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
2012-04-29俞峥
俞峥
从河姆渡走来
可考证的中国最古老的漆器,应是从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朱漆木碗,距今已七千多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漆器的髹饰更随着王公贵族审美情趣的不断转变,出现雕漆、变涂、款彩、素髹等等五彩斑斓的技法,并得以阶段性的创新与发展。至今有明确记载的髹漆技艺就有50多种。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漆器行业经历了外贸出口的巅峰时期。可是随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自我调节,各地传统漆器厂家纷纷倒闭。而此时,漆艺已开始从器物上的髹饰(传统立体工艺美术)逐渐被转化为边缘“艺术”(架上平面工艺美术)。一个独立画种——漆画应运而生。
漆画,作为特种工艺进入“装饰绘画”、“壁画”等专业的学术研究,在院校得以传承。但因就业困难、市场流通不畅等客观条件的约束,能坚持创作并沉淀下来的漆画学子寥寥无几。与此同时漆器生产因审美观念滞后(造型无新意、色彩凝重)、工艺繁杂等等因素制约而无法与当下市场接轨。传统漆器制作工艺濒临断代失传的危险境地。
从“活化石”到“非遗”
近几年,由于政府部门的重视,这门“活化石”般的传统技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得到学术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漆艺从架上绘画重新回归立体造型。与环艺、雕塑、陶艺等学科的结合,标志着制作工艺创新、研发的必然。漆画创作队伍也因其他画种专业人士的不断加入,逐步由工艺美术提升到纯艺术的高度,体现了从业群体状态的改变与队伍专业水平的升华。立体漆艺与平面漆画成为艺术界齐头并进的两个新的闪光点,更在全新的当代艺术价值观中,得以点、线、面循序渐进的关照!市场在悄然“升温”,投资界开始窥探这支未被开发的“原始股”。
守住“漆味”,引领时尚
所有艺术都源于生活。要真正继承和发展传统漆艺,必须在当下客观环境中给漆艺一个全新的定位。在传承祖宗文化、陶冶东方审美情操、坚守大漆材料纯正的同时,更需要融入现代生活的独创个性和时尚审美等多元元素。致力于现代造型、时尚色彩、胎体材料多元结合的拓展,赋予实用漆器当代风范而不失“漆味”,是未来漆艺之路得以无限延伸的重要途径。正如“从河姆渡走来”的历代漆艺,无不呈现出中华民族各时期的生活时尚和审美取向。
纯正传统漆艺一直遵循着大漆材料植物的天然性、手工制作的“人工性”,真正维系了人与自然最亲近、最淳朴、最美好的关系。当代漆艺更应坚守这种纯正。而天然漆的无限包容性,则进一步开阔了我们全新的创作思维。木胎、皮胎、竹胎、陶胎、金属胎、夹纻胎(脱胎)……这些与漆浑然一体的器物是博物馆陈列着的祖宗留下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我们惊叹于前人造物境界的纯净与审美的超然,更探索着精益求精的技艺传承和创作思维、视觉审美品味的全新拓展。当金、银、螺钿、绿松石、红珊瑚等天然材料与漆完美融合,其华贵、沉稳、温润、内敛的大家气质,足以引领人们走出工业生产、商业竞争的浮华境地,走进这浓郁的东方式的综合艺术营造出的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低碳环保时尚境界。
当传统媒材和技艺直面装饰绘画、立体造型、现代设计等当代艺术语境,靓丽色彩、新颖造型、材料环保已成为当今时尚的绚丽伏笔。在对历史的回望、传统的凝视、技艺空间的交流中,在自我的创作旅历、与漆清静对话的过程中,我们耐心解读天然漆无穷变化的多重习性,怀着敬畏之心去倾听漆的言语、去遵循漆的秉性。在原创得以不断提升的欣喜里,在天趣人意交融的激情中,东方文化的感悟更加自觉与自信!
我们重温曾经淡忘的文化记忆,思索着现代生活和当代艺术中天然漆的超凡表现空间:当代漆艺是建筑构件(雕梁画栋)、家装饰品(壁画装饰)、实用器具(家具器物)、观赏物件(艺术雕塑)、把玩饰物(首饰文玩),更是艺术收藏的全新增长点。
当代漆艺必将回归国人物质生活,且占据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