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活数学化,焕发数学课堂活力
2012-04-29韦红梅
韦红梅
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活动本身的需要,是现实生活本身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
一、从生活中提炼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 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景,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例如在教“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切生日蛋糕情景,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来分一分,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每人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 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仅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同时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二、从生活中捕捉素材,体会数学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如在教学“千克和克”时,让学生到生活中观察几件物品的包装,记下他们的重量,在交流时,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现实的问题,如方便面袋上印着总量:70克,面饼:65克,从而知道调料袋和包装袋重5克,食用盐包装袋上印着净含量:500克±10克等,使数学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创造性地使数学融合于生活,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三、从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数学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 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中,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景,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将抽象知识的学习过程转化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 、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生活情境,生活实际中的大量素材可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让学生走进课堂.
四、回归生活空间,应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便于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 因此,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这样做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践性.
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发掘出有价值的实习作业,让学生在现实中寻求解决方案. ”数学练习要引进相关的生活问题,使学生学用结合.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我要求学生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的知识,测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积. 通过学生具体搜索信息,并对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长方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有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3. 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外活动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和熟练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识只有亲身体验,才会理解深刻,运用自如. 所以既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还要加强课外活动. 实践证明,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广泛沟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明白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一道理,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明确数学在生活之中.
总之,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 教师只有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使课堂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才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让数学课堂充满新鲜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