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鞋事件引发的思考
2012-04-29涂小璋
涂小璋
一、案例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很幸福,尤其是爱臭美的孩子,回家去说谁的衣服鞋子好看,要求家长们买,家长都会答应。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班里有些孩子穿同款式、同颜色的衣服、裤子或鞋子。同时这些相同的服装与鞋子也给老师带来一些小麻烦,由此引发穿错衣服、裤子、鞋子的小矛盾。如果我们不妥善解决,轻者会影响老师与孩子、家长之间的亲和力,降低威信,重者会影响幼儿园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竞争力。下面我就来讲讲我班幼儿的“换鞋”故事,以供大家反思。
二、案例描述
午睡完毕起床了,每位幼儿都陆续穿好鞋子到教室,只有施嘉琪小朋友哭着,在教室门口不肯进来,冬冬老师连忙走过去问:“嘉琪怎么啦?为什么还不进来呢?”她哭着说:“我的鞋子被人穿走了。”冬冬老师低头看了看她的脚,那黄色发光的鞋子不是好好穿着吗?心想真会瞎胡说,于是说道:“鞋子你不是穿好了吗?”可她却说脚上这双鞋子不是她的,她的鞋子是新的、刚买的。因为嘉琪早上来园时,她对冬冬老师说鞋子是新买的,冬冬老师注意看过,于是冬冬老师又仔细观察她的鞋子半天,觉得这双鞋就是她早上穿的那一双,不像穿错的样子,心想小孩子肯定是搞不清楚了,于是叫嘉琪先去坐下来再说,可她就是不肯,还说找不到自己的鞋子回家要被妈妈骂的。冬冬老师说:“不要瞎胡闹了,是你自己弄错了,这双鞋明明是你的,你早上来园给我看的就是这双鞋子嘛,错不了,你不进来老师要不高兴喽!”冬冬老师一边说一边就进去了。看到老师没有帮助自己找回鞋子,嘉琪小朋友哭得更伤心了。听到哭声,我走过去问事情的经过,她用哭泣的声音把事情跟我说了一遍。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后,我心想难道是跟隔壁班的孩子换错了,于是我就带嘉琪去大(四)班找鞋子,最后发现是大(四)班一位叫余佳颖的小朋友误把嘉琪的鞋子当自己的穿去了。鞋子换回来了,是冬冬老师错怪了嘉琪,她的鞋子是比原先穿错的那双要更新一些,这时我不得不佩服孩子对自己东西的敏锐观察,以及超强的分辨能力。事情过后第二天,嘉琪家长特意来感谢我帮她孩子及时换回鞋子,否则孩子回家不知会哭到什么时候,今天也不可能会换回鞋子。经过这件事情后,嘉琪总喜欢跟我说话,依偎在我身旁,表现得极为亲密,也让我感觉很温暖。
三、案例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并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对照《纲要》,结合上述案例,我们看到案例中的孩子是不被老师信任、尊重和理解的。信任是教师给予孩子的最宝贵的财富,但好说不好做。信任,无时无刻无处不在,怎样才算信任?生活中的各个角落,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信任。关键在于给予信任的我们,是否从心底真正做到了信任。从以上的案例中可以看出,老师太过绝对,太过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判断,在孩子断定自己的新鞋被人穿走,不知道怎样找回自己的鞋子时,只能告诉老师,求助老师帮忙解决,但老师却没有信任她,没有及时给予帮助,因而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今后工作中若碰到类似的事情,作为老师,我们要认真寻找原因,孩子信任老师,老师也要相信孩子,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更融洽,更亲密。
(一)培养孩子的信任
1.给予孩子信任
你会和你不信任的人做知心朋友吗?一定不会。孩子的信任不一定意味着对你委以重任,而往往体现在你和孩子接触中的小事上。这次“换鞋”我有幸参与其中,当时就想,孩子哭得这么伤心一定有原因,不管孩子判断是对还是错,若带她寻找过,找不到鞋子也有理由劝勉她,找到鞋子,孩子得到安慰,师幼之间建立信任,另外对家长也有交代,何不试试。当我得知事情的经过后我说:“你先不要哭,等我一会儿,我先把这里整理一下就带你去找,如果找不到鞋子,你要先去班级上课,放学你奶奶来接你的时候带老师去和你奶奶讲,你不要怕,好吗?”她点点头,停止了哭泣。换回鞋子后我竖起大拇指,用惊讶的语气夸奖嘉琪:“你好厉害,这么聪明,这两双鞋子看上去差不多,你都能分辨出来,了不起。”第二天,我又对其家长夸奖嘉琪一番,还鼓励她以后认真学本领,争取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孩子有事求助老师一定要帮忙解决。因为信任是人们通过交往、凭经验得出的对人的一种态度及评价。而孩子对你的信任与否取决于老师每次是否实现承诺。每当孩子碰到问题需要老师介入时,教师都要认真去引导、解决。
2.给予孩子理解
人们常说,在幼儿教育方面,首先要从理解孩子入手。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如果我们一味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问题,那么孩子和大人有何区别?孩子有孩子的世界,这个世界很天真,也很奇特,充满着想象,而成人的世界与孩子的世界不同。因此,成人也应该多多想想孩子的处境,多从他们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新买的鞋子被别人穿走了,孩子除了舍不得外,更多的是担心被家长骂,哭是她害怕的情绪表达,所以老师要理解她、安慰她、帮助她解决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其着想,而不能主观臆断,不了了之。有些老师跟孩子沟通时经常会犯一个毛病:还没表达理解,就急于提供真理。对同一句话,教师和孩子理解的方式和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孩子执行起来会得到不同的结果。教师对孩子误解自己的意思,或者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要多想几个可能性,不要马上给孩子下结论。教师要从各种角度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一味主观臆断,例如,孩子做事拖拉,有多方面的原因:行为习惯不好、缺乏自觉意识、自控能力差、所做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太难,等等。教师要认真分析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给予孩子帮助
