,概括出一些属于大学的基本规律。同时通过请教老师、辅导员、学长或者以班级研讨会、在实践中验证等方式进行确认。在此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努力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换。只有建立“大学生”的角色意识,才能形成符合大学学习需要的实践方式和思维习惯,建构满足大学学习需要的基本学习方式,进而有效地接受大学教育,有效应对学习压力。

4 结束语

如果说中学教育提供的是“配餐制”的话,大学教育提供的就是“自助餐”。配餐制无法自己挑选,菜色组合、营养搭配都已经被安排好了,提供的菜肴没考虑个人喜好及消化能力。中学教育按照高考考试大纲安排课程,学生没有选择的空间。同时中学课程大都是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高三的复习是学生对高中所学的全部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即便对所学的大量知识不能找出规律和内化,也就是说对配餐制提供的菜肴消化不良的话,只要能记住自己曾经吃过什么,高考时照样也能考出不坏的成绩。而大学教育提供的是“自助餐”,自助餐需要根据自身的口味喜好及营养需求等自主选择,自己知道取什么及如何进行食物搭配来实现营养价值最大化。大学教育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自主性,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根据目标来安排学习活动,食物搭配就好比是选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且对未来发展有用的课程。吃自助餐还要求熟悉营养搭配、餐食摆放区域以及取用方法,相应地大学教育要求学生知道怎样选择选修课,怎样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怎么去获取有用的学习资源等等。因此学生要了解“配餐制”和“自助餐”的特点,了解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特点及差异,进而有效地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转换角色,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领略大学的风范,规划并实现精彩的大学生涯。

以下是《大学生学习指导》课程所做的高中与大学学习特点的比较,供大家参考。(见表1)

猜你喜欢

新生中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重获新生 庇佑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在多解中学创新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