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本学者胡士莹

2012-04-29王姝

文化交流 2012年6期
关键词:话本藏书小说

王姝

即使在当年的老杭大,也很少有人知道,治话本小说的学者胡士莹(宛春)不但是一位诗词大家,更是书法、棋艺俱佳。胡士莹六岁时,便由秀才父亲发蒙识字;十岁进小学前,已能熟读《古文观止》,背诵“四书”如流;十四岁考入省立嘉兴第二中学。十五岁的胡士莹,诗名已达于乡贤之前,被平湖诗人金兆蕃、陈伯叙等誉为“小诗人”;上海有位名家曾发表游嘉兴烟雨楼的散文,文中叙及会见“小诗人”的情景。胡士莹十六岁时,因病转入俞氏私塾,读《诗经》《礼记》《左传》等古籍,诗词与书法及棋艺愈加精进。胡士莹二十岁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次年改名东南大学,即中央大学的前身),为文史地部特别生。当时的南高师,刘毓盘(子庚)、王瀣(伯沆)、吴梅(瞿安)等大师云集,同学中徐震堮(声越)、王驾吾(焕镳)、陆维钊(微昭)相处甚得,“以游以嬉,过从无虚夕。暇辄各出诗词古文相劘切”。1930年,宛春先生在扬州任教,自选1921至1929年间所填词八十四首,结集为《霜红簃词》刊行。浦江清在《寄题胡宛春霜红簃填词图》中曾道:“蕙风云殁彊村耄,天下音声付年少。浙中并起有三人,宛春徐(声越)陆(微昭)皆驰妙。”而霜红词“风雅不随甲马废,通介竟与俗人殊”。广东词学家陈运彰也赞宛春词“确乎能自树立者矣”。抗战中,宛春先生在上海参加午社,定期集会,作诗填词。家国动荡中,霜红词的风格也由学周邦彦、吴文英“脆而不腻,涩而愈腴”一变而为“呻吟呼謈之声”。如《西子妆》一词中,有“无多泪眼,料西子残妆羞见,问沧波可许征衫共浣?”沉郁顿挫之语。1945年,宛春先生集三十岁后之作为《霜红词续编》,未及刊行;连同晚年所作诗词,他总计有四五百首之多的作品,可惜在“文革”中散失殆尽。后经徐震堮的搜集,仅得六十余首,加上《霜红簃词》,共一百四五十首,收入《宛春杂著》,聊为补憾。

胡士莹四岁时发痧子,大病一场,两耳重听,从此性格沉静。焕镳先生忆及南京同学相与时,众皆年少气锐,寻暇相戏为乐,只有宛春先生“沉默寡言笑,漠焉不见其喜愠,众心仪之”,在同辈间已殊不同。这样的气质也促成胡士莹在翰墨上的用力,中学时已写得一手好字,日日作书不辍。后来,宛春先生亲笔恭楷抄写乡邦文献资料和孤本古旧小说,既是写书自娱,又为其后致力的话本小说打下资料基础。一生写字之多,他曾自己戏言道:“春夏秋冬一百年,真草隶篆三亿字。”宛春先生的书法初学赵孟頫,后遍临南北汉唐大碑,中年学钟王,自言得力于“十三行”,作品曾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次展出,条幅、横幅在香港《书谱》、上海《书法》杂志上发表。宛春先生的书法,已是可供临摹研习的法帖,天下书家提起先生都肃然起敬,不敢沾沾自得。1970年尼克松访华到杭州时,有关方面专门请他书写笕桥机场的航站名。他的法书《鲁迅诗歌选》小楷字帖,由上海书画社于1974年出版。晚年他摹冯承素本《兰亭》,“尤为神似,所见无出其右”。