给予孩子的帮助应该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如何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有一次我看到林祥凯小朋友一边哭一边在使劲拉鞋带,结果是鞋带越拉越紧,在我的帮助下鞋带解开了,林祥凯很高兴,但他右脚穿着左脚的鞋子,于是就帮他把两只鞋子穿好,哪知他没走几步远又坐在走廊上,动作利索地脱下鞋子又反穿了鞋子咚咚咚回去了。我纳闷了,就去找他,问为什么把鞋子反着穿,旁边小朋友告诉我说:“林祥凯说这样好走路,鞋子不会掉下来。”哦,原来是这样,猛然回忆起自己儿时也有如此经历。这件事让我懂得面对孩子的需要,老师要有体察的智慧,别让“为了你好”成了孩子郁闷的理由。这体察的智慧应从“蹲下来”中获得,只有这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帮助变得多余,像我为孩子矫正穿鞋子案例一样;才不会使我们的帮助变得自以为是、不及时,像“换鞋”一样。
作为老师的我们了解孩子吗,理解他们的一举一动吗?我们是不是真的很信任他们,信任他们的智慧与能力?原来,我们总认为能和孩子玩在一起的就是一个好老师,现在才发现这远远不够;好老师还要了解孩子,他们有什么话愿意和老师讲,我们说的什么话,孩子们喜欢听;好老师还应该给予孩子们充分的理解、信任,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心里,才能在孩子们需要时,给予他们支持、帮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会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孩子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感觉安全、愉快和成功。
(二)培养孩子的自尊
那么信任有了,同样我们孩子的自尊心也应该有,他们的心像稚嫩的小苗,一旦受到伤害,就会留下难以愈合的伤口,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因此,我们还应保护孩子的自尊,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尊。
1.不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使孩子在愤恨中失去自尊心,而应该循循善诱,就事论理,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自尊。孩子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我们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向孩子讲清简单的道理,教育和培养孩子考虑问题的习惯,逐渐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使孩子觉得人与人是平等的,从而懂得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自己的道理。
2.不要讽刺、挖苦孩子,而应积极鼓励,适当赞扬或给予奖励,使孩子在自豪中树立自尊。不少孩子争强好胜,有上进心,并且希望得到成人的赞许,但由于年纪小,难免出现错误或做事情不如大人意。对此,不能过多责备孩子,而应抓住其微小进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克服缺点,在不断地进步中增强自尊。
3.不要对孩子管教太严,而应该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主体,使孩子在平等之中树立自尊。不要用命令的口吻跟孩子讲话,更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
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孩子与成人争辩是非,如果成人确实说错了,做错了,就坦诚地承认,并向孩子道歉,使孩子觉得我们是尊重他的,自己也应该尊重老师和别人。当然,一味地表扬、奖励、赞许孩子,会使孩子产生虚荣心,必要的批语及慎重的处罚,是培养孩子自尊的一个很好的手段。它是一种冷却剂,可以使孩子冷静地检点自己的言行,修正自己的错误。
培养孩子的自尊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成人要耐心、细心地关心及爱护孩子,使孩子的自尊得到健康发展。对待还在成长中的孩子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往往鼓励和支持的眼神会给孩子很大的勇气和力量。相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孩子们阳光、健康、快乐,那么,请纠正你的一些“错误”做法,为孩子的未来多加一些筹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