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2012-04-29冯玉梅
冯玉梅
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方面的修订中可以知道:要求改变了提法,把中高年级的“作文”改称为“习作”。 新的课程理念给习作教学也带来新的挑战,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我对习作教学特别感兴趣,针对新课标提出的种种要求,再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我觉得应从学生兴趣入手,提高习作能力。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引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尤其如此。小学生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受兴趣的影响,大多数学生一提到习作总是“提起习作直摇头,看见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因此在习作教学时,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他们的兴趣,利用习作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我带领学生参加乡里举行的《趣味农田运动会》,在趣味农田运动会上,有捡田螺、运秧、插秧、水田排球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一些轻松的语言,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观察各个参赛选手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同学们的情绪,在活动过程中,闹出了许许多多的笑话,同学们玩得特别开心。回到学校,我先让学生谈谈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再问问是从哪些情节中体会到的,由于同学们亲自参与,体会特别深,想说的欲望也特别高,于是一个接着一个叙述,班上的同学还纷纷举手纠正、补充,把整个活动场面及参赛者的动作神态描绘的栩栩如生。最后,再让学生把这次有趣的的活动场面写下来,由于同学们玩得痛快,又觉得有内容可写,融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于是习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二、善于发现,捕捉材料,提高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习作之本,习作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学生在写习作时,往往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此时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学生的习作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捕捉学生生活中的亮点,要鼓励学生写身边的人和事。那么,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才能作为写作材料呢?许多学生认为只有反映人物的好思想,如品德,好人好事才能写进作文,当然作文要写有意义的事,但有意义的事并不意味着都是好人好事,只要学生自己感触深的都可以写。记得去年的“六一”儿童节这一天,我们学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位男同学无意间把要上台的小主持人的撞倒在地,流了很多血,因此两位同学的家长引发了一场“大战”,幸好校长、教师及时劝阻才平息了此事。事后我立即组织学生针对此事展开讨论,由于这件事就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亲眼目睹,而且深有感触,所以讨论的特别激烈。同时,我还认真地和同学们一起分析了事情的内在联系,追溯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同学们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后果,深刻体会到这真是一件不该发生的事。于是,我就以“不该发生的一件事”为题,让大家定一篇习作。此时,学生兴致很高,很快就进入了定作佳境。这次习作,学生不仅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训,同时也提高了从生活中捕捉材料的兴趣和能力。
三、加强阅读,以读促写,延伸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小学语文课文有很多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堪称小学生习作的楷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好词好句,指导学生去品位鉴赏,让他们畅所欲言,说说哪些词句用得好,好在哪里,并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练习,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之“水”就会越蓄越多。另外,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历史的长河里激起过多少朵晶莹浪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宝库里有多少脍炙人口的杰作。要引导学生多读适合他们年龄、喜欢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并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素材。通过大量的阅读,接触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学生再主动摘记收集整理,就为写作构建起一座资料库。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巧评习作,鼓励表扬,保持兴趣
卡耐基曾说过:“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美和鼓励。”学生写完习作,总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和肯定,哪怕是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足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给他们带来成就感。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的评改,首先,要注重时效性,批改要及时,不要让学生对此次习作淡忘了,冷却了才去改;其次,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找出可圈可点的地方,并在习作中写上鼓励性的语言,如:你进步了、这句话写得真美啊、能不能换一个更恰当的词等等,让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辛勤劳动成果已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也可以激发再次写作的兴趣,产生写好习作的内驱力;最后,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习作,不管是写的好的片段,还是不好的片断,经常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班上读出来,让大家在评议中互相学习,互相修改,取优补短,这样一来,既让优秀生佳作倍出,更让不足生相信“我也能行”,在相互评价和修改中不断进步,永葆写作的激情。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探索,让学生自由、灵活地去写作,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慢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实践中获得启发、总结经验,不断提高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