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生的承诺

2012-04-29万波

国土资源导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办实事古镇隐患

万波

到2011年底,53项民生实事工程已全部完成,基本消除了78处地质灾害隐患和威胁,直接保护了5100户2.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入汛以来,湖南多次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尤其是五一期间,全省平均降水量约40毫米,部分地区降雨量则超过了100毫米,湘江则迎来今年第二次超警戒洪水,然而三湘大地却到处添绿,全省地质灾害隐患点没有一处因短时强降雨发生险情。

在株洲炎陵,炎帝陵的忠诚守护人朱建军常年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这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区,但常年担心山体滑坡。感谢国土局帮我们消除了地灾隐患,不再整日担心景区游客和文物产安全了。”

在衡阳萱洲,居委会主任刘国新终于睡上了安稳觉。“过去在汛期,我们必须24小时绷紧神经,一下雨,就赶紧敲锣吹哨,挨家挨户动员乡亲们撤离。现在好了,国土局的同志们给滑坡山体戴上了‘紧箍咒,汛期也可安心睡觉了。”

……

一个个温暖的镜头,一句句真切的话语,都缘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的53项民生承诺。2011年,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湖南省厅决定把全省53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作为2011年国土资源系统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到2011年底,这些民生实事已全部完成,基本消除了78处地质灾害隐患和威胁,直接保护了5100户2.6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11亿元,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保障和服务民生是国土资源部门的应尽之责,积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我们责无旁贷。”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方先知如此说。

保障民生不讲条件

湖南属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是全国地质灾害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6.38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中等易发区面积10.60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进一步加剧,加上旱涝急转等极端气候反复出现,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威胁,成为国土资源部门长期的“心病”。

湖南厅党组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每年汛期都多次召开厅党组会、厅务会等专题研究部署,要求所有厅领导和处室负责同志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重中之重,到市县进行检查调研,都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其他业务工作一道检查督导。在国土资源部门的努力推动下,湖南省委书记周强、省长徐守盛先后对加强湖南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建设作出重要批示,湖南省政府于2011年12月出台《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地质灾害防治“1358”目标。

通过深入调研,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将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十分严重、经济社会影响特别重大的53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作为全省国土资源系统2011年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拨出专门经费予以重点推进,明确厅地环处负责项目综合管理,财务处负责项目资金管理,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项目廉政监督检查工作,项目办公室设省地质环境总站,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

“将53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是造福一方百姓、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工程、政府德政工程,没有条件可讲,必须如期保质完成。”在全省地质环境项目实施大会,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尹学朗语气铿锵,对为民办实事项目工程定下基调。

做好工程不容商量

炎陵县鹿原陂,中华始祖炎帝的安息地,自汉代至今,祭祀、修葺不断。陵区现有炎帝古墓、神农大殿、皇山碑林等历史古迹30余处,珍贵文物不计其数,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近500万人次。

然而,就这么一方风水宝地,在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朱建军看来,却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安全“雷区”。据他介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地有个煤矿,常年采煤导致园区很多地方都位于煤矿采空区。2002年6月,一场猝不及防的暴雨,又引发了山体滑坡,在炎帝古墓、神农大殿、回音壁等古迹正上方形成了大型滑坡群。虽历年治理不断,但隐患威胁从未根除。

2011年,鹿原陂滑坡群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被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后,株洲市、炎陵县两级国土资源局党组高度重视。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若愚介绍,为统一认识,打造合力,该局提出“不讲原因只讲任务、不讲困难只讲责任、不讲条件只讲结果”的“三讲三不讲”原则,依法依规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项目批复设计、工程招标等工作,并商请市政府督查室下发了督办函,督促相关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同时从局里抽调工作能力强、地质灾害治理实践经验丰富的谢海波同志全程跟班进行技术把关。炎陵县局举全局之力投入工程治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福贵主动担责,在时间紧、任务重,加之工程施工区均处于景区,工地纵横近2公里,为不影响景区正常秩序和游客安全,施工设备、水泥、钢筋、沙石等只能靠人力肩扛背驮从后山崎岖陡峭的山间小路二次转运等多重不利情况下,积极协调各方,采取了工作“日安排、周调度”和专门奖励等制度,确保了工程进度和质量。

