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相执手 健内御外

2012-04-29王占和

健身气功 2012年6期
关键词:肝血肾精习练

王占和

内康健方可御外邪,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健身养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同时,它也广泛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然,这一观点也是指导习练者认识、理解健身气功功法功理的思维工具。将相执手,健内御外,是习练“攒拳怒目增气力”的所感所悟。小功法,大道理。但愿功友在习练健身气功功法的过程中,一招一式皆有所获。

健身气功·八段锦“攒拳怒目增气力”一式,做起来有动有静,动静相兼,形神气合,习练该动作可起到健康体内、抵御外邪侵袭的积极作用。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其健身功理却非常丰富,小功法中包含着许多健身的大道理。文中通过对将军之官、相府之官,即:肝与肺在手的范围内相互作用,并以手的活动导引周身气血运行促进身心健康的机理分析,进而探讨了将相执手中动与静的相互作用。

动的五个特征

该式功法的动,是人体身、心、息全方位的整体运动。它对于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对于素称将军之官的肝和相府之官的肺,它的内导外引作用更加明显,健身效果良好,也就是说通过整体运动,可有效促使将相执手握固共同健养身心。为便于理解将相执手握固所发挥的作用,这里先从该式功法的动态特征谈起。该式功法的习练口诀是:马步下蹲拳握固,双拳束抱两肋间,单臂前冲瞪双眼,前打后拉两臂旋,拳引内气随腰转,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旋腕握拳收腰间。由此可见,该式动作的特征包含着五个动点:

一是缓慢移动。当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后,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固,拳眼朝上,抱于腰侧,目视前方。在重心、开步、半蹲、握固等身体整体动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克服低头、弓腰、重心不稳等错误动作,更要把握缓慢地移动。

二是力静松动。当左拳用静力松而不怠地向前冲出时,双目瞪视左拳冲出的方向;冲拳时头向上顶,上体直立,肩部松沉,肘关节放松微屈,前臂贴肋前送,力达拳面。在瞪目、松肩、垂肘、冲拳的整体运动过程中,既要克服上体前俯、端肩、直肘等不规范动作,更要掌握所用之力在于静而有劲,不可静而乏力。

三是缠绕旋动。在左臂内旋,左拳变掌,虎口朝下后,要目视左掌;在左臂外旋,肘关节微屈,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握固后,要目视左拳。在这一系列缠绕旋动的同时,力求十趾抓地,悬虚涌泉穴,充分地旋臂、旋腕、旋展五指、用力屈指抓握,从而确保功法导引的效果。既要防止屈指抓握软弱无力,也要克服直臂旋转与旋腕、旋展五指不充分的表现。

四是自然变动。所谓自然变动主要体现在屈肘回收、左拳缓慢收至腰侧、目视前方这个环节上。也就是说该式动作进入收势过程,要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两拳变掌自然垂于体侧,自然地目视前方;同时,要求保持身体正直,沉肩垂肘,心平气和,松静自然,形态安详。

五是重点联动。所谓重点联动是指该式功法整体的动是有重点的、有序的联动。其重点包括:十趾抓地、悬虚涌泉穴;送臂转腰,力达肩部;目视前方,旋臂旋腕,展指握固等。这些重点的动是连绵不断地,又是有序地进行的,也就是经常讲的以形导引,意气相随。

总之,该式的整体运动,是在上述几种状态下活动的,而这一系列的整体运动,则是在形正、气顺、神宁的练功态下进行的,这既体现出松静自然又充分运用静力拉动,以致外静内动,刺激有关经络穴位,五脏六腑以及肌肉、腱鞘和关节韧带产生有效的锻炼作用。

“静入”练功态

“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一动作,相对于“摇头摆尾”而言,其外在肢体动作近乎于静止不变的状态。其实不然,该式动作中的静是一个气血生化、动中有静、将相执手的练功态,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色。

一是外静而内动,促进气血生化。该式中有个握固动作,如果看其表象它是静止不动的。但是,如果真正进入握固状态,它的要领却使将、相之官的经络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握固是中国传统养生修炼中常用的一种手势,出自《老子》“骨弱筋柔而握固。”从古代典籍记载来看,握固有助于安魂定魄,收摄精气。经常握固,对改善“虚火”非常有好处。长期坚持这个手势,可明显改善经常性鼻干咽痛、脑热耳鸣、手心发烫且容易烦躁等症状。“握固”固的是肾精肾水,可以滋阴降火。所以,对习惯性口腔溃疡、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容易上火生气的人有帮助。中医学还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之华在发”。握固能固精补肾,有利于乌须黑发。可见,将相执手握固已经将肺、肝、肾的经络握在手中。

二是意气相随,掌握乾坤。在该式动作中,尽管气机与意念随着手型的变化在不停地运动,但是,人们观察不到它们的运动状态,所以称之为“静入”到练功状态。传统医学非常重视手指、手掌、手腕以及一切由手反映出来的健康状况。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生化、经络百脉都与手关系密切,所以,诊断离不开手,治疗离不开手,至于身心健康更是十指连心、掌控乾坤。健身气功·八段锦“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一式,抓住了手这个要地,以手为导引,使体内气机、脏腑静静地动起来。一方面,使注意力侧重于左右拧转腰脊、气力发于丹田、旋腕用力抓握、两眼怒目睁圆等处;另一方面又在守静状态下使气机平和运行。也就是配合练功锻炼逆腹式呼吸或提肛呼吸,其具体要领是:当徐缓冲拳时,吸气、提肛、收腹、膈肌上升;当抓握收回时,呼气、松肛、松腹、膈肌下降。随着功法动作不断熟练,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动作趋于流畅,呼吸形成自然,心神越来越恬淡,必然会达到动作、呼吸、心神协调一致。

