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下养鸡及其对林地的影响

2012-04-29刘婷霞温国胜邬枭楠邬金

天津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生态学

刘婷霞 温国胜 邬枭楠 邬金

摘要:从林下养鸡技术和农作制度的创新两方面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林下养鸡的效益。分析了林下养鸡对林地环境中植物、动物和土壤的影响,适量的放养鸡群可以改善林地环境,林下养鸡作为一种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益的农作模式,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创新农作模式;林下养鸡;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 S831.4 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21

中国当下土地资源的国情是人多地少,决定了中国农业的发展的主要方向就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1]。由此,产生一些创新农作模式,林草禽模式即为其中的一种,将种养结合,利用互利共生的生产搭配模式。在该模式中,各生物都有各自的生态调节功能,大大减少了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及化肥的使用。作为环保生态型的农业生产技术,非常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林下养鸡即为林草禽经营模式中的一种,由此,产生一些创新农作模式,该技术最初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后在我国的广大山区得到迅速推广,是将传统散养模式与现代养鸡技术结合起来,生产有机绿色食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本研究试图通过林下养鸡的方法及其对林地的影响,促进林下养鸡的可持续高效发展。

1林下养鸡的优化模式分析

1.1林下养鸡技术

1.1.1鸡种的选择陈代荣[4]认为在养殖户有自己的种鸡时,以地方土鸡为宜,鸡成年后体型要适中,4~5月龄时体质量达到2~2.5 kg为最佳。在养殖户无种鸡需外面引进时,要求鸡苗抗体水平一致,最好在有资质的种鸡场引进,这有益于饲养成活率。也有鸡种选择时要放养本地鸡或蛋鸡的说法。本地鸡如:肉用优质土鸡、固始鸡、三黄鸡等等都是适合放养的活泼好动、抗病力强、耐粗饲养、体型小,适合市场需求[5]。亦有根据轻型鸡和肉用鸡两者不同而选取。轻型鸡勤快、爱动、活泼、有利于觅到天然食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其缺点就是易丢失。肉用鸡行动迟缓、不宜走远、不易上树、易管理,但觅食力不高。若把鸡作为害虫天敌引进林中放养,则应选轻型鸡。同时,放养鸡的性别也有很大不同。其中,小公鸡价格低、周期短、投放简单,全生长期可喂养两批。小母鸡价格高、周期长、投放复杂,可投放饲养1~2年,可产蛋,回报率高。更优的一点是母鸡活动量小,便于管理,可创造持久价值[6]。

1.1.2鸡舍的搭建鸡舍可因陋就简,根据鸡群数量搭建。一般搭建长10 m,宽5 m,中间高两米,两侧1~1.2 m的鸡舍[5]。要在棚两侧开小窗,利于散热和空气流通。棚舍地面最好铺垫料,且垫料要勤换,7~10 d更换一次为宜,保持鸡舍干燥,且在鸡舍四周挖下排水沟,以防鸡舍被淹。

1.1.3鸡数量的控制鸡的适宜密度即一定时期,单位面积林地所能承载的最适放养鸡数量。在放养鸡时以植被、林牧和农牧的生态效益为前提,再根据人力、财力、物力和环境条件决定进鸡数量,以确定最适密度,同时,在放养时也要根据草场和鸡的日龄及时作调整,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赢。周政华[7]经过实践得出鸡的适宜密度为600~750只·hm-2为宜;陈代荣[4]认为养鸡规模大小要根据林地大小和养殖户自身经济条件而定,如林地一般养殖密度在2 250~3 750 只·hm-2为宜,每批放养2 000~3 000只为佳,分片放养时,每片放养500~700只最适;魏忠华[8]在放养鸡适宜密度研究时,要根据鸡日龄不同来调整鸡的密度,50~80日龄宜放养600~1 200 只·hm-2,80日龄以上宜放养450~600 只·hm-2,值得注意的是当果园中有人工牧草时还可适量增加放养鸡数量。

1.1.4鸡放养时间的安排鸡要长到一定时间才能放养,一般在4~6周龄大小时放养[4]。放养时间长短要依据鸡的体重而定,轻型鸡一般放养2~3个月,肉鸡放养时间相对要长,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无霜期时可以全天放养,如北方冬天和早春的气温较低,野外作物凋落,不适宜放养,可选择天气好时放养,如田间有需要鸡群配合时,则可组织鸡群前往[6]。

