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的抗日救亡斗争
2012-04-29何志军
何志军
[摘 要]“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伪当局的反动统治,生活在嫩江流域的回、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同胞团结一致,以宣传抗日思想、支持抗日义举和组织武装反抗等多种形式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共同为嫩江流域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嫩江流域;少数民族;抗日斗争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086 — 02
嫩江是东北地区重要河流,发源于大兴安岭,自北向南流经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三省区,最终汇入松花江。该流域主要包括今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和兴安盟,黑龙江的大兴安岭、黑河、大庆和齐齐哈尔以及吉林的白城和松原等8个市(盟)26个县(旗),居住着除汉族以外的回、满、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和鄂温克等少数民族。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致使日军在迅速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大部分地区后,直逼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侵入嫩江流域,打破了这一地区少数民族的正常生活。自此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和汉族同胞一样陷入了长达14年(1931~1945年)的日伪统治之中。在这一时期流域内各少数民族以各种形式反抗日伪当局的统治,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斗争的潮流中。
一、宣传反满抗日思想
为了培养为其巩固殖民地统治的和开发流域内资源的各种“人才”,日本帝国主义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了许多小学、中学、职业学校和大学,大学如兴安学院、兴安陆军军官学校、育成学院、扎兰屯高等学校,并在这些学校强令推行日语教学,对学生强行灌输“日满协和”、“日满亲善”等奴化思想,同时从中择优派往日本著名院校留学,企图以此来培养其殖民地的“顺民”。在进行奴化教育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还在泰来、白城等地组织“朝鲜人会”,拼命鼓吹“民族协和”、“一心一德”,以此加强思想控制。
这激起了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极大不满。参加过江桥抗战的鄂温克营长白温都格尔在猎民中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路,蒙古族的特木尔巴根、朋斯克等地下工作者,则积极在伪政权中的蒙古族知识分子中进行反日宣传,秘密开展抗日活动。回族中一些爱国阿訇以民族大义为重,自发的宣传抗日思想,经常揭露日伪的暴行。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回族青年麻秉钧作为特派员来到齐齐哈尔领导地下抗日斗争,以齐齐哈尔市日语专修学校教员的公开身份,秘密地在当地各界群众中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并组织地下抗日团体。齐齐哈尔的回民将其悲惨处境编成歌谣进行传唱:“早上窝窝头,晚上小米粥,过年过节吃不上几口肉。穿的不遮体,劳动当牛马,穷人何时才能熬出头。”〔1〕以民间歌谣的形式控诉日伪政府的黑暗统治。杜尔伯特旗的蒙古族群众,用“布拉和保的保长是牌位,布拉和保的助理是王爷”〔2〕来反映日本殖民统治下的伪满当局傀儡形象。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人民通过多种形式试图突破思想控制的禁区,有力的宣传了反满抗日思想,揭露了日伪的暴行。
二、支持抗日义举
在加强对嫩江流域少数民族地区思想控制的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也加紧了对这一地区经济的垄断和掠夺。与伪满签订了《满日拓殖公约》后,日本“开拓团”进入该流域,到处霸占村落、土地,加剧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贫困,迫使他们不得不弃家而走。为把东北变为“大东亚粮谷兵站基地”,日伪当局进一步加强对农产品的统制和掠夺,最大限度地掠夺这里的粮食。1938年又公布了其“米谷管理法”,推行“粮谷出荷”和“粮食配给”政策,强制征购农民的粮食和压缩粮食供给。这一政策使有农业传统的达斡尔族和朝鲜族受害尤甚,他们生产的粮食都被低价收购而去;而回族的饮食业和牛羊屠宰业也受此影响,许多清真饭店和小吃店倒闭,如齐齐哈尔市原有回族饭店20家,到1944年仅剩下了10家。〔3〕与“粮谷出荷”制相配合,还有牲畜出荷制,这使各地达斡尔族和蒙古族的畜牧业遭到严重破坏,牲畜头数逐年下降。
日伪当局在嫩江流域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垄断和掠夺,使得当地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和生活遭受沉重打击,人民生活贫困,他们纷纷通过支持爱国官兵的抗日义举来进行反抗。
1931年后,姜荣耀、王可大在洮南成立“吉西抗日军”,李海青在肇源一带组建“东北民众自卫军”,后来的东北抗联都得到当地少数民族的广泛支持和响应。达斡尔族、蒙古族和满族人民不顾天寒地冻,冲破敌人的封锁,把粮食运往部队驻地;鄂伦春族人民则积极为之当向导、运送粮食、掩护伤员、保护武器和递送情报。其中“东北民众自卫军”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帮助下,经与日伪军两昼夜的激烈战斗,终于攻克了大赉县城,之后又占领安广(今吉林省大安市)。而抗联的抗日活动更是得到流域内各少数民族的支援和帮助。
猎闲时在讷谟尔河摆渡糊口的达斡尔人巴嘎布,多次掩护被日伪军追赶的抗联战士渡河脱险。1939年以后,他又掩护抗联三支队王明贵、王钧等指战员,递送日军情报。在被日伪当局以“私通抗联”罪名逮捕后,虽经敌人严刑拷打,但始终未吐露抗联信息。1940年抗联三支队通过他给日军递送假情报,运用调虎离山计,以主力破袭北兴镇(今黑龙江省克山县境内),终获全胜。
阿荣旗的鄂温克人涂墨全虽然身为日伪官员,但也是一位爱国人士。1940年他与活动在该旗的东北抗联王明贵支队秘密联系。之后经常以进山拉木材和饲料为名,带上牛马和粮食,为抗联支队解决生活给养问题。