三是内导外引,增强将军之官的生理功能。该式动作对素有将军之官的肝的健养作用十分明显,习练它的意义在于四点:其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人体内各部位的血液,随着不同的生理状况而改变流量,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就会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也可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通过习练“攒拳”动作导引,左右冲拳,前后拉动手臂,反复刺激胁部,可调畅经络气血,有助于改善肝藏血和调节血液流量的功能。其二,增强肝主疏泄和肝气升发的功能。如果肝气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正常调畅,人才能气血平和,心情舒畅。通过“攒拳怒目”动作的左右冲拳、拧腰顺肩,可调畅人的气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因此,人的精神情志,在气机调畅的情况下,脾胃之气才能升降正常,消化功能才能得到加强。其三,可增强肝主筋的功能。肝之所以主筋,主要是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只要肝血充盈,肢体筋膜才能得到濡养,从而维持正常的运动,若肝血不足,血不养筋,则可出现手足震颤、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症;若邪热劫津,津伤血耗,血不营津,可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症状。“爪为筋之余”,也会影响到爪甲的荣枯变化。肝血足,筋强力壮,爪甲坚韧;肝血虚,筋弱无力,爪甲薄而软,甚至变形而易脆裂。通过“攒拳怒目”两腿下蹲十趾抓地,双手攒拳、旋腕,手指逐渐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阳脉之海”,从而调畅经脉气血,使全身肌肉、筋脉受到牵张拉动,达到全身筋肉壮实、气力增加的效果。其四,可增强肝开窍于目的功能。因为目与五脏六腑有内在联系,又因肝的经络上联于目,所以目能发挥视觉功能,皆因肝经气血的濡养。故《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所以,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表现在目的病变上。通过“攒拳”动作导引,加之“怒目瞪眼”、“握固”反复动作,可刺激肝经,有助于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养肝明目,可防治两目的病变。

共健内 同御外

将相执手,共健内、同御外是该式功法的主要目的。因为“攒拳怒目”除了对将军之官具有健养作用外,它同时对体内各器官的健康运行,对促进肌体气血生化都有健养效果,所以,在这里列举脏腑中的三种关系:

第一种是肝与肺的关系。即:将与相的关系。从肝与肺各自司职上看,将与相在握固动作已有脉络的吻合,而在病理上也有相互通利。传统医学认为: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气血上下贯通,所以,二者在气血的升降运行上共同维护着人体的健康。其主要表现是:肺居膈上,其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肝位居下,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气升清,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疏泄于心脉,其经脉由下而上,贯膈注于肺,其气升发而上。肝升肺降,以调节人体气机的升降运动。反之,如果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径上行,灼肺伤津,影响肺之宣肃,形成“肝火犯肺”、也称“木火刑金”之证,出现咳嗽咽干,咳引胁痛,甚或咯血等;如果肺失清肃,燥热下行,灼伤肝肾之阴,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还可出现胸胁引痛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

第二种是肝与肾的关系。中医认为肝肾同源,表现为精血同源、精血互生的关系。肝藏血,肾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肝血有赖于肾精的资助,肾精足则肝血旺,肾精亦赖肝血的滋养,肝血旺则肾精充。正是由于精血之间可以互生互化,所以,肾精与肝血,荣则同荣,衰则同衰。肝血和肾精,又同源于水谷精微,依靠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充盛而不衰,故称肝肾同源。在五行中,肝属木,肾属水,肾水可以养肝木。阴阳学说认为,肾阴为一身阴液之根本,对各脏腑的阴液具有滋养功能,肝阴得到肾阴的资助,即能涵敛肝阳,使肝的阳气不至过亢,保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肾阴养肝阴的理论与水生木是一致的。肾主藏精,藏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

第三种是肾与肺及其它脏腑的关系。肾主水,合三焦、膀胱二腑主津液,与肺、脾二脏共司体内水液代谢和调节,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肾主骨、生髓,通脑,其华在发。有充养骨骼、滋生脑髓的作用,所以,骨、脑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寄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所藏,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肾上连与肺,其脉上贯膈,入肺中,故亦主纳气,有蒸腾、气化作用。肾气盛则精神健旺,筋骨强劲,动作敏捷,它生化人类繁殖最基本的物质。由此而论,通过习练“攒拳怒目增气力”这一动作,使将相之官气机条畅贯通,促进肾以及其它脏腑的气血生化,达到人体之健内是完全有可能的,御外也就不言自明了。

总之,将相执手是习练健身气功使人体脏腑达到的一种境界。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如果从更深层次思考,实际上这种动静易变就是一种阴阳动静互相渗透相互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本文所谈的将相执手,健内御外的本质所在。这些古老而深邃的道理,用于理解习练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无疑是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肝血肾精习练
丑时:宜深度睡眠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从肝藏血论治产后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