1.1.5鸡活动地点的安排鸡有良好的合群性,而且生性胆小,所以,可根据鸡的习性利用条件反射训练鸡群,诱导鸡到指定地点放养[9]。放养林地一般要求中成林,林木较高,阳光充足,通气性好,同时林中杂草和昆虫丰富最佳[4]。经济林地、育林地和出圃时间长的苗圃地、水旱地果园、防护林带、小流域治理地块和木本粮油林地都可放养鸡群,其中,林地最好有天然屏障如,崖、坡、沟等隔开[6]。也可用渔网围起来,即分片放养,围栏高度1.8~2 m为佳[4]。也有说围栏高度1~1.2 m即可,不论高度如何,只要可防止鸡群飞不出去即可,渔网网目一般为2 cm×2 cm[5]。分片放养既可以防止鸡迷路走失,也可以增加该范围内鸡对害虫的歼灭能力。同时,对林地自身条件也有一定要求,因为鸡的溺水性弱,林间不应有水塘、水渠和河流。也要考虑到林木生长情况,果实坚实、有坚硬外壳或芒刺时,可在采收前禁止放养鸡群。像核桃、栗子等成熟也不脱落的林木,可一直放养。如林木为水果类果品,鸡易被其吸引,所以在果实膨大期禁止放养,以免造成损失[6]。还值得注意,要在放牧区捕杀鸡的天敌,如黄鼠狼、老鼠等。一般用铁夹子和毒饵,注意毒饵的回收。同时也要注意老鹰抓鸡,如要给林木喷洒农药,最好使用生物农药,以防鸡中毒死亡[5]。

1.1.6鸡病的防预与控制按照肉鸡的免疫程序对鸡进行免疫可提高鸡的成活率,具体免疫程序各个地区都不尽相同,可根据当地鸡的疫病流行情况而定,指定可行的免疫程序[5]。鸡在育雏期间,免疫最为重要,最好采取个体免疫(除饮水方式的免疫),免疫参考程序各地区都不相同,应具体地区具体实施。在实践中,鸡生病,可用中草药煮水,或用研粉搬入饲料喂鸡,可代替抗生素,使鸡成为无公害食品。在鸡的饲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对鸡舍和鸡粪的消毒,建议鸡舍周围最好每周消1次毒;鸡粪要堆积,发酵杀虫[5]。在每批鸡销售完成后,一定要对鸡棚及其周边进行全面消毒和清理,保持工具清洁,并禁止非饲养人员的进入[4]。

1.1.7补饲料的投放补饲料的投放要根据鸡的日龄来具体实施:0~30 d的育雏期小鸡要投放有资质厂家生产的小鸡饲料,每天投放4~6次,或者让小鸡自由采食均可。而后小鸡进入放养期,放养开始后可投放有资质厂家生产的大鸡饲料,每天最好2~3次,一般在放鸡后和收鸡前投放,根据鸡的饥饱程度来定补饲投入量[6]。2月龄鸡群需补充其他饲料:谷实类饲料占总饲料的30%~50%;在林地杂草较少时,要增加青绿饲料,青绿饲料占总饲料50%左右为宜;若有技术和条件的养殖户也可通过饲养蛹蛆或蚯蚓来补充蛋白质饲料。这十分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而且成本低廉,值得推广[4]。

1.1.8光、温、水的控制鸡舍中对灯光的要求一般是悬挂紫光灯或白炽灯,有利于夜蛾的收集,既可除虫,又可给鸡增加蛋白饲料[5]。

温度:在育雏期对温度控制最为严格。一般育雏期为4周。在1~2日龄温度宜为35~34 ℃;8~14日龄温度一般控制在30~27 ℃;15~21日龄温度为27~25 ℃;22~28日龄温度为25~22 ℃。同时也要根据天气和鸡群情况灵活变通[4-5]。

湿度也是影响育雏的关键因素:0~7日龄相对湿度70%~75%;8~14日龄相对湿度为60%;15日龄以后相对湿度应尽量保持在55%~60%。相对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雏鸡的发育,不利于鸡的生长。一般用水盆盛满水,让水自然蒸发,达到增湿的目的[5]。

