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教材意图,提高教学效率

2012-04-29林峰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彩旗彩灯盆花

林峰

课程改革多年,其中的教材内容已日新月异,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时代的发展需求.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增设“找规律”的知识. 下面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的“周期性规律”谈谈教学体会.

一、循序渐进,分层教学

为了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十分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难度由浅入深,要求逐步提高,坡度的设计有效分散了难点,缓解了学生的认知负担.

首先,引导学生“找规律”. 发现周期性规律,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在例1的画面里,由近到远依次是盆花、彩灯、彩旗,它们摆放顺序的规律都表现在颜色上,十分醒目、容易发现. 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例图整体感知,初步认识简单的周期现象.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如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的、有的是2个物体在依次重复、有的是3个物体在依次重复……然后再导入书上问题:“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彩灯和彩旗呢?”这样,从个体入手,便于学生对周期规律的认识. 学生看出各类物体的摆放顺序并不难,但说不到位. 要提高交流的质量,通过说摆放的顺序进一步体会规律. 如盆花,学生一般说成“一盆蓝花和一盆红花间隔着摆.”要引导他们理解“每2盆为一组”,“每组都是先1盆蓝花,再1盆红花”. 再如彩灯是“每3盏一组”,“每组都是1盏红色、1盏紫色、1盏蓝色”. 彩旗是“每4面为一组”,“每组都是先2面红色,再2面黄色”. 能看出一组的数量和一组里的次序,就发现了周期,对规律的理解就准确了. 所以应引导学生以自己的眼光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充分表述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

其次,引导学生“用规律”. 在教学“让学生根据排列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表示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时,如何让学生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这一最优化的数学方法,教材的编排十分细腻. 教学例1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但在例1教学时,教材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多种方法之间的比较及优化,看似是一种失误,实则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于学生现有认识水平及学生认知规律的准确把握. 事实上,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尽管最快捷,但也最抽象. 离开观察、操作等具体数学活动的支撑,抽象的方法很难为学生所理解与掌握. “试一试”第1题,教材同样鼓励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明确除法计算的简便,从而实现算法的最优化. 在此基础上,“试一试”第2题则直接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三个问题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多种方法共存到方法的优化,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接纳并掌握除法计算的解题方法.

二、加强比较,提高认知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比较有助于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

1. 加强周期规律的比较. 首先是同一周期现象中各组之间的比较:如盆花的颜色依次是蓝、红、蓝、红……彩灯的颜色依次是红、紫、绿、红、紫、绿……彩旗的颜色依次是红、红、黄、黄、红、红、黄、黄……,发现每组的物体不仅数量一样,依次出现的顺序也一样,即完全相同. 其次是不同周期现象之间的比较,发现盆花是2盆一组、彩灯是3盏一组、彩旗是4面一组. 这样从横向比较再到纵向比较,既锻炼学生有序观察的能力,又提高学生对周期性规律的认识.

2. 加强解题方法的比较. 首先是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比较:通过引导学生对画图、列举、除法计算等方法的比较,既相互验证了各种方法的可行性,又使学生明确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在确定较大序号所表示的物体或图形时用除法计算的简便性. 其次是同一种方法解决问题时出现的不同结果的比较:如在用除法计算的方法确定3盏一组(红、紫、绿)中第16盏和18盏彩灯各是什么颜色时,通过对除法算式16 ÷ 3 = 5(组)……1(盏)和18 ÷ 3 = 6(组)的比较,使学生明确第16盏彩灯是第6组中的第一盏灯,是红灯;第18盏是第6组中的最后一盏灯,是绿灯. 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意义,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真正掌握用除法解决周期现象中有关问题的方法.

三、联系实际,拓展认识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新教材在这方面体现的尤为明显.

1. 从生活情景导入,发现周期性规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所在. 教学例1时结合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有规律的排列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

2. 通过学生举例,体会周期性规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掌握初步的规律之后,从自己的身边着手,寻找生活中的规律现象. 有的学生说自己家小区围墙上的图案排列有规律,有的女同学说自己裙子上的花纹是有规律的……学生在举例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3.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书上“练一练”的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猜一猜等,把所学的周期规律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和数学知识的价值,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的学习数学. 当然,在合理运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如书上举例虽然很注重联系实际,但都是引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思维定式. 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变式,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数学融于学生的生活,知识会变得丰富而有趣,课堂会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的潜能也会得到充分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彩旗彩灯盆花
数 花
小熊嘟嘟备彩旗
彩灯
如果没有细菌
元宵佳节点彩灯
交 谈
交 谈
插彩旗
学问旅游两不误
有多少盏彩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