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生态效应

2012-04-29张飞,孔伟,王月香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5期
关键词:生态效应景观格局淮安市

张飞,孔伟,王月香

摘要:以淮安市1988和2005年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从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淮安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对其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988-2005年,淮安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44.87亿元,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上升了0.013。

关键词: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生态效应;淮安市

中图分类号:P901;F30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5-0894-05

Analysis on the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of Land Use and Its Ecological Effect

in Huai′an City

ZHANG Fei, KONG Wei, WANG Yue-xiang

(School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 Huai′an 223300, Jiangsu,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data of 1988 and 200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d-use landscape in Huai'an city were analyzed using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landscape predominance index and landscape evenness index; and the vari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were evalu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andscape diversity index and landscape evenness index of land-use landscape in Huaian city decreased; while the landscape predominance index increased; the ecosystem service values decreased by 44.87×108 yuan; and the land ecological risk index increased by 0.013 from 1988 to 2005.

Key words: land use; landscape pattern; ecological effect; Huai′an city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是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研究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并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角度评价土地利用景观生态效应,对于了解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注重从不同角度与尺度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生态效应进行综合研究[2]。以淮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指数分析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参照谢高地等[3]的研究成果,定量评价研究区域土地的生态效应,为该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1研究区域概况

淮安市处于淮河流域下游,位于北纬32°43′00″-34°06′00″,东经118°12′00″-119°36′30″,北接连云港市,东邻盐城市,南连扬州市和安徽省滁州市,西邻宿迁市,是江苏省省辖市。该市现下辖四区四县(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楚州区和金湖县、盱眙县、涟水县、洪泽县),面积1.01万km2。

淮安市属黄淮平原与江淮平原的结合部,全市境内无高山,地势西高东低,以平原为主。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大运河、淮河贯穿全境,洪泽湖、白马湖镶嵌其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为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 ℃,年平均降水量940 mm,年日照时数2 130~2 430 h。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淮安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总人口为527.77万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1.8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 024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4 136元。

2研究方法

2.1土地利用景观数据获取

以淮安市1988年的Landsat-5 TM和2005年的Landsat-7 ETM+影像数据为基础,结合1∶100 000地形图以及其他辅助资料,通过人工目视解译与计算机遥感图像自动解译分类,得到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预分类图,提取了2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信息。参考中国科学院“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土地利用遥感分类体系,将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六类,统计出不同土地利用景观的面积。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从土地利用分类图上各随机采样850块,Kappa指数在0.73以上,超过了最低允许判别精度Kappa指数≥0.70的要求[4]。

2.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模型[5]

1)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反映了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多少和各景观类型所占的比例。如果景观是由单一要素构成的,景观是均质的,其多样性指数是0;由两个以上的要素构成的景观,当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相等时,其景观的多样性最高;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增大,则景观的多样性下降。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计算公式为:

Hi=-PijlnPij(1)

式中,Hi——第i年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Pij——第i年第j种景观类型土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m——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总数。

2)土地利用景观优势度指数。土地利用景观优势度指数用于测度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中占支配地位的一种或几种景观类型的控制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Di=Hmax+PijlnPij (2)

Hmax=lnm (3)

式中,Di——第i年土地利用景观优势度指数;Hmax——研究区域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相等时的多样性指数;其他参数同上。

3)土地利用景观均匀度指数。土地利用景观均匀度指数是描述土地利用各景观类型分配的均匀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Ei=×100% (4)

H′=-ln(Pij2)(5)

式中,Ei——第i年土地利用景观均匀度指数;H′——修正后的Simpson指数;其他参数同上。

2.3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2.3.1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区域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6],不同的学者对其划分方式不同。Costanza等[7]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17种,即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干扰调节、水调节、水供应、防侵蚀、土壤形成、养分循环、废物处理、传粉、生物防治、避难所、食物生产、原材料、基因资料、休闲旅游和文化。而我国学者谢高地等[3]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大陆陆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将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为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生物多样性维持、食物生产、原材料生产、休闲娱乐等9项。该研究采用谢高地等[3]的研究成果。

2.3.2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确定1997年Costanza等[7]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自然资本》一文,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原理与方法从科学意义上得以明确,但该研究中某些数据存在较大偏差,如对耕地的估计过低,对湿地估计又偏高等。鉴于此,国内学者谢高地等[3]在Costanza等[7]提出的评价模型基础上,对国内200位生态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1)。该当量因子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相互贡献的大小和农田食物生产服务经济价值评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比以往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8]。

表1是定义1个当量因子为1 hm2全国平均产量的农田每年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其经济价值等于全国平均粮食单产市场价值的1/7,其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是指生态系统的各项生态服务相对于农田食物生产服务贡献的大小,由此便可将权重因子转换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参照谢高地等[3]的方法,根据淮安市实际情况,依据公式(6)可以计算得到淮安市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提供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

Ea= (6)

式中,Ea为单位面积农田生态系统年提供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i为粮食作物种类,淮安市粮食作物主要有稻谷、小麦;pi为i种粮食作物的全国平均价格;qi为i种粮食作物单产;mi为i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M为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

2.3.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变化量估算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价值系数按以下原则操作:耕地对应农田;林地对应森林;草地对应草地;水域对应水体;未利用地对应荒漠;建设用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0。据此可测算出各类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单位面积年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为:

ESV=(Aj·Cj) (7)