水是生命之源,饮水是鸡最主要的生命活动之一,雏鸡从育雏室解出来后,1 h便可饮水,水温在32 ℃左右为佳。前两天需引用高锰酸钾混水,3~5日需引用链霉素、青霉素水,一周开始可以饮用氟哌酸混饮。饮水一天换3~4次为佳[5]。等到鸡可以放养时,更应随时补充水分,在放养地点放置饮水器,及时添水,保持水质干净,同时也要注意多雨季节,放养地段的防雨,可挖沟,搭棚[6]。

1.1.9放养训练与调教对放养鸡群进行合理的训练与调教,有利于鸡群的管理。首先,要培养鸡群的条件反射。每天早晨对鸡群进行林间引导训练。中午补饲时进行吹哨补饲条件反射训练。傍晚也要进行吹哨归舍条件反射训练。训练5~7 d后,鸡群即可形成条件反射[5]。同时,发现鸡对红色有特殊的偏爱,红色在放养地点也更易识别,可用红色底座的饮水器,鸡群集散地或凉棚也可插红旗,管理人员穿红色制服,这些都可增加鸡群的识辨性。在放养地段也可搭建鸟巢,吸引飞鸟,充当天敌使者。

1.1.10鸡销售时间的安排地方土鸡一般4~5个月会成熟,体质量一般在2 kg左右,此时,鸡的各方面均处于最佳时期,是出售的好时节,可最大实现林下养鸡的经济效益[4]。

1.2 农作制度的创新

1.2.1 轮牧与限围陈忠东[10]研究发现,林地放牧并不能绝对的促进林木生长,相反,可能对林木幼苗有破坏作用。因此,应合理放牧。轮牧即将林地划分成若该块,轮流放养鸡群。在一块地上放养30~40 d后,轮至下一块林地。此方法既有利于林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4]。也有在一块林地放养3~4 d后转移下一林地,这也有益处,有利于林地牧草的生长恢复,减少了鸡与鸡粪接触的机会,即可减少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发生[7]。围栏分区放牧对林地牧草的永续利用十分有利,更有利于对林下草地的保护[9]。

1.2.2种草鸡在放牧散养时喜采食豆科和较为细嫩的牧草及牧草籽实,对禾本科牧草、纤维含量高的牧草和蒿草类的牧草采食性不强。所以,在林地种草时,应考虑到行间生草与自然生草的搭配[13]、鸡的食性、草的耐践踏性和持久性等多种因素[9]。在草种选择上更为严格,豆科草种中百脉根、白三叶、苜蓿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王全理[5]等在林下分片种植优质白三叶草,可增加林地土壤的固氮量,节省饲养期80~90 d的肉鸡的饲料费1~2元。也可种植禾本科的鸭茅、黑麦草、无芒雀麦、草地早熟禾等,也可在初夏或雨季较大时,在行间空地和周围地块播种禾本科短日照矮杆小杂粮,如荞麦、小谷、糜子、燕麦等。等种子成熟后,可丰富饲料来源[13]。至于田间原有的自然生草,应根据鸡的食性去劣[5]。

2林下养鸡对林地的影响

2.1林下养鸡对林地植物的影响

鸡生性胆小,一般喜欢在鸡舍附近和相对集中的林地草场觅食。合理轮牧的草地,牧草的生长明显好于未放养地。其原因为鸡粪是最好的有机粪肥,肥沃了土壤[11],也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二氧化碳、肥和水分[9]。研究表明,放养鸡的花椒树比未放养鸡的花椒树增高31 cm,(三年苗),树径增粗1.22 cm[11]。放养鸡的核桃园中可提高核桃树幼苗的树高、胸径、地径和郁闭度[7]。同时,放养鸡的杨树林也可提高杨树等树木的生长速度20%左右[9]。刘龙等[12]研究发现放养鸡的林木平均树径比未放养林地的大4.77 cm。林下种草还能增强柿树的抗病性[13],林牧结合既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又有利于牧业的最大价值的实现,实现了两者的双丰收[9]。

2.2林下养鸡对林地动物的影响

鸡喜食昆虫,林地全年田间都有虫体出没,给鸡送上了丰富的食料。林下养鸡可减少林区病虫害的发生[9]。既降低了治虫成本又节省了饲料。所以,可推测林下养鸡对害虫的减少有积极作用[12]。在织金县牛洞村的玉屏大板栗幼林观测中,放养林地未出现虫害,未放养林地树叶被虫毁80%以上。龙里县贯洞人工草地的生物防治防虫治虫试验中,放养10 d后草地粘虫减少到7条·m-2,而未放养草地粘稠感密度为402条·m-2 [9]。同时,林下散养土鸡也有利于增强土鸡本身的抗病性,也有利于提高土鸡的品质,成为绿色产品,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2.3林下养鸡对林地土壤的影响

