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2012-04-29樊建英
樊建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思想品德课一向给人的印象是抽象、枯燥、理论性强,教师如果单纯从理论到理论,照本宣科,则小学生一上思想品德课就昏昏欲睡,学习效率低下学生是很难学好的。在小学思品本来就是“副科”,得不到学生,家长,学校的重视,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因此,学习兴趣的培养就非常重要。那么,面对新教材,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呢?下面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做好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在上课前如果没有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学习起来是很困难的,被动的学习,效果一定很差,老师讲起来也很吃力,当然谈不上什么学习的兴趣了,因为学生的课前预习与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上课前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指导学生,设计预习提纲,给学生一个粗线条,一条明确思路,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随之产生。
二、巧用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经过课间活动,学生的思维停留在亢奋状态。能否在课堂一开始就迅速引起学生学习小学思品兴趣,因此精彩的导入非常重要,它是开启新课的钥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要求,集中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
我们小学思想品德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新课的导入,如:歌曲导入、故事导入、小品表演导入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路活跃起来,他们就可能怀着期待的心理,以浓厚的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感到需要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他就把自己的思维发动起来了。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例如,六年级思品在讲“自觉爱护公物”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对“自觉爱护公物”有一个正确认识,我向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日常生活中你身边的人有不爱护公物的表现吗?②对此你有何感受?③你是怎样做的?又如在讲“真正地友谊”内容时,我给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①如果你的朋友损害学校的公共设施你会制止吗?在与他人的相处交往中,有没有和他人产生过矛盾?②矛盾出现后,你是怎样解决的?考虑过后果吗?③如果现在再出现类似的事情,你会如何去做?以上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促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展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对学习政治课浓厚的兴趣。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只是让学生简单的回答是或不是,就会让学生变得不爱动脑筋,随声附和,这样即使课堂气氛再活跃,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尊重是和谐的基础。学生的情感稳定,双边活动就积极,课堂组织井然有序,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要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如及时批改作业,耐心细致地给学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犯的错误不嘲笑,不讽刺、挖苦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持肯定接纳的态度。特别是对在学生中有困难的学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否则他们就对思想品德课失去信心,常常趴在桌上打瞌睡,变得更懒惰,或是更加孤僻,常常捣乱课堂纪律。多表扬、鼓励,使学生努力学好思想品德。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对整个社会的初步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多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持续学习的强大动力,产生对小学思品学习的一种兴趣。例如回答问题时,学习越差的应越鼓励,经常提问他,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正确观点都要给予肯定,使他喜欢思品课。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小学思品课教学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让学生去听、去读、去思、去看,做到耳到、手到、心到、眼到,努力实现由厌学到愿学、由学会到会学、由苦学到乐学的根本转变,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安排教学进程,形成切合实际的方法,选择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小学思品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