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高职生挫折应对方式现状调查研究

2012-04-29张旭东张世晶肖冬玲

高教探索 2012年6期
关键词:应对方式高职生广东

张旭东 张世晶 肖冬玲

收稿日期:2012-08-20

作者简介:张旭东,肇庆学院教育学院教授,博士,湛江师范学院兼职教授;张世晶,肇庆学院文学院教师。(广东肇庆/526061)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提高青年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研究”(项目编号DBA100196)的阶段成果。

摘 要:为了探讨广东高职生的挫折应对方式现状,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应对方式问卷》对广东15所高职院校的1539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 (1)广东高职生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挫折应对方式,对调整心态等积极应对方式的使用较为频繁,而对推诿等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相对较少;(2)广东高职生挫折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在性别、年级、出生类型变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现状

一、引言

随着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开始关注高职生的挫折应对方式。应对方式,亦称应付方式,可简单的理解为人们对付内外环境要求及与其有关的情绪困扰而采用的方法、手段或策略,有时又可称为应对策略或应付机制。准确地评定一个人的应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行为在应激条件下的心理适应意义,并为有效的应对方式的识别、应对技巧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性干预指明方向。[1]应对方式分为三种不同风格的机制:心理调节机制、外部疏导机制和自我防御机制。从这一角度来说,应对方式是构成一个人在特定应激情境的应付形式,是个体面对挫折时的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模式。它带有人格倾向,具有某些跨情景一致性的应对风格。挫折情境产生后,由于个体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导致挫折体验的强度不同。采用积极的应对风格能让个体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促使自己较好地摆脱挫折感带来的不良情绪,维护心理健康。[2]高职生处在一个掌握职业技能的关键时期,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对高职生挫折应对方式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显得至关重要。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取粤东、粤西、粤北和珠三角地区15所高职院校的高职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涵盖了文、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被试的户籍所在地遍布全省,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发问卷192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9份,有效回收率为80.16%。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如下:男生731人,女生808人;独生子女180人,非独生子女1359人;大一学生685人,大二学生502人,大三学生352人。

(二)研究工具

《应对方式问卷》共有71道题目,包括3个维度13个因子,分别是:心理调节机制,由转换视角、调节情绪、调整心态和总结经验4个因子构成,主要反映了高职生在遭遇挫折感时所采用的积极主动的自我心理调节措施;外部疏导机制由转移、宣泄、倾诉3个因子构成,是高职生在面临心理压力时通过将注意力转向外部,借助外部手段减少压力的行为方式的反映;自我防御机制由压抑、推诿、否认、合理化、幻想、退缩6个因子构成,主要反映了高职生在面临压力时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适应方式。本问卷Cronbachα系数在0.610-0.910之间,复测信度系数在0.469~0.729之间。问卷采用Likert 式5点记分的方法,1表示从不如此,5表示总是如此,得分越高说明使用的应对方式越积极。[3]

(三)施测过程和数据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施测,所得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三、结果

(一)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现状

对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现状从整体上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广东高职生的应对方式较为积极,调整心态等积极应对方式使用最为频繁,而推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使用相对较少。

(二)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

表2数据显示,高职女生在所有应对方式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一年级高职生仅在调节情绪的因子上得分高于三年级,在其余各因子上的得分均低于二、三年级;三年级高职生比二年级高职生更多采用压抑等消极的应对方式;独生子女各因子(情绪调节除外)的得分均低于非独生子女。

将应对方式各因子的平均得分作为因变量(共13个变量),以性别、年级、出生类型作为自变量,进行2×3×2的多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1、3-2数据说明:(1)在性别变量上,倾诉、推诿、总结经验、调节情绪主效应显著;(2)在年级变量上,宣泄、转移、退缩主效应显著;(3)在出生类型变量上,宣泄、转移、推诿、幻想主效应显著;(4)性别与年级,在宣泄、转移、合理化、调节情绪、转换视角、调整心态上交互效应显著;(5)性别与出生类型,在宣泄、转移、合理化、调节情绪、转换视角、调整心态上交互效应显著;(6)年级与出生类型,在压抑上存在交互效应;(7)性别、年级和出生类型,在否认、幻想、转换视角、调节情绪、合理化上的交互效应显著。