在工程现场,记者看到,炎帝陵墓正上方的滑坡群已被一根根抗滑桩牢牢地“钉”在山体上。谢海波介绍到,这样的抗滑桩共有101根,均由混泥土加钢筋浇筑而成,每根体积均在16立方米左右。在抗滑桩之间,还修有长达329.5米的串梁,纵贯滑坡体雨水集中地带,另修了1804米长的排水沟。这样,就等于给滑坡山体上安上了一套防滑立体网格,将滑坡泥石牢牢锁在了大山背脊。

“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完成,这是我们定下的一个不容讨论的前提。”谢海波说。

然而变故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在施工最紧张的时候,谢海波接到了妻子电话,告知家中岳母因病去世,但他愣是将这消息捂在心底,依然同工人一起,每天从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十一点,严格监督指导每一道工序,直到岳母出殡当天凌晨才赶回家中尽孝。在岳母灵前,这位性格果敢、遇事敢于担当的壮硕汉子,流下了热泪。

服务发展没有止境

地质灾害防治怎样服务地方决策、促进地方发展,以及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应有作用,是国土资源部门一直探索思考的话题,也是科学发展语境下地质环境事业必须回答的课题。

湖南厅地质环境处处长谢文告诉记者,在为民办实事项目的精心组织实施中,通过将项目工程与项目区远景规划紧密结合,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大局,找到了地质灾害防治怎样服务地方决策、促进地方发展的结合点。

衡山县萱洲镇,背倚青山,面临湘江,是一坐千年古镇和码头,古时有名的水运集散地。如今,古渡口虽然已经沉寂,但至今保存完好的衡山千年古窑址、蔡伦纪念地蔡侯殿、乾隆游江南亲自选址建造的三圣祠、光绪年间建造的刘锦公祠等,仍然在无声地诉说着古镇历史的悠远与辉煌。

然而,自2001年起,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便时刻笼罩在这个风光绮丽的千年古镇上空。一场暴雨过后,地面出现了裂缝,随着时间推移,又造成边坡上面部分村民房屋墙体开裂变形、地基下沉,直接威胁边坡上下293户村民住房及萱洲幼儿园、医院、敬老院等多个公共建筑和刘锦公祠、观潭寺等文物古迹及滑坡前沿湘江航道安全,属特大级崩塌地质灾害隐患。2007年,湖南全省首场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演练即在此举行。

“古镇滑坡地质灾害治理是我们局党组多年的一块心病,一直在做但囿于资金等因素一直没有根治。”衡山县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龙告诉记者。在衡山县国土资源局持续努力下,2011年,萱洲古镇地质灾害治理被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驱除古镇地质灾害阴影,终于见到了曙光。

在工程治理中,他们通盘考虑了古镇的长远开发规划,合理搬迁居民,在不损害古镇文物和破坏古镇特有风貌原则下,根据古镇长远开发规划组织施工,既根除了灾害隐患,又为后期治理找到了项目来源。同时,考虑到百姓出行安全,结合萱洲旅游开发规划,该局额外配套了20万元经费,为古街修建了漂亮的水泥雕花护栏,现已成为古镇新景。

“国土部门帮我们办成了一件大事,办好了一件喜事,也办妥了一件难事。”萱洲镇居委会主任刘国新说,随着古镇第一期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完工,古镇开发已进入议事日程,成功列入全省30个重点开发旅游生态经济带开发项目。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为民办实事项目连带效应持续扩大。在气势恢宏的炎帝陵神农大殿前,炎帝陵管理局局长朱建军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国土资源部门为老祖宗积德,做了一个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从根本上解决了景区文物和人员安全,为景区下一步开发奠定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规划部门早在1986年就提出要将灾害治理与景区开发结合,但一直没有能力成行。地灾隐患治理后,下一步,我们就将组建炎帝陵景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5平方公里的景区即将全部开发。”展望未来,朱建军一脸的幸福。

猜你喜欢

办实事古镇隐患
隐患随手拍
隐患随手拍
互联网安全隐患知多少?
隐患随手拍
党建业务相结合 为民服务办实事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办实事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