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初探

2012-04-29张美德廖朝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武陵山区可持续利用保护

张美德 廖朝林

摘要:分析了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特点及发展现状,对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Q9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6-1189-04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Wulingshan Regions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ZHANG Mei-de,LIAO Chao-lin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 Chinese Materia Medica Subcenter of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re,Enshi 4450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ulingshan regions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and its development of current situation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issues which existed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ulingshan regions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we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use; Wulingshan region

武陵山区位于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面积约10万km2,属我国海拔地形第二级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分,是连接云贵高原和洞庭湖平原间的过渡区。山区内地貌类型复杂,主要由古生代的沉积岩和部分沉积变质岩组成,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黄壤、黄棕壤等。武陵山区地处107°02′-111°33′ E、27°28′-33°05′ N,气候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地形复杂且海拔差异大,从海拔100 m到3 000 m的山地都有分布,有梵净山、八大公山等主要山峰。复杂的地形、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该地区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并且因受古冰川作用的影响较小,保留了许多古老孑遗和残遗的种类[1],具有物种丰富、特有属种多、区系起源古老等特点。

1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1药用植物资源丰富

武陵山区物种丰富,有种子植物201科1 005属4 119种[2],是中国三大特有植物分布中心之一的“川东—鄂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核心地带。其中,有中国特有科5个,分别是银杏科、杜仲科、大血藤科、珙桐科、钟萼木科;中国特有属64个,包括银杏(Ginkgo L.)、星果草(Asteropyrum Drumm. et Hutch.)、八角莲(Dysosma Woodson)、大血藤(Sargentodoxa Rehd. et Wils.)、马蹄香(Saruma Oliv.)等;中国特有种共计2 682种,有126种为本区所特有,675种为华中区特有。

该地区还是我国第三纪古老植物的残遗分布中心之一,保留有许多古老孑遗植物,包括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 Oliv.)等。据1999年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统计:武陵山地区分布的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共47种,隶属于26科42属,其中保护植物属国家一级的2种,二级的17种,三级的28种[3]。

1.2道地药材种类众多

由于环境气候适宜,武陵山区生长的道地药材种类丰富,是全国药材主产区之一,历来被誉为“华中药库”,有国家收购的中药材种类约300种,在鄂西、渝东一带主要以青蒿、黄连、杜仲、黄柏、厚朴、款冬、白术、党参、续断、玄参、金银花等药材较为闻名;而在湘西、黔东北则主要以吴茱萸、天麻、杜仲、厚朴、黄柏、何首乌、百合、木瓜等久负盛名。

1.3民族药特色明显

武陵山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这里有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瑶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其中土家族人数最多。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该地区逐渐形成了以土家族医药为主特色的民族药,“土家药”具有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疗效可靠、使用面广等特点。据统计,土家族常用药物达1 500余种,非常用药物420种[4]。

2药材开发利用现状

2.1资源保护方面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是中药生产的源头。为实现中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武陵山区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包括对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5]。目前,武陵山区共建有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是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家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永顺县小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借母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沿河县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设立为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10]。

迁地保护也是物种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对就地保护工作的重要补充。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建立的华中药用植物园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已征集保育有武陵山区活体药用植物资源1 400余种[11](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药用植物38种),为武陵山区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2人工栽培方面

人工栽培是一方面满足人类对药材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另一方面缓解野生药材资源的生存压力,实现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武陵山区土家族等有种植药材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栽培经验,他们有家种药材约50~60个品种。如青蒿、黄连、杜仲、厚朴、黄柏、吴茱萸、茯苓、当归、独活、贝母、款冬、木香等品种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石柱、利川等地所产的黄连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是武陵山区民族药物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区域优势的著名道地药材[12]。

