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及解决途径

2012-04-29龚娜刘洋洋范景华薛悦敏

考试周刊 2012年62期
关键词:效能个体院校

龚娜 刘洋洋 范景华 薛悦敏

摘要: 本文以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四因素为理论依据,结合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职业行为、职业选择、职业意识及情绪应对等方面进行探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职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解决途径

一、自我效能感及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

(一)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最早是由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提出的,它表述为:“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利用自身所拥有的所有技能去完成工作任务的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由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组成。结果期待,即指个体预测自己某一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如果个体预测到某一行为,就可能会产生某一既定的结果,而这个结果也符合个体的期待,那么这一行为就可能被启动或被个体所选择;效能期待,即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进行预测或判断,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在具体实践中,由自我效能感产生的主观因素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因素而不是一个确定的值,实际上它与一个人拥有的技能水平无关,但关系到人们对自己能力、行为和结果之间的相关性判断。

(二)职业自我效能感

20世纪80年代后,海克特和贝特尝试用其去解决职业领域内的人们的种种行为问题。职业自我效能感被表述为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相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在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主旨的高等职业院校内,职业自我效能感更多地表现为学生对于自己将来能否运用所学技能型知识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正确、全面的评价及行动。职业自我效能感能充分调动起人的成功动机,有助于人们快速而有效地将自身所具备的综合能力转化为行动,从而促使学生在作职业决策和完成职业任务时更加自信和准确高效。

二、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主导因素

班杜拉在《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中认为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产生受制于四个信息源,即直接性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身心状态,这些信息源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自我能力的评估,进而影响到人们完成任务时的水平发挥。

(一)直接性经验

直接经验是指个体的主观经验,是个体基于过去完成任务时成功或失败的体验对自我进行一种主观评价,这些评价直接影响到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个体的成功体验越多,那么对自我的评价越高,对完成任务的信心越大,而此时其在职业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反之个体的失败经验也对现行或是即将开始的职业任务有着泛化的影响。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是在高考失利的情况下选择的职业院校,这些学生内心对自我持不肯定态度,而在就业时需要面对本科类学生的竞争压力,一次失败后内心中的失败经验往往会被无限放大。

(二)替代性经验

班杜拉认为个体除了直接学习获取经验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来达到间接获取经验的目的,这叫替代性经验。当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看到同伴在职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成功或是失败的情况后,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这源于学生通常会选择一些与自己能力和学业水平相当的同伴去进行比较,当看到同伴顺利完成职业任务时,他们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会增强;反之,则会降低。

(三)言语劝说

言语劝说是指个体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鼓励、肯定、劝告、建议或自我规劝等来改变自己原有的想法和和行为,进而影响到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例如,一个面临职业选择或是正在执行职业任务的学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及良性建议后,能够增强自己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更好地完成职业任务。但是这种劝说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作为基础,同时还受到说服者个人魅力的影响,因而效果不明显。

(四)身心状态

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感还和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相关联。一个人的生理状态处于疲劳、疾病的状态下,其职业自我效能感也会随之降低,而在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之下,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也不会呈上升态势。

三、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其他因素

(一)家庭差异因素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未完全接触社会的阶段,对家庭的依赖还很明显,他们的职业行为一部分是来自于家庭的影响,一部分来自于社会、学校、同伴的影响。因此,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经济情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和社会背景都会对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个体的家庭能为其提供越多的就业信息、就业选择;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家庭给予越多的肯定和鼓励;家庭不以经济为目的去要求个体职业行为的,都能给个体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带来良性的影响。家庭的经济基础良好的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要优于家庭贫困者;城市生源要优于乡、镇和农村的生源。

(二)性别差异因素

在职业自我效能感方面,男性学生要略优于女性学生,集中表现在职业信息收集、自我能力评价、人际沟通、目标选择、问题处理等方面。男性学生在这些方面往往比女性学生更具理性思考能力,受挫能力也略强过女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自己真实技能水平发挥地更加稳定。同时,社会对男性学生的职业需求和职业范围也明显优于女性学生。

(三)专业差异因素

不同专业也可造成个体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的不同,一般来说较为复杂的操作性和技术性强的工作会让人感到自我效能感降低,特别是初次入职的学生。文科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初次入职时更能顺利完成职业任务,进而其职业自我效能感更高。

(四)个体归因因素

个体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效能感。有较高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学生会将失败归因于自我努力不够等内部可控因素,并不会降低对自我的整体评价,而其职业自我效能感不会受到影响;反之,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则会在失败时将结果归因为外部不可控因素,进而对自我持否定的态度,并最终影响到职业自我效能感。

(五)实践经验因素

在大学期间有过兼职经验的学生其职业自我效能感要比完全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高。职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也可以从实际工作过程中获取,这也是之前提到的直接性经验,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就会接触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并在岗位上有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对自己的职业自我效能感有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那些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则难于对自己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做出准确判断,并因此而影响到职业自我效能感。

四、有效培养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一)强化成功体验

通过日常教学和生活不断强化个体的成功体验,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体验真实的成功感受。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借助权威和偶像的力量达到间接影响的目的,这些体验都能够直接提高学生的职业自我效能感。

(二)改变归因方式

归因方式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我们应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分析和归因,而不是简单地将失败的原因全部归为外部不可控。同时,调整学生对自我的监控偏好,不要一味地将关注焦点放在自己活动中表现不好的方面,学会正确、公平、客观地评价自己。

(三)消除身心影响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的生理及心理状态与其职业自我效能感存在联系,在个体生理和心理状态不佳时,不要勉强自己去完成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同时,学生应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生理、心理状态,减少甚至消除身心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四)开展职业辅导

通过在学生群体中开展各种类型的职业心理辅导,使其对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有更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并利用心理辅导形式加强学生间的替代性经验获取。同时,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职业目标,提高学生收集职业信息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鼎昆,方俐洛,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01).

[2]王天雪.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理论探析[J].世纪桥,2010(19).

[3]蔡红霞,马越,孙秀颖.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考试周刊,2009(39).

[4]林志红,朱峰.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特点与对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02).

课题来源: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猜你喜欢

效能个体院校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