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2012-04-29杨士谊
杨士谊
摘要: 化学与生命研究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生命物质基础的科学视角,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命,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进而珍惜和爱护生命,提升他们对生命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命。具体可通过对化学知识学习过程的课堂渗透;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的主题渗透和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的活动渗透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 化学教育生命教育课堂渗透主题渗透研究性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室内装修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等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的威胁和伤害屡见不鲜,人类自身漠视生命现象的问题比比皆是,自杀、暴力、犯罪等现象频繁发生。以上诸多现象,促使人们开始重视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点,其与生命研究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在化学教育中实现生命教育已成为一个必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理论最初由美国的詹姆斯·唐纳德·华特士(James Donald Walters)提出。他认为生命教育即追求生命“成熟”,成熟不仅指身体的,还指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生命教育旨在实现个人的完善。英国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全人教育,通过生命教育培养积极主动的公民,促进国家经济与政治上的进步,提升社会的文化、道德及社会风气。20世纪末,台湾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把生命教育确定为“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愫。”其后逐步扩展到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的讨论,以构建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我国大陆的生命教育直到90年代末才开始受到关注,目前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综观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所做的界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内容”,认为生命教育即有关生命的教育。二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目的”,认为生命教育是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三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主体或对象”,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既是教育“生命”——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又是“生命”教育——具有生命意识的教育。四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五是认为“生命与教育”间是多重关系,“生命”可以同时是“教育的内容、目的、主体(对象),以及基础”。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建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命教育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认识生命,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从而懂得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并且通过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得到亲身的体验,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
二、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化学与生命的密切关系使化学成为进行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利用化学与生命相关的丰富资源,可以让学生认识生命,提升对生命的理解,进而珍惜和爱护生命。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生命物质基础的科学视角,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命,让学生从了解物质的生命入手,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提升他们对生命的情感,丰富他们的精神生命。
在化学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摆脱单纯德育的说教,与学生自身和日常生活相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思考与生命有关的问题,既对化学学习本身起到促进作用,又促进了学生的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从化学的角度阐述与生命有关的现象,不仅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珍贵,而且能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以化学的知识和技能爱护生命,更健康地生活。
三、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路径
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融入到化学课程中,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化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根据化学教学的特点,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
1.课堂渗透——化学知识学习过程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最主要形式,通过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生命教育是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生命教育的主要路径。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相关知识内容中,让学生在学习有关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化学与生命的关系,懂得欣赏和尊重生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并逐渐引导学生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开始,扩展到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
比如,在化学元素的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明白生命是由化学元素和化学物质组成的,引导学生联想到生命的起源可能是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在氨基酸的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介绍证明生命起源的经典实验——米勒实验,使学生明白在模拟原始自然条件下氨基酸形成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态度,激发尊重生命的意识。
又如,在讲解能量时,可以提到生命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化学的视角看,人体内每一次生理活动的调节,都涉及成千上万次的化学反应,并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如以人体体温的调节来说,“人体体温的调节”将人体视为一个热力学系统,人体从外部摄取的食物中储存能量,通过中枢神经调节皮层下血液的流速、皮肤、肌肉的收缩等生理、生化的过程来实现对体温的调节。由此展示生命过程的复杂和神奇,揭示了新陈代谢过程可以看做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这样就把化学与生命自然地联系起来,既能满足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又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命教育。
2.活动渗透——通过研究性学习实践体验
化学学习中需要学生进行一定的探究,通过探究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在实施生命教育的学习中,可以借助化学本身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生命。
比如,可以从“化学与生命起源”、“化学与生命过程”、“化学与生命保护”三个方面引入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各自有关的材料、文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计相应的方案,通过设计可行的实验,并操作来完成各个小组的任务,并根据实验的结果来展开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
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整个活动给予相应的指导,既要保证资料查阅的充足与准确性,又要保证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在学生遇到疑点或难点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得试验能够顺利地进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得出合理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时地给学生展开生命的教育,让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受到启发,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深化,通过化学提高对生命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生命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
3.主题渗透——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渗透
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开展专题研究或主题讨论,从而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提升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如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与交流,从中了解到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暴利,全然不顾别人的生命安全,将廉价且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工业色素当做食品添加剂使用。通过分析热点背后的原因,让学生明白只有运用化学知识和规律深化对生活中饮食的认知,树立质量意识、规范食品管理才能使我们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进而树立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珍惜生命的意识。
又如,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疾病的类型,联系当前高发病,如恶性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让学生知道这些疾病与当前环境的破坏、人类饮食生活习惯的骤然变化有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让学生知道通过化学的发展,提高对这些疾病规律的认知、研制出一些特效药,是摆在目前人类面前紧迫的课题,也是当代青少年的责任。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健康心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感受美丽人生,培养了良好的社会道德与价值感。
参考文献:
[1]吴伟胜.华特士生命教育理论在我国中学德育中的运用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徐秉国.英国的生命教育及启示[J].教育科学,2006(8).
[3]李艳.台湾地区中小学生命教育研究与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张美云.近年来我国大陆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