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堂的有效思考

2012-04-29罗雪琴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2年6期
关键词:圆片分配律春游

罗雪琴

教育学家指出:“有效的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课堂改革的实施,我们欣喜的发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法,都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课堂的教育教学不再追求简单的“作秀”,而是更注重了真正的实效性。由此,课堂中也出现了教学流行语,如:“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你听懂了吗?”,可以看得出教师已较好的做到了角色的转变,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但透过这些用语,我们又能品味出怎样的内涵呢?

一、对“还有不同想法吗?”“还有吗?”“还有吗?”……的思考

案例A: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一课,教师出示例题“47+32”让学生进行口算。

生2:先算40+30=70,再算7+2=9,最后算70+9=79。

师:还有不同算法吗?

生2:先算7+2=9,再算40+30=70,70+9=79。

师:还有吗?

生3:先算47+2=49,再算49+30=79。

师:你真棒!还有吗?

生4:先算32+7=39,再算39+40=79。

师:还有吗?

生5:先算47+30=77,再算77+2=79。

师:还有吗?

……

案例B:“分数的意义”的教学,课堂中设计了“从12个圆中创造出分数”这一环节。

请同学们拿出12个圆片,动手分一分,看看你能创造出哪些分数,并把它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发现的分数多!

(学生小组合作实践,试着摆圆片,并写下分数,然后教师组织反馈交流)

(有一位同学首先说发现了1/2,教师让他在磁性板上粘贴圆片)

师:12个圆片还可以怎样分也能表示1/2?

(又有学生上台粘贴圆片,表示出1/2的不同分法。共四种,图略)

师: 这四种分法相同吗?为什么?

生1:虽然分法不同,但都表示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所以每一份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大家对1/2的理解很到位!那么你能根据1/2意义,说说写1/2时,应先写什么吗?为什么?

生2:应先划分数线,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再写分母2,表示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最后写分子1,表示这样的一份数。

师:看来,分数线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分母表示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几份这样的数。

师:现在,谁能把自己创造的分数与大家分享?

(学生上台演示,边贴圆片边叙述,并板书1/4、1/3、2/6、3/4、1/12等分数)

师:大家发现的分数可真多!老师也从12个圆片里发现了一个分数——1/5,可能吗?

(课堂顿时热闹起来,大家议论纷纷,畅所欲言)

生3:12个里不可能创造出1/5,因为12个圆片不能平均分成5份。

生4:可以表示出1/5。把12个圆片先分成5小份。这样,每份一样多,都是两个圆片多一些,用分数表示就是1/5。

师:看来:12个圆片平均分,每份的圆片数不一定是整数,只要分得每份一样多,就能用分数表示。那么,12个圆片里还能创造出哪些分数?

生:1/7、1/9、1/11……

思考:

追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在目前课堂里,还有很多“再想想,你还知道了什么”“就这一种吗?” 等低效甚至无效的追问方式。就如案例A中只是“还有吗”“是什么”的简单的重复,使得学生的回答仅是几种方法的重组。

而案例B仅简简单单“大家发现的分数可真多!老师也从12个圆片里发现了一个分数----1/5,可能吗?”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该怎样表示,这样就能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认识到每份数除了整数外还可以是非整数,一个整体可以创造出多个分数,从而促进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对分数的建构:变“肤浅”为“深刻”。有效的追问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敏捷性、深刻性,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由“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引起的思考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片断:

师:春游是一件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红旗小学要组织同学们去春游,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并读一读图上面的文字。你发现出哪些数学信息?

生1:学校组织102名这几年级师生去春游。

生2:平均每人的费用是25元。

师:共有102名师生去春游,每人需要25元,同学们算一算,他们这次春游一共需要多少钱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试算一下吧!

(学生在本子上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1:用竖式计算,结果是2550元。

生2:先算100人多少钱,再算2人多少钱,最后相加。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学生无语,教师预设的第三种方法: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并没有出现。) 师:刚才有位同学说先算100人多少钱,即:100×25=2500(元),再算2人多少钱,即2×25=25(元),最后相加。这是不是把102分成100和2,如果在这里加上小括号(100+2),然后用我们的学过的乘法分配律……(学生恍然大悟。)

师:我们用不同方法计算出了102名师生春游需要多少钱,在这几种不同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生1:我认为采用乘法分配律的方法比列竖式的方法更简便,因为把102分成100和2,再用100乘25,2乘25,这两个积都可以口算,而竖式计算比较麻烦一些。

生2:我认为第二种方法也不错,100乘25很好算,得2500,2乘25得50,然后相加,直接就可以算出结果了。

生3:我认为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样的,都是把102都看成100和2,先分别乘再相加,只是算式的形式不一样,用乘法分配律只用一个式子,更简便。

师板书略。

处理方案一:

师:很不错,同学用多种方法在解决了这道题。

师:在这次春游活动中的102人中,有4位老师,98名学生。请你算一算学生一共需要交多少钱?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生:98×25=2450(元)

几乎没什么学生敢尝试用乘法分配律。

处理方案二:

师:在这次春游活动中的102人中,有4位老师,98名学生。请你算一算学生一共需要交多少钱,你会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吗?快试试看。

(学生想了多种的计算方法)

师追问:来看看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生多种回答略)学做到生自然而然择优入用。

思考:同样的一堂课,仅“你会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吗?”简单的话语,整堂课没有热闹的场面,也没有华丽的激情设计。然而听后耐人寻味,尤其是老师的“润物细无声”追问,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体验了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最优化,让数学思考理深入一层。

有效课堂的追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说单纯是为了追求“时尚课堂”,我认为更应注重实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能使实效课堂追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而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追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淋漓尽致的体现追问的有效性,最后,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课堂波澜起伏的智力角逐中,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课堂有效思考的乐趣!

猜你喜欢

圆片分配律春游
春游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春游曲(其一)
用圆片摆数
除法中有“分配律”吗
拼成一个圆片
小灵通取圆片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