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审美直觉在散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2-04-29孙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6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直觉直观

孙伟

散文被誉为“美文”。那么,散文教学也应该体现其美的特质。这应该是散文教学的最初设想和最终目标。而且,学生对散文精义的领悟程度,是以他们对散文之美的感受程度为起点和基础的。因此,感受散文之美就成了领悟散文精义的突破口和关键。

但是,多年以来,在散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散文之美,而是一段一段地肢解散文,进而在支离破碎中使散文贬值。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文艺心理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大胆设计、实践,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审美直觉在散文鉴赏中的特殊作用,才能向散文之美潜行暗渡,才能把握散文的精义之所在。

审美直觉的基本涵义,我们可以从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论述中得到启迪。他说:“所谓直觉,就是直观的体验,它使我们置身于对象的内部,以便与对象中那个独一无二、不可言传的东西相契合。”可见,所谓审美直觉,就是对美的一种直观体验,它在物我交融中把握对象的精义,从而既具有理性特征,又不是采取理性的、逻辑的思维方式;或者换一句话说,它是通过直观的方式达到对美的理性体验。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审美直觉获得的是最真最美的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仅提倡“按照学的规律教”,而且针对散文教学,我们还认识到,应该按照创作的规律去体味感悟。在文学创作中,审美直觉对于作家来说,如灵丹一粒,有点石成金之效。并且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在鉴赏过程中,读者与作者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读者要想在情感上与作者同频共振,必然采取作家感悟世界的方式——直觉,也就是说,只有以审美直觉来感悟作家在作品中创造的一方世界,才能捕捉到作家的灵感。

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审美直觉在散文教学中的作用呢?下面,笔者以教学散文《荷塘月色》为例,重点论述审美直觉是如何作为散文教学的起点和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体味感悟、升华深化两个阶段,引导学生入境生情地颖悟散文的。

第一阶段:通过审美直觉,整体感知散文。当然,在这之前,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练作用,带领学生做一些准备“活动”:详细介绍散文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动机,使学生张开心理场处于接纳状态,也就是把学生带到预设轨道。此时,学生便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想要一睹散文为快。于是教师“顺水推舟”,让学生伴着和谐的乐曲朗读散文,即通过审美直觉整体感知散文。读着读着,学生便感受到了荷塘月色之美而进入情境。朗读两遍后,教师再投石引路,提出思考题:本文写了哪些内容(形)?本文的主旨(神)是什么?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实践证明,这样做足以达到整体感知散文精义的目的,学生已经置身于散文的情境中了。

通过审美直觉的颖悟和把握,学生对《荷塘月色》的内容已经有了生动的感性认识,而且是形象的整体认识,期待着老师的肯定与拓深。常言道:“只有当他感到要钉钉子时,他才会寻找锤子。”此时最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因势利导,把你的路标一路挂过去,并不时闪亮绿灯,就会把学生带到鉴赏散文的第二阶段——体味领悟片断。这个阶段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情趣与思维,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但要时时采用审美直觉的感受形式。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荷塘、荷花及月色的图片,变抽象为形象,把物化的教材“活化”,而且教学口语应该与本文的语言风格一致,相当于本文的注解,尽力使课堂氛围与本文的意境相通。例如,在鉴赏《荷塘月色》一文中“荷塘中的荷花”一段文字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将这段文字还原成生活画面,然后画成水彩画。鉴赏时,让学生看着水彩画,听老师的配乐朗读,使学生通过直觉把握本文的局部美。这样就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深化了对本文精义的感悟;在鉴赏“荷塘周围的景色”一段文字时,让学生配乐朗读,反复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并随着作者的思维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就使教材相对直观、相对活化了。

通过体味感悟片断之后,学生入境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进而使学生的鉴赏上升为第三阶段——升华深化。因此,教师要通过语言的引导,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再找一名学生配乐朗读散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再一次感受散文意境之美,进而促成认识的升华和深化,并保证感性认识的原初性和完整性。

诚然,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学生的素质应该说是呈立体交叉结构,语文教学的任务可能只在于塑造其中的一线或一面。但是语文教学,它强调的是一种基础、一种素养,一种做人和做学问的功底。因而,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因文而异,从不同侧面,有效地夯实这种基础。

(作者单位:新沂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直觉直观
荷塘月色
作品: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好一个装不下”直觉引起的创新解法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林文月 “人生是一场直觉”
一个“数学直觉”结论的思考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荷塘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