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生学雷锋三人行
2012-04-29
张振东:践行雷锋精神,我们痛并快乐着
我来自辽宁鞍山,那里恰好是雷锋同志的第二故乡。从小到大,我一直耳濡目染着雷锋同志的精神和事迹。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雷锋精神的理解也有所变化。
作为一名支教志愿者,我认为大学生去西部支教正是在新时期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它是一个将革命历史传统和现代价值观念相统一的神圣事业,体现了当代优秀青年乐于奉献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志愿者精神,其核心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是一种精神追求,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雷锋精神所包含的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思想内核和我们提倡的志愿者精神是高度契合的。雷锋同志在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所表现出的甘于平凡、吃苦耐劳的可贵品质,也在今天一批批前往祖国西部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身上找到了影子。
雷锋同志先后做过通信员、公务员、推土机手、解放军战士,每个岗位都是平凡而普通的,但雷锋却在这些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赢得了无数荣誉。这种安于本职工作并努力进取的精神,也是支教志愿者们对自己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支教志愿者的特殊身份决定了我们唯一的、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竭尽所能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对大学生志愿者们提出了一个极大的挑战:学生和老师身份的转变、教学经验的匮乏、学生普遍较差的基础,甚至是语言沟通上也存在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一遍遍地备课,一次次地向老教师请教,一点点地适应西部的风俗和方言。十几年如一日,历届北大支教团的志愿者们都在重复着这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事迹。
雷锋同志一生积极进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虚心向他人学习,并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同人民的感情。雷锋同志的足迹是自南向北,而我们的足迹是自东向西。支教前,我们脑海中对西部的印象是肤浅的、片面的,然而一年的经历却让我们慢慢沉淀下来、冷静下来,开始懂得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聆听、用双脚去丈量、用心灵去体会。如果一直呆在象牙塔里,我们就永远失去了亲身了解祖国西部现状的机会。作为志愿者,我们给予西部地区的微不足道,但我们在实践中得到的心灵上的震撼,以及西部人民千百年来的生存智慧,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雷锋同志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处处以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为重,在不同的岗位上自觉承担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当代青年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更应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北大人向来是不缺少情怀的,很多人都是自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我们也时刻铭记着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力所能及地做着更多的事情:我们千方百计为学生拉赞助,尽量让他们都有机会用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在假期去家访,听学生家长讲述当地的现状……我们能做的很少,但至少我们已经在行动。
以研究生支教团为代表的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雷锋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和升华,如何在新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更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正视和思考的问题。正如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所说:“雷锋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学到;雷锋同志是伟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学到。”
谷宇辰:创新型社会的建设需要重读雷锋精神
雷锋离开我们已经近半个世纪,但雷锋精神的熠熠光辉却并未随着社会变迁而消散,相反,它在岁月的磨洗中绽放出了更为可贵的价值与全新的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的发展,探索在复杂竞争格局下有效建设创新型社会的模式对于丰富“中国模式”的智力资源支持、有效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不仅有赖于体制的完善、物质资源的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更有赖于形成多元、无畏、执著、严谨的创新文化,而这种文化软环境的建设就需要充分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特别是面对当下复杂的思想环境,对以“钉子精神”为代表的雷锋精神的当代解读与重新认识就是弘扬创新文化的重要内容。
1. 建设创新文化,需要弘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雷锋精神
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将生命灌注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中,这种因为理想的召唤与使命的激励而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品格是建设创新文化的根本保障。当代科学技术在各领域已经有了成熟的发展与完善的体系,要取得一点微小的进步与突破,都需要长期地深入探索与不断地努力改进。探索全新的未知领域、尝试前沿的技术方法也都会历经多次失败,而要取得重大的变革性创造,则更加需要百折不挠的心性与矢志不渝的追求,不仅要能经受失败的磨砺,更要将直面挫折、分析挫折、挑战挫折作为前进的不竭动力。弘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的雷锋精神,是开展创新型研究、推动创新型发展的精神基础。
