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白文化论坛暨中国李白文化网开通会议综述
2012-04-29王睿
王睿
由光明日报社、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绵阳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共江油市委、江油市政府、江油市委宣传部和四川李白研究会、江油李白纪念馆承办的“中国李白文化论坛暨中国李白文化网开通会议”于2012年8月8日至8月10日在四川省江油市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的领导60余人出席会议。
此次学术会议分“李白文化专题学术报告”和“李白文化高峰论坛”两部分展开。前者分别是以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薛天纬作《人性——李白精神与李白文化的核心》和中国李白研究会副会长葛景春的《李杜文化精神对当代的启示》的学术报告为内容的学术活动;而后者则是以与会专家的学术成果的交流为核心所进行的热烈研讨。兹将李白文化论坛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于次:
李白研究的新成果
参加此次李白论坛的专家学者向大会提交三十多篇研究成果,涵盖了李白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视角独到,见解新颖,令人耳目一新。康怀远先生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李白亲和自然的哲学与生态意蕴》指出李白一生热爱自然,亲和自然,回归自然,其持守的哲学精神值得肯定。“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是李白亲和自然的人生总结。无论是得江山之助的亲和之兴,还是以自然为宗的独坐之趣,抑或是无江海而闲的丧我之心,其好入名山游的生态学意蕴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过了诗人及其诗文本身。这对当今生态危机日趋严重的地球人而言,如何从生态学的角度解读李白亲和自然的诗文,不啻一剂清热解毒的良药。王辉斌先生《李白“古乐府学”及其批评史意义》则对以创作古乐府而著称的诗人李白,其“古乐府学”之于乐府批评史意义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李白“古乐府学”由注重本事把握、内容推陈出新、拟题求新求变、体式以古为主的四个方面展开,革除了其时乐府诗坛“趋律”的文风,对于构建唐代乐府诗的批评理论体系很有助益。王定璋先生《块视三山,杯观五湖》论文,则对学术界关注较少的李白古赋作了全面观照,以时代性的文学眼光审视了李白古赋的文学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指出驰誉文坛的《大鹏赋》虽然脱胎于庄子哲学母题,却摆脱了庄子小知大知之辨,逍遥与否之争,有所待和无所待的哲理命题的辨析,而将李白的个性气质、人文指向融入其间,从而实现了从哲学母题跃升为气势磅礴的文学作品的华丽蜕变。大鹏无疑成为李白精神的光辉载体。至于《明堂赋》则以恢宏气势和雄奇建构,象征了大唐的赫然国威;而抒情小赋也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
祁和晖女士《李白与巴蜀故乡》从三个层面研究了李白的故里关系:1.李白生长于蜀中;2.三大系列证据证实李白故里在巴蜀江油青莲乡;3.李白自言巴蜀故乡之大量诗文举例。其所引资料翔实可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徐希平先生新著《李杜诗学与民族文化论稿》从李杜行迹与文献考辨、李杜与民族文化、李杜诗学与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李杜诗学的文化意义与时代价值,引起了与会者的兴趣。唐静女士《李白诗歌中的儒家思想及西传》分析了李白对儒家思想的接受、批判和弘扬,并以此为参照,探讨了李白诗歌儒家思想的西传,有利于深化国内外对李白文学、文化观念的正确理解。吴明贤先生《试论李白与广成子》是基于李白在自己的诗歌中多次提到广成子,认为决非偶然现象,表明了李白对前辈仙人的崇敬尊仰之情,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与志向。张海、陈颖的《简论贯休对李白的接受》,指出晚唐五代诗僧贯休对李白十分敬仰和崇敬,在自己的作品中,记述、赞叹李白非凡传奇人生,认可、推尊李白雄奇豪放的诗歌风格,主张李杜并尊,为后世的李白接受和传播奠定了基本框架。漆娟女士《李白妓女诗与唐代隐逸文学》认为,李白诗歌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其有关妇女的题材尤有特色。而这些妇女诗中,以青楼女子为描写对象的妓女诗,大都指向一个共同的高雅主题——隐逸。能够将青楼与隐逸统一于一身,这既是李白的独到之处,又是唐代隐逸文学与青楼结合的表现。
