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启示

2012-04-29路砚

考试周刊 2012年6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经验

路砚

摘要: 近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受到教育界推崇,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意义的过程。当今的建构主义是皮亚杰、维果斯基等人思想的发展,他们强调学习是建构意义的过程,它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并强调学习的结构性和具体情境性及学习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又提出支架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另外,他们还重视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的相互作用,对当今的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很有启发。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观教师教学行为启示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理论,尤其是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等人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所有这些都对当今的建构主义者有很大的影响。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一)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

维特罗克提出的学生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较好地说明了这种建构过程。他认为,在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对信息的解释,学习者以长时记忆的内容和倾向为依据,对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和推断。另外,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理解总是与其已有的经验相结合,需要借助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事件和信息加工策略。学习要建构关于事物及其过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原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策略)对新信息进行加工而建构成的。

(二)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对学习的建构做出了更深入的解释。属于建构主义的一支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含义:(1)对新信息的理解是通过运用已有经验、超越所提供的新信息而建构成的;(2)从记忆系统中所提取的信息本身也要按具体情况建构,而不单是提取。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这与皮亚杰关于通过同化与顺应而实现的双向建构的过程是一致的,当今的建构主义者用这种建构来解释学习,说明知识技能的获得和运用中的建构,而且他们对于后一种建构给予了更高的重视。

(三)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合作而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

传统学习观认为,通过字词就可以将观念、概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由说话者传递给听话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当今的建构主义者认为,事物的意义并非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而是源于我们的建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的基础。因此,合作学习受到建构主义者的广泛重视。如前所述,这些思想也是与维果斯基对于社会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的重视及“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是一致的。因此,建构主义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带着原有的经验及在此经验基础上的认知结构来到课堂。当然这些原有的认知结构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或是不完整的。只有当学习者发现新知识或新经验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相联系时,他们才会主动地改进原有的认知结构。只有这样,新观点才能整合为学生记忆中有用的一部分。有些知识信息虽暂时被记下来,但由于它与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没有联系,很快便会被忘记。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用各种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但它绝不忘记教师的责任,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如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会话交流和意义建构),若想取得较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的认真组织与精心指导必不可少。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换为“导演”,(“主角”由传统教学中的“观众”——学生担任,)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有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这种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境的联系。学习者主动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被利用的先前的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重新建构。学习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对知识进行建构的。

在对以上研究成果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概括出更具操作性的四种教师教学能力:第一,对学生先前的经验结构的敏感力。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先前的经验结构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所以教师对学生先前经验结构不仅很关注,而且非常敏感。第二,较强的沟通能力与社交能力。建构主义教学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所以教师再也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者。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否顺利进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清楚其学习任务要求,还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疑虑,给予他们及时的帮助与指导。第三,教学设计或学习环境的设计能力。建构主义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让学习者在合作交流、意义协商的基础上,主动探究,积极地建构新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习者进行意义建构(或进行建构性学习),教师就必须有较强的进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的能力,甚至要具备更宽泛意义上的学习环境的设计能力。第四,开放性思维与善于学习的精神。建构主义学习观清楚地指出了课本知识的非权威性,由此打破了我们长期以来赋予教师的权威性,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与信息的唯一载体。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无论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评价中,教师都要善于理解学生先前的观点与经验,善于认同与接受学生有创意的思想、观点,鼓励学生形成独立的思想见解。同时,他自身也要善于运用各种认知途径获得新的知识与经验。

三、结语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深远。而建构主义教师的教学行为非常复杂和具体,我们并不能通过三言两语详尽地描述出来。从传统教学向建构主义教学转变,关键是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从单纯地传输知识到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创建学习环境,为学生进行建构性的学习创造条件的转变。建构主义者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的建构,这相对于客观主义是一种进步。我们的教学中恰恰存在着建构主义者所批评的种种弊端,所以,建构主义的学习和学习观点对我们当今的教学改革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而应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批判地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创立我们自己的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的发展,这是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M].东北师大出版社,2002.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何可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5.

[5]潘玉进.建构主义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启示[J].东北师大学报,2000,4.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建构主义经验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