2.建设创新文化,需要弘扬团队合作、协同进步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从来就不是雷锋一个人的精神品质,而是雷锋所在的团队、雷锋所代表的团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与追求,雷锋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也离不开“钉子团队”的锤炼与协助。当前的研究工作中,单一学科的研究范式已经不能够支持前沿学科的蓬勃生长与不断延拓,特别是面对重大现实性问题,需要来自不同学科背景、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协同攻关。一方面,由于当下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已愈加复杂,单一的学科研究不能充分、全面、深入地开展对问题的剖析;另一方面,来自不同背景的创新参与者的充分交流、沟通,更能融合、激发出思维火花,诞生创新的突破点,要形成这种综合交叉、协力创新的氛围,雷锋精神便是最好的范例。雷锋所在团队从未因为雷锋的突出表现而出现不协调的音符,他们反而因为珍惜雷锋精神的可贵内涵而愈加团结、愈加富有战斗力。在建设创新文化的过程中,注重弘扬和培育团队合作、协同进步的雷锋精神,对于创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弘扬雷锋精神,本质是要为创新性地解决世界性精神困境注入属于当代中国的独特元素
自启蒙运动以来,中世纪宗教的大幕崩塌,理性化的原则掌控了人类的精神家园。得益于此,科技水准一日千里,物质资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与发展。但伴随这种物质与理性高度发达的现代化浪潮,人类开始面对现代性的普遍焦虑。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经用“现代性的铁笼”来描述人类创造了物质,却又被物质异化、控制而迷途的精神困境。读懂了雷锋的快乐才真正读懂了雷锋精神,雷锋的快乐正是当下中国面对“富有却不幸福,舒适却不放松”的精神焦虑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在生活中寻找幸福,在助人中感受快乐,在点滴中寻找意义,既是雷锋精神的表观,更是现代人赖以破解传统信仰消解后精神世界空虚的有力武器。
雷锋精神的出现是一种偶然,更是一种必然,它根植于中华精神的长久脉络之上,发轫于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的伟大浪潮之中。在当下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文化建设亟待突破的历史时刻,重读雷锋精神,不仅能感受到岁月赋予其的深厚内涵,更能从时光的回响中依稀辨别出未来它推进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动力。
马克:我们需要雷锋这样的平凡人
雷锋,一个只有22年短暂生命的普通共产党员,赢得了亿万人民如此崇高和长久的敬意;一个普通战士所表现出的高贵品质,激励着共和国几代人的成长。学雷锋这样一个群众性的活动,在几十年历史进程中延续不断,影响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尚。
雷锋留给我们的,是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是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处处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是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品德。
历史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考与生活方式。特别是当前的青年群体,就其成长的环境而论,无论是整个世界形势、时代背景,还是家庭、社会环境,较之半个世纪前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的青年人日益强调个性、自由发展,追求个人成功和价值的实现,对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注少,甚至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利于青年健康发展的思潮。
但无论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在怎样的社会形态下,雷锋精神所涵盖的爱国主义精神、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助人为乐精神都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向前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动力。没有这样的精神,没有这样的公民,就无法建立起一个稳定、平等、均富、和谐的社会。如果一个社会的青年群体没有集体感、荣誉感和责任感,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因此,雷锋精神对于当代青年的思想引领和精神世界构建依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依然有着重大的时代意义。
在我看来,倘若学雷锋仅仅停留在学校的黑板报或是报纸的大标题中,必然不会有太大的感召力。那么,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如何让雷锋精神鲜活地被同学们感受和认知,如何让雷锋精神真正走进同学们的心中呢?
其实,雷锋就是一个平凡人,在这个平凡人身上,我们看到了已积淀了千百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看到了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我们的社会就是由千千万万这样的平凡人构成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平凡人,需要这些热爱国家的平凡人、爱岗敬业的平凡人、无私奉献的平凡人、与人为善的平凡人。我想,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追求真善美的东西,关爱他人、乐于奉献、勇担责任,我们就能够成为像雷锋一样不平凡的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就能够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责任编辑/苗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