宛春先生不种花、不养鱼、不喂鸟,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全套的红漆家具擦得锃亮。他别无所好,日日浸淫在图书与文字之间。只喜欢喝酒,闲时一个人打棋谱。他在私塾就学围棋,在南京、扬州、上海等地与名手对弈,每每能出奇制胜。宛春先生棋艺之高,在整个浙江无人可及,故从不与外人下棋,只自己打棋谱,从中悟道。上世纪70年代初,他《有赠》一诗写道:“赛棋友谊胜谈兵,莫道输赢在一枰。世事从来争黑白,两条路线最分明。”宛春先生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既在民族大义上绝不含糊,又能在学术研究上坚持己见。他四弟胡士焌,抗战中在芜湖率铁甲车连抗击日寇英勇战死。宛春先生早年支持独子胡石言奔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石言后为南京军区专业作家,《柳堡的故事》就是他创作的。

抗战中,宛春先生在上海与郑振铎、赵景深、谭正璧等相往来,研讨小说、戏曲与通俗文学。历来被封建文人轻视的通俗文学有着正统文学不能比拟的民间性,自五四以来就受到胡适、郑振铎、顾颉刚等人的重视。胡士莹初时读书颇杂,大量的翻看与抄录虽然积累了相当的基础,却未得入门径。抗战期间,宛春先生才确定了以话本小说为专门的研究对象,并终身致力于此。1961年,他跟中国科学院浙江分院语言文学研究室的研究生介绍读书治学的经验时就强调:“我觉得不论什么学问,最好还是选择一两门进行专门研究。”宛春先生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他对说唱文学的渊源、流变、体制、表演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都做了精辟的论断。特别是对“变文”之“变”的文学史考察,材料丰富,实为确论。《弹词宝卷书目》已经成为该领域研究最完备的书目之一。戏曲方面,他校注过关汉卿的《紫钗记》《紫箫记》和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并对杨潮观杂剧的艺术价值作出中肯的评价。

宛春先生的论著不多,轻易不肯发表。他瞧不起那些看几部文学史就写文章的“空头学者”,曾教育学生说“动手写文章就像上讲台一样,眼前仿佛坐着一排排认真听讲、随时发问的学生,而不能‘目中无人,半点马虎不得”。他的代表作《话本小说概论》就曾四易其稿,首尾长达十多年之久。1962年的初稿油印出来给研究生当作讲义。1965年的二稿,一面继续当讲义,一面分送相关专家征求意见。1973年夏,赵景深收到胡士莹亲自送来的三稿油印本,只见密密麻麻贴满了大小纸条,上面写满了行书细字。1974年,在汲取了各方面意见后,宛春先生又再作增删调整,完成了最后的修改。《话本小说概论》出版后,被专家认为是“话本的簿录和提要,又是一部很完整的工具书”,是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相提并论的传世之作。《话本小说概论》虽受文学阶级论的影响,如对凌蒙初的评价较低,但由于辑录考证的功夫极深,至今仍为后学必参的“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

宛春先生在通俗文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与他早年重视版本目录有极大关联。许多话本、拟话本都早亡轶,经由他遍访南疆北域的图书馆与私人藏书楼,四方写信托求,甚至国外的中文藏书也设法参阅。如《裴秀娘夜游西湖记》就是从日本拍照回来,《负情侬传》《王魁》《钱塘梦》等也是从罕见的文集中抄录而得。《文学遗产》书评指出,“这种系统地、周密地研究一个专题的学风,很值得提倡。”宛春先生自己的藏书亦惊人,有宋版、明版、清版,皆用原配之红木书橱十余只庋藏,颇精美。他有不少珍本、孤本;特别是话本、拟话本搜罗宏富,共著录七十余种之多。《中国藏书史》《浙江藏书史》都将他列为近代以来重要的藏书家之一。“文革”中,抄家抄至宛春先生处已是最后一家,板车容量有限,加上他的藏书都是整套整套的,难以搬动,故劫后余生,所剩藏书三千余册,由家属按其遗愿,全部捐赠给杭州大学。先生的这些藏书都是价值连城的,这最后的捐献也与宛春先生向来的情怀一脉相承。胡家世代书香,家道殷实,抗战期间,曾捐献了大量的财物。□

(本文图片由作者与沈海滨提供)

猜你喜欢

话本藏书小说
写话要有顺序
写话要真实
写话要完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元话本研究概述
珍惜每一本藏书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