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年级广东高职生的宣泄、转移、退缩三个因子存在怎样的具体差异,对年级变量进行多重范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

结果表明,大一高职生较大二、大三高职生较少采用宣泄、转移、退缩等应对方式,且达到显著水平,大二与大三高职生则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

(一)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现状

从应对方式的均值总体来看,广东高职生的应对方式较为积极。调整心态等积极应对方式使用最为频繁,而推诿等消极应对方式使用相对较少。有研究发现, 高职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 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想努力完善自己并渴望获得成功。因而高职生也和其他同龄普通大学生一样,有着追求成功的心态和动力,这种心态和动力影响着高职生在面对挫折时更主动地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4]这一结果与陈启山、温忠麟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相同结果的出现可能与应对的效果有关,因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调适挫折感、缓解心理压力,也有利于保持个体身心健康。这一结果也说明多数高职生能够理智地接受现实,分析面临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直接行动,进而积极主动地应对困境 。[6]

(二)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的性别特点

从总体来看,广东高职女生在所有应对方式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生,高职女生更多的采用求助方式来应对生活中的烦恼。这一结果与吕薇、英玉生的调查结果一致。[7]广东高职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倾诉、推诿、调节情绪和总结经验,可能与社会化过程中社会对于两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有关。传统的男性角色将男性的特点界定为自立、自信、果断, 所以在面对压力时,男性不会轻易接受并表达出自己的软弱、不自信和恐惧;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也赋予男性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的重担,因而在面对挫折时很少出现推诿的现象。广东高职女生比男生也更倾向于总结经验和调节情绪,这与李伟等人的研究一致。[8]可能是因为高职男生在面对压力时,未能找到适合的宣泄途径,加上自身的能力所限,因而行为上处于被动状态。该结果提示高职院校的教师、心理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及时关注男生在面对压力时的表现,及时给予他们帮助和指导,从而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应对外界事物。

(三)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的年级特点

在年级变量上,宣泄、转移、退缩主效应显著,一年级广东高职生与二、三年级高职生分别存在显著的差异。一年级广东高职生比其他两个年级高职生较少采用宣泄、转移等外部疏导机制和退缩等消极的应对方式。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的高职生刚进入校园,他们对大学校园的许多事物都感到新鲜,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 经历的挫折事件较少。与大二、大三学生相比,大一学生的主要压力是适应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就业压力对它们来说还是比较遥远的,而大二、大三学生因为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不能很好地把握自我和正视现实,因而采用了消极的应对方式和宣泄、转移等外部疏导机制。这与韦有华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

(四)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的出生类型特点

在出生类型变量上,宣泄、转移、幻想、推诿主效应显著。广东独生子女高职生比非独生子女高职生更多采用宣泄、转移等外部疏导机制和幻想、推诿等消极的应对方式。由于独生子女成长环境得天独厚,他们习惯了成为全家人的中心,习惯了接受家人及时的、有效的无条件的帮助。因而他们在面对挫折时经常会显得束手无策,如此他们就有可能更多地采用宣泄、转移等外部疏导机制。因为习惯于接受他人帮助,当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期待着他人给予帮助,因而幻想因子的得分也更高。因为独生子女很多时候都处在被呵护的状态,他们需要承担的事情较少,长此以往,他们就很容易形成不喜欢也不愿意负责的态度,他们使用推诿的应对方式也相对比较多。非独生子女的成长经历给予他们更多克服困难的勇气,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在困难面前也能相对保持稳定,因而能更积极地应对挫折。因此,应对困境时, 非独生子女高职生会较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五)性别、年级、出生类型各交互作用对广东高职生应对方式的影响特点

