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2012-04-29赵玉宝
赵玉宝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标识。
那么怎样才算“活”呢?有人说课堂活跃热闹就是“活”。其实这是“活”的表象而不是实质。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要“活”,起码应做到:一、在理解基础上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二、灵活机动地驾驭和使用教材;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下面就这四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一、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
语文学科是“交际工具,文化载体”,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只有抓住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才有可能将语文课讲“活”。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实践,进一步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智力、个性和特长,“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不但要把语文学科的语言视为语法理论上的“语言”,而且还要将其视为语言交际中的“言语”,要使学生掌握适应各种场合的说话方式和使用语言要领,准确地理解和恰当地表达母语;第三,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教师要努力摆脱教学的模式化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二、灵活机动地驾驭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媒介。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令人生厌,使课堂沉寂。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上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一)制定好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预期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语文教学目标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和方式方法,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先理解新课标要求,理清教材程序,摸清学生心理,了解认知前提,然后制定出科学具体、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目标。
如《范进中举》“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课文,理解人物描写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品读文段,揣摩语言,学会赏析人物描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把握文本,深入研究的观念
“修改后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手法(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体现是什么】
(能力)运用人物写作知识对人物进行描写【体现会什么】
2.过程与方法:(1)组织过程:“自读——批注——小组讨论——再自读——对比分析”理解人物描写手法(2)导学过程:通过系列问题设置,引导学生逐步把握人物描写手法的特点【体现怎么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范进几考不中,却在中举后癫狂,理解平和之心对幸福人生何其重要。【体现受到什么教育】
(二)处理好两种关系
1.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是相对而言的,如一个单元可视为一册书的部分;相对单元中的每篇课文而言,又可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其中的每篇课文又成为单元的部分。在讲授一篇篇课文时一定要做到高屋建瓴、胸有全局,弄清这篇课文在整个知识序列中的位置,明白这篇课文在能力培养和训练链条上所起的作用。只有立足于整体去处理部分,有的放矢,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文章的内蕴,教出每篇课文各自的特色,使语文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
2.处理好疏与密的关系
语文教学中疏与密的关系即教学内容中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凡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力求讲深讲透。对非重点、难点内容,要教得粗疏些,有的甚至略加提示即可。如果篇篇课文都一个腔调、一个模式讲下去,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侧重点,久了,学生会厌烦,教师也乏味。因此,教师必须善于筛选各篇课文中最主要的内容,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处理好疏密关系,使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下面略作阐述。
(一)教学机智
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笔者在一次课堂上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同学们刚刚上了化学课,于是有人问:“老师,化学会使人怎么样?”笔者随即道:“化学使人善变。”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化学使人怎么样,培根没有说,但教师快速反应,随机应变,既道出了化学的特点,又不乏风趣、机智。
(二)创造艺术
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三)幽默艺术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胡适先生曾在某大学讲学,一开头就分别引用孔子、孟子、孙中山先生的论断,并在黑板上板书:“孔说”、“孟说”、“孙说”,当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反身又写下“胡说”二字。学生一看“胡说”立刻联想到“胡说八道”,不禁哈哈大笑,幽默形成了,课堂活跃了,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四)语言艺术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1.有声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一要规范,切忌将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科学,教师对问题的分析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语文教师要适当选词,善用修辞,巧妙组合,妙语连珠;四要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或舒缓或急促,或高昂或低沉,选用不同的语气语调,传达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2.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是指教师的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如讲“风吹草低见牛羊”一句时,教师加以手臂舒缓起伏动作和远视的眼神,将学生带入广阔的天地中,使之意会到草原的无边无垠。
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师道尊严,这不仅不能保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更会造成师尊生卑的师生关系,束缚学生“自由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还给学生,师生之间才能逐渐形成平等合作、融洽和谐的关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得到激发,思维才会活跃起来,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
以上谈了使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几个因素,而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更是搞“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怀安县左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