2.3药业产业发展方面

由于有著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中药产业既是武陵山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又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武陵山区中药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青蒿、厚朴、杜仲、黄柏、黄连、党参、当归、白术、白芍、丹皮、山药、桔梗、独活、乌头、天麻、白附子、枳壳、木瓜、荆芥、大黄、藁本、红花、湖北贝母、川牛膝、云木香、白木耳、竹节参等50多种药材已实现大面积栽培。在规范化种植方面,恩施玄参、石柱黄连、酉阳青蒿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

据不完全统计,武陵山区现共有药材种植面积36万hm2,药材年产量近50万t,年产值达80亿元。其中湖北恩施州种植面积8.86万hm2,药材年产量12万t,年产值近19亿元;重庆市黔江区、酉阳县、秀山县、彭水县、石柱县、武隆县种植面积约10万hm2,药材年产量14万t,年产值近25亿元;湖南湘西州、张家界市、常德市种植面积近10万hm2,药材年产量达13万t,年产值近23亿元;贵州铜仁地区种植面积近6.1万hm2,药材年产量达11万t,年产值近13亿元。

但与药材的资源优势相比,武陵山区中药工业发展相对较慢,在药材深加工、新药研发、医药产品流通等领域存在不足。湖北恩施州现仅有中药生产企业4家,饮片加工企业5家,药物中间体提取企业3家,总体规模都不大,竞争力还较弱。除已获得GMP认证的八峰药化外,其余几家企业都不具备参与国际大市场竞争的实力[13]。

与湖北恩施州类似,湖南湘西州、贵州铜仁地区和重庆黔江地区中药产业发展也同样较为滞后。其中,湘西州和铜仁地区分别只有湘泉制药有限公司、神奇梵净山铜仁药业有限公司获GMP认证;而黔江地区因起步较晚,尚未形成规模生产。

3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准确的资源数据

中药材资源是我国中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过度的开发和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原因,不少地区的野生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第三次资源普查以来,20多年再未开展资源普查工作。由于如今国内中药资源形势已发生深刻变化,中药资源本底数据亟需更新,再一次的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势在必行[14]。

3.2人们保护意识淡薄

大多数药农在采集野生药材时,只顾眼前的利益,缺乏合理保护与持续利用意识,对野生药材乱采滥挖、乱捕滥猎、肆意采集和自由交易,形成了“原料药来、原料药去”粗放的中药材开发习惯,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和野生药材资源。

3.3基础研究薄弱

由于长期以来药农只重采挖而不重视资源保护,同时,政府在引种驯化、规模繁育、规范化栽培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开展较晚,武陵山区多数植物药原料仍是依靠野生采集,进行大规模栽培的品种还不多,除玄参、黄连、厚朴、党参、百合等少数品种外,多数品种未形成种植规模。此外,资源的高效利用、产品深加工、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替代品研究等相关研究工作相对薄弱。

3.4产业发展滞后

武陵山区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然而由于开发水平较低、医药工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无法实现产品的深加工,产业链较短,行业附加值不高,利润较薄。目前该地区的药材主要用于原材料出口,本地制药企业的消化能力有限[15]。

4保護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4.1开展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建立野生中药资源濒危预警系统

结合将会开展的第四次全国性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在获取武陵山区中药资源本底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武陵山区野生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掌控区内药材资源的变化情况,保证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4.2建立武陵山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有效保护药用植物资源

人类已经进入生物经济时代,生物经济时代的竞争核心包括技术与资源,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生物种质资源的争夺已成为21世纪的竞争热点之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已建立起自己的“种子银行”,并严格禁止本国种质资源出口。而我国投入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方面的力量还比较薄弱,2006年才建成了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目前才离体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20 000份,有188科1 017属2 981种已数据标准化[16]。我国药用植物不仅野生资源丰富(共383科2 309属11 146种),而且地方栽培品种众多,因此资源保存工作亟待推进和加强。

