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班级管理中的一点思考
2012-04-29胡顺玉周建松
胡顺玉 周建松
摘要: 班级管理是日常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任务,然而在教学中,部分教师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够或是重视度不够。在班级管理的各种模式中,每一种模式均有很明显的优点,但也有较为明显的缺点,不应拘泥于某一种模式的应用,灵活掌握才会具有更大的活力。
关键词: 班级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建议
班级管理是日常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常规任务,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班主任日常教学的一部分。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①。因此,可认为班级管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而这种目的性和计划性因为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受到管理者的认知水平、观念、态度、责任心等元素的影响。
一、当前班级管理中的主要模式
当前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和“目标管理”等管理模式,也有的教师尝试应用互联网与学生家长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以达到对学生管理的目的。但无论应用那一种管理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
“常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来作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这一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班级的各项工作均有章可依,班级事务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良好惯性的养成有利。不足之处在于,如果管理人对学生的引导不当或是不足,就容易导致学生在今后的发展中形成惯性思维,不能打破常规,束缚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求新求变能力的发展。
“平行管理”是一种对个人管理和对集体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集体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优点在于在管理中处理日常事务相对较为灵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的重视,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大局观有较大的帮助。不足在于这样一种管理方式易被一些调皮的、活泼好动的、爱搞恶作剧的学生所利用,如果管理者的经验不足或是对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不够,就将难以对班级形成有效的管理。
“民主管理”中的民主相当于日常中所提到的民主,是全体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有重大帮助,以及能够培养学生在没有教师的帮助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此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素质和自觉性,否则班级管理任务很难完成,其次要求教师给以学生充分的信任,培养学生及时纠正错误的能力。
“目标管理”是把班级划分成若干个小的“细胞”,对每一个“细胞”都制定出相应的发展(或是学习)目标,由这些“细胞”构成的班集体则有一个整体的发展目标(或是学习目标),优点在于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对自己的要求,容易取得好的成绩。缺点在于,这种目标性对大多教师来说就是学生成绩,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独立思考和考虑问题的思路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二、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不断改革的引导下,针对校园管理和班级管理的探索也在不断发展,教师在对班级管理中的思路和管理理念也在不断创新,但在对班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1.家长式的管理方式依然存在
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无论使用的是上述哪一种管理模式,都很难逃脱最后均由教师说了算、一言堂管理的结局。受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管理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命令式的或强迫式的管理方式,最后民主也就只是一种象征,学生的自主性也就成为一句空话。
2.对班级的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
现今还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或说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即对班级的管理仅是班主任的事,其他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只是一个局外人或是一个在班级管理中无足轻重的人。因此,只有部分教师对课堂能够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另一些则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不合理行为束手无策,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观点: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可以不服从,对任课教师布置的任务可以不完成。
3.成绩至上的管理理念
在学校对教师或是班主任的评价中,基本上就只有一个指标,即学生成绩,这使得在班级管理中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只要是成绩优秀的,无论做出怎样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合理的。相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孩子,相应的行为则成了无知,成了不误正业。这样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所谓的个性化教育和素质教育业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4.“告状式”与家长的沟通方式
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通常只在一种情况下发生,就是学生犯错时,使得家长对教师的恐惧,一旦有老师的电话或被叫去交流,神经就紧紧地绷起来,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家长,最怕的就是家长会,而家长通常也会开成“批斗会”。学生一旦听到家长会或是被叫家长也就引起无名的恐惧,那种忐忑的心理就会一直持续到家长会后一段时间。这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过少,在交流中谈论的也仅是学生成绩,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发展及对学生的培养方式等则不作交流。
三、如何解决班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1.全员参与管理
这里的全员指班级的任课教师或全校教师。通过全员管理的实施,首先可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也就不会使某个教师对学生无效管理的现象发生。一方面可以提高全体教师对全体人员的了解,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了交流与了解,以提高任课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通过民主管理的方式,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成为班级的真正主人,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指出的是,全体学生的参与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实质上的。在学生的自我管理中,教师不是“上级”,而是在班级管理中的引导者或是智囊。还需注意的是,班级管理的不只是某个或某几个学生(班干部),而是全体成员,班干部只是班级事务的执行者。
3.加强和改变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要树立一种理念,学生在学期间所有的一切行为均与教师有关,应该由教师在校内处理好,而不是告到家长由家长处理,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的重点应是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式。
4.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同的教师均有管理和教学风格,对每一个学生的看法或了解程度均不相同,每个学生在各个教师前的表现都不一样,通过教师间的交流,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从而为不同的学生(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学生)制订出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培养个方式。这样能够提高教师的管理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5.学校的管理体制和对教师的评价制度
通常来说,学校的管理体制是对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影响最大的外来因素,对学校进行家长制的管理和一言堂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不能真正意义上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原因。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制度中,教学质量的一面独大,把学生成绩作为教师的唯一评价标准,是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只注重教学管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则缺乏针对性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今存在着一种这样一种状况,即在专断式管理中和填鸭式教学的中,部分学生会有很好的成绩,当需要个性发展和自主性学习的阶段,成绩则一落千丈。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的改革中,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首先是对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在整体制度和学校管理方面;其次,教师的平衡发展,尤其是所有教师均需要全身心投入到班级管理中;最后,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需要的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解决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立问题,而不是受到教师的“召唤”就发怵。
注释:
①班级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9262.htm.
参考文献:
[1]黎鹤龄.班级刮泥体制改革与教师发展[J].管理与决策,2012,01A,40-42.
[2]班级管理.http://baike.baidu.com/view/92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