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慢病,请当“战斗员”(上)
2012-04-29武留信
【背景介绍】近日,卫生部提出了提高民众健康素养的要求,国家“十二五”期间又做了慢病防控的重点部署。在此背景下,中华医学会发挥其在健康科普领域的公益引领、前沿引领、高端引领、辨伪引领的重要作用,主办了健康大讲堂,特别邀请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武留信就提高健康素养、主动预防慢病的相关知识做系列专题演讲。征得武研究员同意,本刊将其讲座稿编辑成文,分两期刊发,以飨读者。
联合国确定,人类5大慢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精神类疾病)未来20年将给全球经济造成47万亿美元损失。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130亿人吸烟,6亿人患高血压,2.2亿人患糖尿病,吸烟、高血压和糖尿病三者累计将导致大于20亿人处于心脏病、脑卒中及其他危险中。
2002年,全球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为1670万,今年将升至1800万。2012年我国全年死亡人数预计950万,其中过早死亡者将达550万,过早死亡人数中,慢性病患者接近八成。所有这些数据,都在警示我们:要注重慢病,要提高健康素养,主动预防慢病。
慢病和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不能成为慢病的“观察员”,而要成为“战斗员”,团结起来和慢病做斗争。
每个人都应该提高健康素养
记得1989年,我当时在晋西北总装某基地医院当医生。有一天晚上12点,送来一位昏迷的病人,是司令部一位优秀的团职干部,他有高血压家族史,部队星期六下午最忙,组织大家学文件,当天晚上领导答记者问,工作到很晚,他头开始很疼,让爱人拿湿毛巾,擦一下头,感觉还是疼,他又去用凉水冲脑袋,晋西北气温低,他一冲,当时就跌倒了,再也没有起来,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这无疑是相当惨痛的悲剧。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他没有认识到高血压的危险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健康素养低。
所谓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有高低之分。
健康素养高,表现为健康观念新、意识强,健康知识丰富;防病能力强,生活方式良好,没有不良嗜好;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强,会寻医问药;平时饮食合理,经常运动,生活起居规律,睡眠好,疾病知晓、干预及达标率高;心理平衡,精神状态良好,幸福指数高。
健康素养低,表现为健康观念陈旧,意识淡漠;健康知识缺乏,防病防伤能力弱(经常跌倒的老年人,就是这方法的意识淡漠);生活方式不良,不良嗜好多;缺少信息获取与信息的甄别,不会寻医问药;生活起居不规律,睡眠差,饮食不合理,体力活动缺乏;疾病知晓、干预及达标率低;心理失衡,精神萎靡,缺乏幸福感。
健康素养低对健康很危害大,因为难以改变的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会影响健康,多种健康风险因素将导致多种慢病的出现。如体质下降、骨质疏松,生活中还不警惕,就会导致摔倒骨折;健康知识匮乏,医疗信息甄别力低,可能导致不会看病和(或)过度医疗的问题;长期用药及疾病增多,又会对人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等等。
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
前面说了,拥有良好的健康素养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健康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健康观念要新、健康意识要强。
认识健康新标准
实际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是不断在升华进步。一开始认为活着就是健康,后来认为没有疾病才是健康,再后来认为具备日常活动能力才是健康,而最新的对健康的认识是指具有幸福感的生活生命状态。
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有4个维度,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环境和谐健康和社会适应健康,具体来说,一维是无病无弱;二维是无病无弱加上心身健全;三维是无病无弱、心身健全和社会适应;四维是无病无弱、心身健全、社会适应和环境和谐。
2007年WHO提出,衡量老年人是否健康有7项标准,即日常活动、心理认知、社会心理、身体健康功能、社会资源、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第一个标准是日常活动,健康老人应该具备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和出行能力,对日常生活设施设备的利用和使用能力或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第二个标准是心理健康功能,认知功能,是否存在精神异常。第三个标准是社会心理功能,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良好情感状况。第四个标准是身体健康功能,包括自我感知的健康状况、身体症状和疾病诊断、健康维护设施的利用、能力丧失程度的测量。第五个标准是社会资源,能够获得家庭与社会支持的能力。第六个标准经济资源,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需求的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第七个标准是环境资源,包括适宜的生活与居住环境,居住的地点便于交通、购物及公共服务。
【实例】 广西巴马被称为“长寿之乡”。我到那考察后发现,那里自然环境适宜生活与居住;膳食营养绿色、多样,也很简朴,每个老人一天吃64~68种食物,一日两餐;人们坚持常年的体力劳动与活动;精神心理方面,家庭和谐,幸福感高。我带了血压计,量了10个百岁老人,没有一个高血压,没有一个体重超重,只是视力略有下降。那天我们找到一位108岁的老人,他背了一捆柴,唱着山歌下山。我问老人为什么每天上山捡柴唱山歌?他说每天上山捡柴唱山歌,全村人都知道我老汉还活着,所以我总唱山歌,捡柴火,早睡早起少生病。
影响健康4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经研究提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中,生物学基础占15%,环境因素占17%,保健设施占8%,生活方式占60%。
生物学因素是指遗传和心理。人是由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构成的超高度复杂的人体。影响健康的生物因素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某些遗传或非遗传的内在缺陷、变异、老化而导致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所有人类健康问题都与环境有关。污染、人口和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社会问题。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健康的根本保证。
卫生服务因素卫生服务的范围、内容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老、病、死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 这是指人们受文化、民族、经济、社会、风俗、家庭和同辈影响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包括危害健康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活意识和生活行为习惯的统称。不良生活方式和有害健康的行为已成为当今危害人们健康,导致疾病及死亡的主因。在我国前三名死因中是恶性肿瘤、脑血管和心脏病,这些疾病是由生活习惯和不良卫生行为所引起的。
【实例】解放前我们中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目前是73岁。因为解放前战争、瘟疫、贫穷常威胁人的健康。建国后由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贯彻施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大搞爱国卫生运动,推广广播体操,消灭传染病,使人均寿命从35岁增长到73岁,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惜近年来却有了转变,预防为主被忽略了,一座座外科楼、手术楼、肿瘤治疗楼拔地而起,但重治疗、轻预防,使得人均寿命增长缓慢。
编者:下期,《名家论坛》将继续介绍“如何从健康的观察员变为战斗员”,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