武陵山区涉及鄂、湘、渝、黔四省(市),是“华中药库”,野生中药资源和地方栽培品种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药野生资源面临着掠夺式的开发问题,同时地方栽培品种也面临有因新品种推广导致基因丢失的危胁,而地方种和野生种常常是抗逆性、丰产性等优良品质的来源。因此,建立武陵山区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低温保存库,对保存武陵山区中药种质资源、保持武陵山区资源优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3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在对中药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药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保护药用植物资源的关键,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性措施。首先,应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次,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力度,有效保护珍稀濒危类药用植物资源;再次,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杜绝乱砍滥伐、乱采滥挖、肆意猎捕等破坏性行为。

4.4加大科技开发力度,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武陵山区中药资源的优势明显,然而要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还需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4.1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中药资源开发的现状,一方面是药材资源被大量破坏和浪费,一方面又面临着资源的严重不足。如何利用好有限的中药资源,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而亟需解决的课题。只有从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中药资源着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更好地保护资源,满足需求。以药食两用植物葛为例,除其根可以入药外,其藤、茎、叶等均可入药,其根块、茎、叶等还可加工成多种产品,且在加工中产生的水、渣和丢弃物都可再加工,循环利用率非常高[17]。

4.4.2加快中药材GAP基地建设GAP建设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武陵山区药材资源丰富,然而只有青蒿、玄参、黄连3个品种通过了GAP认证,因此GAP建设工作亟待加速。首先,应加强对药用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繁育和规范化栽培等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其次,在对大气、土壤、水质等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合理选址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同时,加强对优质道地药材产业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建立以产区道地药材为主的GAP生产基地。

4.4.3以创新为核心,加大新药研发力度武陵山区形成了以土家医药为主的民族医药特色,土家族医药的医学“三元论”和药学“三元性”更是别具特色的新医学哲学思维模式[18]。应在广泛收集、筛选民间中草药和民族药配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新药的研发,将土家医药这块民族瑰宝推向市场、走向世界,让它像用土家药“四块瓦”研制的“宫血灵”一样,走出山门,走出国门,更好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祁承经.湖南植被[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 陈功锡,廖文波,敖成齐,等.武陵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性质研究[J].植物研究,2002,22(1):98-120.

[3] 龚双姣,陈功锡.武陵山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及其保护利用[J].广西植物,2006,26(3):24-30.

[4] 方志先,赵晖,赵敬华.土家族药物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5] 葛继稳,吴金清,朱兆泉,等.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其就地保护[J].生物多样性,1998,6(3):220-228.

[6] 王茜茜,葛继稳,李炜,等.湖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现状及空缺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4):190-195.

[7] 方元平,刘胜祥,汪正祥,等.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348-355.

[8] 徐亮,陈功锡,张代贵,等.湖南小溪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0(11):2307-2316.

[9] 卢志军.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介[J].生物多样性,2011,19(2):151.

[10] 张玉武,杨红萍.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研究——附梵净山藤本植物名录[J].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1(4):269-298.

[11] 张宇,廖朝林,郭汉玖,等.华中药用植物园科技生态景观的探索[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1):2898-2899.

[12] 钟颖,张永东,瞿显友,等.武陵山区中草药资源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6,12(2):72-73.

[13] 林先明.恩施州中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4):475-477.

[14] 郭兰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实施准备[J].中国现代中药,2009,11(2):3-5.

[15] 李忠斌,朱乾宇. 武陵民族地区中药材产业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广西民族研究,2006(1):157-165.

[16] 肖培根,陈士林,张本刚,等.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利用[J].中国现代中药,2010,12(6):3-6.

[17] 张长贵,王兴华,谢伍容.葛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粮食与油脂,2009(9):41-44.

[18] 朱国豪,朱娜琳.土家族医药的学术价值和开发研究概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4(3):8-11.

(责任编辑罗亚军)

猜你喜欢

武陵山区可持续利用保护
武陵山区民族村寨民生体育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的经济问题
武陵山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研究
大庆市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分析
浅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区域治理视角下的精准扶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