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在游戏中创造

2012-04-29顾旦虹

考试周刊 2012年52期
关键词:小鸡小班小朋友

顾旦虹

小班幼儿对剪纸、折纸活动比较感兴趣,每当美工课前我为他们准备好工具时,他们就会异常兴奋并带着期待地问我:老师,今天我们做什么呀?《小鸡找妈妈》这堂课让我感触颇深。

活动开始了,我出示事先沿黑线剪下的图案问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小朋友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小鸡。我引入:今天我们做《小鸡找妈妈》。小朋友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个个都专注地看着我手中的范例,我边示范边讲解,当时我想到小朋友对这样的讲解一遍两遍可能不会很明白,就又重复了两遍,谁知在讲第三遍的时候就有几个小朋友聊起了天,当时我想可能是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也没在意,可当重复第四遍时声音已大成一片,我有些恼火,提高了嗓音,小朋友看着我生气的样子安静了下来。然后我让小朋友动手操作。操作中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又聊起了天,有些小朋友剪下图案后不知道怎么折,也和旁边的小朋友聊天,还有些小朋友嚷着:老师,我不会做。于是我过去逐个指导,我发现小朋友们对这看似简单的技能根本就没有掌握。当指导完十几个小朋友时,我看到地面上都是废纸,任我怎样提醒还是有小朋友有意无意地往地上丢废纸。当时的场面可以用“像赶会场”几个字形容,当时我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无法用词形容。是气愤吗?不,更多的是对这堂课的反思。

为什么原本很有趣的课小朋友们没有多大的兴趣?为什么原本很简单的技能小朋友们却无法领会?为什么多次的卫生习惯养成训练(不乱丢废纸)小朋友都没有执行?……我思考着。于是要重新设计这堂课的想法产生了,我告诉小朋友们鸡妈妈要带鸡宝宝去外婆家做客,就把小朋友们的半成品一一收了起来。

通过老教师们的帮助和自己的精心设计、修改,一篇富有游戏化情景的教案设计好了,我心里很高兴,便在一个《有趣的小动物》主题中插入了本堂课。活动开始了,我先用歌曲导入(边演唱歌曲,边出示教具):“池塘边,柳树下,有群迷路的鸡宝宝,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哭着喊妈妈。谁在哭?”小朋友们听到哭声,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自然而然地想到谁在哭?为什么哭?他们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我的问题,兴趣点被提到了帮小鸡找妈妈上。接着就让他们讨论寻找鸡妈妈的方法。小朋友们都很愿意帮助小鸡,还帮它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然后我把幼儿学习四角往后面折的技能也渗透到情景中,告诉他们老师也想了个好办法,就是把鸡妈妈叫出来,这样小朋友们很自然就把这个看似很难的技能学会了,要看到鸡妈妈,就只有这个办法——四角往后面折。小朋友们看到鸡妈妈都高兴地拍起手来。最后,我出示一张没剪过的纸和一张已沿黑线剪下的图案让幼儿作比较,激发小朋友下一步自己动手操作的愿望。操作中小朋友们个个都很认真,一心想尽快帮鸡宝宝也找到鸡妈妈。在最后的作品点评后,我用“鸡妈妈带鸡宝宝去山上吃虫子”作结束,同时又运用韵律《小鸡找虫子》(小鸡小鸡,上高山。上了高山转了个圈。小鸡小鸡看看天,小鸡小鸡摸摸地,呀,好大一条虫子!叼起来,吃下去。哇,味道好极了!)小朋友们都能跟着音乐做动作,而且能把地上的“虫子”叼起来,“吃”下去。不一会儿,地上的小纸片就捡完了。采用游戏的方式,小朋友们很容易接受,养成了爱干净的好习惯。

前后两次活动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导致小朋友有了不同表现,收到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

我们要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有趣的游戏,唱唱、玩玩等各种形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设相对自由、轻松的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感受活动的乐趣。让幼儿在动中体验,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小班活动游戏化的特点。后来的这堂课,活动一开始,我的提问就把小朋友带入了一个情景:小宝宝找不到妈妈了。大家齐心努力帮鸡宝宝找妈妈,也学到了不少社会知识。幼儿的办法很多,想象很丰富。这说明了,小班幼儿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很容易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折、剪的技能时,老师也不是一味地教,而是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了方法,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教材

小班的幼儿受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小鸡小鸭这些小动物既可爱又是幼儿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小朋友们对它们的出现表现得较为亲切。

二、优化美术活动的物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组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轻松获得成功,还能使画面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次活动中,我改变了原有让孩子们排排坐的固定座位模式而是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垫子围坐下来,营造了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而后又为他们准备了彩色的剪刀,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和创造,把技能的学习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统一起来。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班幼儿觉得美工原来就是“玩”游戏,制作是件快乐的事情。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更离不开游戏,因此创建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以游戏的口吻导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我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教师利用小班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设计生动有趣的开场白,把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绪基础。如活动开始我用歌曲导入,小朋友们都很专注,还布置了任务:帮小鸡们找到妈妈。小朋友们都很愿意为小鸡们效劳,纷纷动脑筋想出各种办法。

2.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允许存在个别差异。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如在小剪刀的使用中,我教幼儿边念儿歌边剪:小手变成小手枪,插进剪刀的把手中,张开剪刀的大嘴巴,放进要剪的小鸡宝宝,“咔嚓”一下,合拢剪刀的大嘴巴。有这样的儿歌陪伴,小朋友使用剪刀的兴趣变浓了。还有在学习“四角往后折”的技能中,我改变了原来单纯的用语言重复地示范、说教,而是运用游戏的形式,把这个技能无形地融入把鸡妈妈找出来的情景中,小朋友们在操作中也没有了“老师,我不会折”的情况出现,都很自然地把四角往后折的技能学会了,因为他们心中担负的是找到鸡妈妈的任务,而完全没有认为我要怎样折这些方方正正的角的想法。在这些有趣的游戏中,幼儿不但愉快地掌握了剪、贴、捏、画、撕等基本技能,而且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美工活动中制作手工作品,小朋友们的操作能力不同,考虑到部分新来的小朋友会产生畏难情绪,而没有再尝试下去的愿望而放弃尝试,于是,我特意为这部分小朋友准备了各种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为他们尝试活动的成功创造条件,材料中提供了半成品,而半成品也有程度之分,根据小朋友的情况而定。

3.教师指导时应注意语言的游戏性。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因此他们在美术活动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幼儿一样会先想好了再剪,而是剪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剪上几刀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如小朋友都在专心剪小鸡图案时,我发现陈坤小朋友剪了一半就放下剪刀不剪了。对此我没有用强硬的口气让他继续剪,而是对他说:“陈坤,你看小鸡们多着急,想快点跑下来找妈妈,我们快点,好吗?”陈坤听了赶紧拿起剪刀又认真地操作了起来。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精神。在游戏中孩子是快乐的、满足的、开放的。当孩子们畅游在赤、橙、黄、绿中嬉戏,用他们天真的目光欣赏,解读着生活的美好,用稚嫩的动作肆意地挥洒着对世界的体验时,我们看到了儿童世界的无限。美,在游戏中创造,这应是老师们心中的幼儿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小鸡小班小朋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闪电小鸡
小鸡想飞
小朋友们都哭了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小鸡不见啦
分成三等份
断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