霞绍辉《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探索了李杜交谊。文章从“李杜交往诗存检阅、历代叙李杜交谊批判、历代叙李杜交谊深层原因探析”入手,指出认为李杜相善、为知交者为主流;而认为二人相忌、非为知交者较少。不少学者选择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李白与孟浩然、陆游、毛泽东的关联及影响。高新伟《李白对孟浩然的认知与学习》指出,二人交往甚密,李白《赠孟浩然》诗首先将孟定位为隐士高人的形象,这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白借鉴孟诗五绝艺术技巧,而对意境开拓有所发展。而孟浩然诗歌之传播,显然李白有独到贡献。黄全彦《诗文江山:陆游对李白诗歌的接受》认为,有“小太白”之称的陆游,其诗神似李白。陆受李的影响,除性情气质和李白相近外,还与他亲身履践李白足迹,真切感受李白诗歌魅力有关,其《入蜀记》是其明证。景志明《毛泽东的李白情结》论文指出:毛泽东喜欢李白,圈阅、吟诵、背诵李白诗歌,并抄赠亲友、同志,引用、化用李白诗歌,评论李白“有道士气”、“想做官”,称美李白诗“文采奇异,气势磅礴,有脱俗之气”。此外,他还探讨了毛泽东诗歌创作对李白的继承与超越。
对李白身世家世交游的探析
张昕先生《李白与安陆许氏家族》,梳理了安陆许氏家族世系,并对安陆许氏的显赫时期、中落时期及其后裔进行考证。周啸天先生寄来《关于李白·答主持人问》一文,明白无误地肯定李白出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并以李阳冰、魏颢、刘全白、范传正等人的著述为证。此外,他还对李白家世、身世的其它问题作了阐解。敬永谅、郭兴隆《李杜交游补证》,对李杜交游进行新的探索和梳理,认为二人的交往是文人相亲的典范。当李白名噪天下之际,引穷愁潦倒的杜甫为知己,彰显了慧眼识人,奖掖后进的旷达情怀,令人肃然起敬。而当李白晚年遭遇不幸,杜甫却日夜思念,并写诗为之辩解,表现了多情重义的品格。
李白文化的现代价值及应用
李白诗文创作宏富瑰丽,充溢着奇情壮采和丰厚的人文精神。如何将这笔文化珍宝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其现代价值,是与会专家极感兴趣的新鲜课题。
葛景春先生向大会提交了《江山幸得诗仙助》和《李杜文化精神对当代的启示》两文。前者专论李白对中国旅游文化的影响,指出李白不仅以酒仙驰誉文林,更以旅游大家的身份为人称道,称其为“游仙”并非溢美。他与司马迁、谢灵运和徐霞客可并称为四大旅游家。综览李白一生,巴蜀大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皖南山水无不留下他的足迹。对游仙李白留给旅游文化的启示,作者归结为:1.开启了中国旅游文化的新篇章;2.提高了旅游的审美境界和精神境界;3.将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4.增强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和民族自豪感,是值得当今旅游文化认真总结与借鉴的。
孙琴安《关于李白文化产业的若干思考》则提出:1.强化成都——江油——九寨沟文化之旅;2.对李白蜀道文化之旅进行开发;3.建立唐代诗人馆于青莲。4.对李白诗歌文化产品以开发;5.对大匡山进行开发;6.节庆博览活动与相关邻近城市互动。蒋志《李白故里的民俗活动》及《建立李白文化产业带刍议》二文亦很有新意。前者认为民俗活动不妨以“祭祀李白的活动”和“纪念李白的庙会活动”来展开。后者则谓建立李白文化产业带应以李白纪念馆和青莲李白故里为依托,改造毗邻城镇,开发一系列的李白文化旅游产品,充分调动现代化声光电化手段,融诗歌音乐、表演艺术、影视创作、动漫游戏等于一气而广泛持久地进行。唐之斌《李白文化将成为李白研究的新热点》指出,在强化对李白精神文化研究的同时,更应关注李白物质文化的探讨;具体而言,江油境内有关李白的文物古迹多达三十余处,自然应成为李白物质文化研究的重点。
来自湖北安陆的刘凌霜向大会提交《弘扬李白文化,打造天下名胜》一文,对安陆李白文化的建设提出个人建议,认为在文化建设方面,必须紧扣“盛世李白”、“安陆李白”和“魅力李白”核心来展开。甘成英、毛晓红的《四川江油李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及体验》一文指出,旅游必须满足人们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知的普遍心理,向游客展示李白文化的神奇魅力。李白名人具载的文化内涵是江油文化旅游的令人向往之恒久吸引力,必须以此为核心,认真发掘其潜在内质,服务于现实的旅游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