不同年级和出生类型广东高职生在压抑上,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出生类型的高职生在否认、幻想、转换视角、调节情绪、合理化上,不同性别和出生类型在宣泄、转移、合理化、调节情绪、转换视角、调整心态上,不同性别与年级在宣泄、转移、合理化、调节情绪、转换视角、调整心态上的交互作用对应对挫折的方式产生了极显著的影响。这就提示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要密切留意和理解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出生类型的高职生在面对挫折时的表现,从而及时对需要帮助的高职生给予辅导和帮助,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五、结论

广东高职生的应对方式较为积极,调整心态等积极应对方式使用较为频繁,而推诿等消极应对方式的使用相对较少。在每种应对方式的使用频率上,广东高职生在性别、年级、出生类型变量上存在着以下差异:第一,高职女生使用倾诉、推诿、调节情绪、总结经验的频率显著高于高职男生;第二,大一高职生使用宣泄、转移、退缩的频率显著低于大二、大三高职生;第三,独生子女高职生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的得分普遍低于非独生子女高职生;第四,广东高职生的性别、年级和出生类型在否认、幻想、转换视角、调节情绪、合理化等因素上的交互效应显著。

六、建议

(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切实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高职生参加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课外文体活动,帮助他们优化心理素质,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同时使得他们在活动中增强信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抗挫折心理能力。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为高职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传授自我调适方法,使他们在遭受挫折时能够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

(二)培养积极的应对能力

根据本研究结果,应对方式中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外部疏导能力会对高职生的挫折感产生影响。所以,要减少高职生挫折感的产生,就要提高他们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外部疏导能力;让他们在挫折面前筑起坚固的心理防线,能够自我调节不良心理状态,不在挫折中消沉,而在挫折中成长。由于应对方式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应激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时间、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引导。

(三)传授有效的应对方式

引导高职生正确认识挫折的双重性,树立积极乐观的应对态度,从逆境和低潮中奋起,启动智慧潜能,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取得最后的成功;引导高职生以清醒的头脑、敏锐的目光有选择地了解社会生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引导高职生学会转换视角,当一种动机经一再努力尝试仍无法成功,达不到预定目标时,个体需要调整目标,变换策略,使目标与自己现有的条件差距小一些,经过努力能实现,这样会减少挫折情境和挫折感的产生。[10]

(四)建构完善的辅导体系

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与咨询机构,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心理辅导与咨询队伍,向教职员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充分发挥高职生心理健康协会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出生类型的高职生分门别类、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如对高职新生要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方面的教育,对二年级高职生要关心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对三年级高职生加强对未来职业适应方面的教育。 [11]

参考文献:

[1] 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J].心理学报,2002,34(6):643-650.

[2] 张旭东.大学生生命智慧与应付方式的关系探讨[J].心理科学,2008(3):725-728.

[3] 张旭东.当代大学生心理挫折及调适[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6-89.

[4] 刘波.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与调适[J].北方经贸,2004(1):70-72.

[5] 陈启山,温忠麟. 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 92-96.

[6] 吕薇,英玉生.高职生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06(8):87-90.

[7] 吕薇,英玉生.女性高职生比男性高职生更多使用求助的应对方式[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3):3.

[8] 李伟,淘沙.大学生应对策略的特点及其与社会支持水平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和教育,2002(3):68-73.

[9] 韦有华,汤盛钦.大学生应付活动的测验研究[J].心理学报,1997,29(1):67-74.

[10] 张旭东.大学生应付方式解析[J].教育研究,2008(1):60-63.

[11] 张迎辉.女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引导对策[J].陕西教育,2009(3):126-127.

猜你喜欢

应对方式高职生广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应对方式在社区教育中的应用:社区心理学视角
山东体育学院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调查研究
浅谈如何应对讲解员的职业倦怠期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广东舆情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要为高职生打造更多的“学习路径”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