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寒凶猛,全球还变暖吗

2012-04-29张田勘

方圆 2012年5期
关键词:单方面北极二氧化碳

张田勘

【√】随着极寒天气的一再出现和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借控制温室气体而单方面制定政策和强制实施并引发更多的矛盾之后,对全球变暖的信任度也可能像极寒天气一样而急剧降低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季,极寒成了欧亚许多国家的噩梦,乌克兰、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中东欧国家部分地区最低温度跌破-30℃,其中乌克兰的气温曾达到-38.1℃。

至2月11日,严寒已在欧洲肆虐半个月,导致欧洲超过400人死亡,乌克兰已有超过200人死亡,而俄罗斯则有110人冻死。由于积雪和冰冻,在塞尔维亚和其他巴尔干半岛国家,仍有超过7万人与外界失去联系。

居住在莫斯科的一名居民说:“这是5年内最寒冷的一个冬天,以往要暖和得多。”而欧洲最主要的河道——多瑙河也有部分航道被冻住。

北极涛动?

极寒天气的出现对人们的直接影响首先是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但是,更重要的是对人们观念和认知的影响,因为这会导致人们对当前主流科学界所提出和肯定的全球变暖的质疑。多年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的多次报告都十分肯定地指出,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全球变暖气候变暖90%是人类的责任,因为人类使用了太多的化石燃料,使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幅增加。

同时,世界气象组织的最新数据表明,2010年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平达到了389PPM(每百万个大气分子中二氧化碳分子达到389;PPM即百万分之一),而250年前这一数据是280PPM。这表明,二氧化碳使得全球变得更暖,因为二氧化碳这种主要的温室气体阻止了大气散热。

那么,现在北半球出现的极寒天气又当如何解释呢?对此,各路专家和研究人员给予了不同解说。

对于目前北半球极寒天气的成因,气象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北极涛动。所谓北极涛动是指北极地区的气压变动情况。通常北极地区为高空强低压控制,相应的冷空气会收缩在北极附近地区,也就形成了北极气温低而中纬度地区气温偏高;反之,当北极地区高空为高压控制时,极地地区的冷空气就会受挤压向南爆发,在冷气团经过的地区,会出现强烈的降温和寒潮天气。但是,专业人员也承认,还不能充分解释这种极寒天气的真正原因。

对于极寒天气,一些坚持全球变暖的专业人员认为,这种现象与全球变暖并不矛盾,正是全球变暖才造成了局部地区的极寒天气,而且现在世界其他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极热天气,如同属北半球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来出现反常高温,长滩机场气温超过30℃,打破了最近40年的纪录。气象专家认为,由于全球升温,特别是北极升温显著,北极海冰融化造成北极高度场升高,才导致近期北极冷空气向中高纬度地区扩散,使这些地方,如欧洲一些国家出现了极寒天气。

从更长远的历史看问题

当然,也有专业人员质疑全球变暖,认为现在的极寒天气就是对全球变暖质疑的最好证明。

对全球变暖持不同意见的一批科学家于1993年成立了一个针锋相对的组织,并在2007年正式命名为非政府国际气候变化研究小组(NIPCC),提出全球并没有变暖,地球气温有自身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一些专业人员以已故中国著名气象科学家竺可桢的研究结果来反驳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的结论。竺可桢先生生前的论文依据北冰洋海水衰减、苏联冻土带南界北移、世界高山冰川后退、海面上升等文献资料记载的地理现象,证明20世纪气候逐渐转暖,并由此追溯了历史时期和第四世纪世界气候、各国水旱寒暖转变波动的历程,发现17世纪后半期长江下游的寒冷时期与西欧的“小冰期”一致。

20世纪的气候逐渐变暖和历史上地球气候的冷暖交替是自然界自身的规律在起作用。在历史上,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前,人类根本就没有排放二氧化碳,但地球照样有冷暖交替,因此与二氧化碳无关,人口因素在气候变迁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是,针对近日出现的极寒天气,英国气象局认为,世界现在并没有走向小冰河期,而且当前的寒冷天气是短暂的地区性事件,全球变暖是长期的全球性趋势。

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家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而与美籍华裔崔琦、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一起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全球的气候变暖,劳克林指出不必为此担忧,因为地球会自行解决这个问题。

克劳林在2010年《美国学者》季刊夏季号上发表的论文指出,地球非常古老,而且经受过很多磨难:火山爆发、洪水、流星碰撞、造山运动,以及各种形式的灾难,这些都比人为所能造成的打击要严重。然而,地球仍然健在。它是一个幸存者。对地球来说,气候变化的危机(假如称得上危机的话)就像在公园散步一样。

克劳林提出的主要理由和论据是,讨论气候变化问题时,必须对比过去地质时期的情况。以降水为例,现在全球每年降水量通常为1米,大约有一只金毛猎犬那么高。自工业时代以来的降水总量为200米,自恐龙时代以来的降水总量是海洋总容量的2万倍。自氧气形成以来所有的降水能把整个世界填满100次。但是,一直以来,海洋的水量并没有出现过大的变化。

所以,他认为,大气中的碳并非过多,而是一直都是如此。地球完全可以应付。人类为了减排所作的努力都是徒劳。政府和个人认为他们能改变什么,其实都是在自欺欺人。地球才不在乎什么政府和立法,它不在乎你是不是关掉空调、冰箱和电视机。你即使关掉恒温器,改开混合动力车,它也不会注意到。

对现实的影响

显然,全球变暖或变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事实来检验,因此,全球是否变暖的争论将会长期化。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不需要环保和过绿色生活。不过,认同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冷却对各国的经济政策、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以及人们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有较大的影响。

例如,在控制温室气体和保护环境的旗号下,欧盟不顾多国反对,从2012年元旦开始单方面强制征收航空碳排放税。如果实施,中国的航空公司为此将增加总成本8亿人民币,并在今后9年内累计支出约176亿元。对此,中国国务院授权,中国民用航空局向各航空公司发出指令,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禁止中国境内各运输航空公司参与欧盟排放交易体系,禁止各运输航空公司以此为由提高运价或增加收费项目。

中国反对欧盟单方面强制征收航空碳排放税并非是要反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而是认为,欧盟单方面立法将进出欧盟国际航班的温室气体排放纳入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违反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国际民航组织的相关原则和规定。中国将不会在碳排放交易体系方面与欧盟合作。中国内地航空公司将不会对乘客征收与排放税相关的附加收费。

显然,欧盟的打着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旗号单方面强制征收航空碳排放税有多种目的,还有可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但是,这提出了一个问题,今后所有国家在涉及经济利益甚至政治问题时,都有可能拿环保和控制温室气体说事,但是,温室气体的成因、全球变暖都还存在争论,并没有完全定论,这也是历次世界环境大会并未达成一致行动计划的重要原因。以存在争议理论作决策的根据,则可能加大公众的不信任。由此反而会阻碍公众理解全球变暖和用行动来保护环境。因为,人们可以对一些涉及巨大利益的环保行为解读为“挂羊头卖狗肉”。这也会脱离科学的本来目标,不仅让科学蒙羞,也增加了科学传播的难度,同时阻碍了真相获得。

可以预料,随着极寒天气的一再出现和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借控制温室气体而单方面制定政策和强制实施并引发更多的矛盾之后,对全球变暖的信任度也可能像极寒天气一样而急剧降低。全球变暖还是变冷,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观察才能下结论。

猜你喜欢

单方面北极二氧化碳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抓捕”二氧化碳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完爆
北极有个“放屁湖”
北极兔乖乖,唱起歌来
北极
单方面实施聚众斗殴构成犯罪的认定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