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几点看法

2012-04-29赵生华

考试周刊 2012年52期
关键词:分力合力知识结构

赵生华

不少学生认为物理比较难学,也有不少物理老师弄不懂现在学生为什么物理学不好。作为一名高中一线教师,我谈谈对高中物理教学的看法。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任何一种创造发明和重大发现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于蓝就是借鉴前人的经验和知识。没有蓝,青就变成无源之水,胜于蓝就是较前人高一筹。因此,就要求不能受原条条框框的束缚,而要做到这一点,第一就要勇于大胆想象,善于提出问题。物理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循规蹈矩,书上写什么,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记什么,不敢越雷池一步。那么即使他全优,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充其量只能出色地重复别人的过去。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凭借自己一桶水对一杯水的知识优势,鼓励学生浮想联翩,发现问题。为此教师要做到:勤鼓励,不管提问学生程度的高低,也不管所提问题的正确与否,一律热情鼓励。对于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瞎想出来的问题,钻牛角尖的问题要耐心疏导。将他们的思维逐步引入正确的轨道。对那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应善于点拨,提供思路,让学生自己去钻研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会超出教师的预料。教师对回答不出的问题有责任刻苦攻坚,给学生以答复。

例如:有的学生学过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后问道:站在汽车里的人齐心协力向前推汽车,汽车纹丝不动,但是站到汽车外面来扒就能推动,都是有力作用到物体上,为什么前者运动状态未能改变,而后者却能改变?还有自己抱不起自己,抱别人却能抱起?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索获得乐趣,慢慢就会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我们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我在讲授“力的合成”这一内容时,设计了两个演示实验,目的是强化同化与顺应过程,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稳固的知识结构。第一个实验(在实验中以N为力的单位,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首先选择一个5Kg的砝码,然后用两个弹簧秤拉起这一重物。将两个弹簧秤挂在物理支架上,调整两个弹簧秤的相对位置(这是事先设计好的),使其夹角为90°,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分别指在30N和40N的位置上。即互成90°的一个为30N,一个为40N的两个力拉起来一个弹簧,指针都指在50N的位置上,也就是说两个互成120°的50N的合力为50N。从上述实验中学生可以看到,第一个实验中两个力的合力不等于70N,而等于50N,第二个实验中的两个力的合力不等于100N,而只等于50N。这与学生以前的知识结构中代数和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对学生大脑中原有的知识结构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冲击,使学生认识到力的合成是一个全新的知识,需要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来表示这种关系。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客观事实使学生开始动脑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促使学生去顺应客观事实,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学生开始在顺应过程中去观察、探索、学习。他们在这顺应客观事实的过程中发现,如果用在初中所学的力与有向线段的对应关系这一知识结构来表示几个有一定关系的力,在第一个实验中两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是两个分力的平方和等于合力的平方,这样两个分力与合力所对应的线段恰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在第二个实验中的两个分力与合力所对应的线段就会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接着根据各种力所在的位置和方向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想起几何图形中的平行四边形,当把力对应在平行四边形上时,就会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由这两个分力为邻边组成的,合力是这个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对角线,这样学生就得到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3.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进行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工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创新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

4.注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是教给学生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物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教师应精心设计实验教学方式,以用于不同的实验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达成各种实验教学目标,使物理实验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和体验。

如“实验——训练”教学方式,用于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应让学生明白实验“做什么”和“怎样做”,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和理解。同时,实验操作的合理、规范、协调、熟练程度,要通过学生不断的反馈调节才能得心应手。教师的示范点拨要精确、简明、娴熟。

猜你喜欢

分力合力知识结构
“芪”心合力
把握核心概念 优化知识结构
我国正当防卫研究的网络知识结构与核心脉络
当两分力的方向不变时,是否分力越大,合力也越大?
合力
人走路时为什么要摆手?
概率统计知识结构与方法拓展
外圆车削中的切削力分力夹角与切削参数关系分析
基于九因子模型的新手教师TPACK知识结构分析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