而蒙古族人奈勒尔图和荣茂领导反满抗日地下活动,更是有各族人民参加的共同行动。活动成员不仅有汉族,还有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族志士,共30余人。〔4〕两人经常化装为牧民、职员和军警,打入牧业各旗、铁路沿线城镇及扎兰屯、齐齐哈尔等地的有关部门,着重搜集日伪军的战略计划、物资来源和军事设施等情报。
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群众充当向导、运送粮食、掩护伤员、保护武器和递送情报等支持抗日义举的行为,都有力的支援了抗日队伍的反日斗争,避免了更大的伤亡和损失,推动了抗战胜利的早日到来。
三、组织武装反抗侵略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炮制了伪满洲国,并利用伪满洲国从各方面建立和加强了对嫩江流域的殖民统治。1934年重新调整了该地区的“行政”划分,在此设立了伪兴安东省和伪龙江省,并收买笼络一些少数民族上层担任“省长”和“旗长”等职,但由日本人担任的“参与官”和“参事官”掌握实权。同时又将八旗制度和扎萨克制度废除,由各县(旗)直接管理少数民族事务,而且还在民族聚居地区推行保甲制度,到处设立警察署及其分驻所。如在伪兴安东省所辖的莫力达瓦旗公署就建立了尼尔基镇警察署,下设分驻所,并设特务机构,以加强对达斡尔等族人民的统治。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被大批调往东南亚参战,嫩江流域遂由伪军驻防,其原来的募兵制也改为征兵制,这样当地少数民族被强制性征为“国兵”者越来越多,他们其中大多被派往海拉尔等边境地方,充当日本殖民统治和侵苏活动的炮灰。据统计, 从1941年到1945年仅齐齐哈尔郊区哈拉一屯,被征为“国兵”的达斡尔族青年就有21人之多。〔5〕除被征“国兵”外,18~45岁的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还被日本侵略者以伪旗、县为单位编为“山林队”,每队都派有1~2名日本“指导官”进行控制,以“以华制华”的策略,胁迫他们去同抗联作战,这不仅使抗联蒙受损失,也使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自身受到极大伤亡。日伪当局的法西斯统治,引起了流域内各少数民族的武装反抗,各少数民族爱国官兵和群众纷纷拿起武器,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
东北军满族爱国将领马占山不顾蒋介石电令,领导军民在江桥奋起抵抗,沉重地打击了日寇的侵略气焰,打响了嫩江流域乃至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第一枪。在抗战中,许多少数民族人民或直接参加战斗,亦或直接指挥战斗,指战员有回族的吴松林、朝鲜族的朴炳珊、蒙古族的萨力布和鄂温克族的白温都格尔等等。
生活在音河、阿伦河一带的鄂温克人,在原音河鄂温克自卫队的基础上扩编,组成90多人的抗日救国义勇军索伦游击队,驻防扎兰屯。⑥1932年秋,索伦游击队奉命增援富拉尔基江桥防务,在行军途中与日伪军发生激烈战斗,成功狙击了伪军的西进。其后还配合义勇军李青山团防守甘南。
1936年春,中国共产党发出了“发动群众,组织武装,扩大游击区,建立巩固的后方”的指示,鄂伦春族群众的抗日斗争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不但积极帮助和支援抗联,而且还有不少人参加了抗联队伍。当时抗联第六路军中有40余名鄂伦春族战士,积极参加抗联英勇杀敌的满族人和朝鲜族人更比比皆是。
1938年后日军加紧了对各抗日部队的“讨伐”,活动在北满各抗联部队的朝鲜族战士冲出敌人的包围进行西征,胜利到达兴安岭山麓,并于1939年5月正式编成东北抗联第三路军,其中满族人李兆麟任总指挥,朝鲜族人许亨植任总参谋长,在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的支援下开展游击战争。1940年许亨植组织精干小部队进入肇源县境内,成功攻打丰乐镇,之后又在蒙古族群众的帮助下继续攻克肇源县。
而在抗战胜利前夕,蒙古族人都固尔扎布、达斡尔人王海山等率领兴安陆军军官学校少数民族学员和该校教导团官兵,举行武装起义,杀死日本军官,迎接苏联红军进驻王爷庙。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爱国官兵,也采取了给日军反戈一击的革命行动,走上了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伪满洲国宣布解散。正是由于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和汉族紧密团结,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投身艰苦卓绝的抗日救亡斗争,才使嫩江流域终于摆脱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14年的奴役,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铭记历史,才能创造未来。发扬嫩江流域各少数民族与广大汉族兄弟万众一心、互帮互助、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保持和弘扬伟大的中华魂,以增进民族凝聚力,坚定中华复兴的民族信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宏伟图景就一定能实现!
〔参 考 文 献〕
〔1〕周海瑞.中国回族抗日救亡史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04):119.
〔2〕“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编辑组.黑龙江省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93.
〔3〕“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编辑组.黑龙江省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社会历史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76.
〔4〕蒙古族简史编写组编.蒙古族简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363.
〔5〕达斡尔族简史编写组编.达斡尔族简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99.
〔6〕吴守贵.鄂温克族社会历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267.
〔责任编辑:冯延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