式中,ESV——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年);Aj——研究区域第j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土地面积(hm2);Cj——第j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单位面积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元/(hm2·年)]。2005年,淮安市小麦播种面积21.863万hm2,单产4 890 kg/hm2,全国主产区收购价格为1 380元/t,稻谷播种面积26.948万hm2,单产7 500 kg/hm2,全国主产区收购价格为1 553元/t,由此得出淮安市农田自然粮食产量的经济价值为1 350.44元/hm2。比照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得到淮安市2005年不同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2)。

2.3.4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为建立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与区域综合生态风险之间的联系,利用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面积,构造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生态风险指数(ERI)[9],用于描述土地综合生态风险的相对大小,计算公式如下:

ERI=(8)

式中,Aj为第j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A为土地总面积;Wj为第j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所反映的生态风险强度参数。

3结果与分析

3.1各类土地利用景观面积变化分析

淮安市1988和2005年2个时段土地利用状况如图1。由图1、表3可知,1988-2005年该区域土地利用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和耕地有所增加,其他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均呈减少趋势,其中水域由1988年的3 549.43 km2减少到2005年的2 946.60 km2,减少16.98%;林地减少470.96 km2;未利用地减少了191.71 km2;草地减少了173.02 km2;耕地由1988年的3 785.45 km2增加到2005年的4 669.60 km2,增长23.36%;建设用地增加554.37 km2。

3.2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利用公式(1)至公式(5)计算出淮安市1988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表4)。由表4可见,1988-2005年淮安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分别从1988年的1.382 5、66.09%下降到2005年的1.244 7、59.04%。随着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的下降,土地利用景观优势度指数总体呈现上升的态势,从1988年的0.409 3增加到2005年的0.547 0。这些指标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人类活动不断增强,人类对自然景观的影响逐渐增大,但另一方面反映研究区的景观多样性在下降,复杂度在降低,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增大,土地利用向单一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表现在研究期内耕地景观在研究区域占绝对优势,远远超过其他景观类型,且耕地景观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在研究期内呈上升趋势,即从1988年的39.13%增加到2005年的48.27%;各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占总面积比例的差值增大,如1988年比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36.66个百分点(耕地为39.13%、未利用地为2.47%),2005年比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47.78个百分点(耕地为48.27%、未利用地为0.49%)。

3.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分析

根据2.3.3中介绍的方法,利用公式(7)计算出淮安市1988和200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5)。由表5可见,构成淮安市ESV的主要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是水域和耕地。1988和2005年,水域和耕地的ESV之和占总ESV的比例分别为88.75%和93.13%,表明研究期内这两者的生态服务功能在总体生态服务功能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研究期内淮安市的ESV总体呈减少趋势,从1988年的288.07亿元减少到2005年的243.20亿元,减少了44.87亿元,减少15.58%。在土地利用景观类型中,除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研究期内有所增加外,其余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其中,减少最多的是水域,减少37.43亿元;其次为林地,减少13.90亿元。

3.4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动态变化

土地生态风险强度参数的确定采用层次分析的指数标度法。首先通过专家判断用半定量的赋值方法确定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相对风险程度等级值,然后计算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对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顺序,最后得出各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风险强度参数。韦仕川等[10]在研究东营市土地生态风险强度参数时,曾将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的生态风险强度参数分别设定为0.112 7、0.075 7、0.071 4、0.079 1、0.253 8、0.084 4。采用这一研究成果,利用公式(8)计算出淮安市1988和2005年的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105和0.118。由此可见,淮安市在研究期内的土地生态风险指数呈增加趋势,增加了0.013,表明随着土地利用变化,淮安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总体上呈现出恶化的趋势。

4结论

1988-2005年淮安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优势度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淮安市土地利用趋于集约化和单一化,一方面表现在研究期内耕地景观在研究区域中占绝对优势;另一方面表现在各种土地利用景观类型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的差值增大。

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和单一化引起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1988-2005年淮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44.87亿元,减少15.58%,这主要是由于水域与林地的面积下降导致的。同时,土地生态风险指数也增加了0.013,表明淮安市的土地生态安全总体上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因此,该地区今后应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通过土地整治来增加耕地和满足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控制耕地和建设用地占用林地、水域的行为,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罗彦芳,钱翌,王秀珍.淳安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生态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7,14(6):388-392.

[2] 宋治清,王仰麟.城市景观及其格局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2):97-106.

[3] 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2):189-196.

[4] LUCAS I F J, FRANS J M, WEL V D. Accuracy assessment of satellite derived land cover data: a review[J]. Potogammetric Engineering & Remote Sensing,1994,60(4):410-432.

[5]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 DAILY G C. Nature Services:Societal Dependence on Natural Ecosystem[M].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1997.

[7] COSTANZA R,ARGE R,DE 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 Nature,1997,387:253-260.

[8] 肖玉,谢高地,安凯.莽措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变化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4(5):676-680.

[9] 曾辉,刘国军.基于景观结构的区域生态风险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1999,20(1):43-45.

[10] 韦仕川,吴次芳,杨杨,等.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水土保持学报,2008,22(1):185-189.

猜你喜欢

生态效应景观格局淮安市
淮安市强化“三个一” 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景规格局的优化
基于海绵城市背景下雨水花园建设浅析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规划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浅谈水生蔬菜的非食用性功能
对淮安市城区河道生态建设的思考
近十年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区景观变化分析
淮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