林下养鸡即为一种免耕模式,免耕模式相对于传统耕作模式,有很多好处。张海林、王建政等[14]研究出免耕可增加土壤水分与其可利用性。严洁、孙建等[15]也发现免耕土壤中土壤有机质、全磷氮钾、速效磷、钾含量均相对较高。张洁[16]也发现免耕可增加土壤中微生物的丰富度,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含量。姜勇[17]发现免耕模式可增加土壤中酶的活性。同时,种植牧草也改善了核桃园的土壤结构,可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养分含量。而且鸡粪作为一种优质的有机粪肥,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肥力。也可促进林木的生长。但也需注意不应过度放牧,会造成土壤板结等负面影响[12]。

3发展前景

林下养鸡是将林业与牧业有效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林业周期“脖子长”的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也增加了土地的相对经济效益[9]。林下养鸡不仅可生产出有机绿色食品,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创建新型农作制度,不过分依赖农药、化肥等化学用品,改良了土壤,防止土壤退化,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同时,也符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也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国土辽阔,林地种类和优质鸡种繁多,两者的有机结合,可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6]。

综上所述,林下养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缓解了林木之间的矛盾,弥补了林期过长所造成的损失,增加了牧业的收入,改善了林地的生态环境,也充分利用了农村的闲置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8]。如若要把林下养鸡产业弄好,也需要一定的技术,达到一定的标准后才可实施。要有专门的技术顾问人员管理和把关。同时也要打开销售渠道,防止鸡只滞销。育雏期的种鸡尤为重要,一定准确掌握。各个环节相当完善才会使林下养鸡得以顺利展开[6]。作为一种对人类和环境都有益的创新农作模式,希望林下养鸡可以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玉华,张立峰.不同种植方式土地利用效率的定量评价[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 57-60.

[2] 刘彦金,韩国利,杜奎,等.速生杨紫花苜蓿立体间作模式初探[J].河北林业科技,2006(5):11-12.

[3] 吴运秀.林下种草养鸡技术探索[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6):106-107.

[4] 陈代荣.谈谈林下养鸡的要点[J].中国畜禽种业,2011(1):128-129.

[5] 王全理.提高林间放养鸡效益的技术措施[J].中国家禽, 2006,28(3): 33-34.

[6] 丁玉川,李温,智东升.林地,果园养鸡的探索与展望[J].北京农业,2003(6): 21-22.

[7] 周政华.果园种草——养鸡农牧结合模式研究[J].广西园艺,2006,17(1):3-4.

[8] 魏忠华,李英,郑长山.棉田和果园放养鸡适宜密度研究[J].中国禽业导刊, 2005,22(18):35-36.

[9] 邰胜萍.林下草地放牧养鸡的生态观察[J].贵州畜牧兽医, 2004, 28(3): 37.

[10] 陈忠东.放牧干扰对林地及林木生长影响分析与评价[J].林业科学研究, 2003,16(3):312-318.

[11] 李薇.林下草地放牧养鸡对林草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215-217.

[12] 刘龙,李月霖,宁中华.平原林地放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中国家禽,2010,32(17):60-61.

[13] 张卫健,谭淑豪,冯金侠.南方集约农区农牧结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J].地域研究与开发 , 1998,7(2):24-27.

[14] 王建政.旱地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7,5(5):71-74.

[15] 孙建,刘苗,李立军,等.免耕与留茬对土壤微生物量C、N及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09,29(10): 5508-5515.

[16] 张洁,姚宇卿,金轲,等.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07, 21(4):126-129.

[17] 姜勇,梁文举,闻大中.免耕对农田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4,5(3): 347-351.

[18] 宋西德,刘粉莲,张永.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立体经营模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4, 19(4): 43-46.

猜你喜欢

生态学
生态学语境中的“中国梦”及其当代意义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态学视野下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探析
辽西地区油松造林的生态学探讨
生态学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研究
论生态型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
生态学视野下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