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直面困惑
2012-04-29龚寒
龚寒
80后的青春与N零后有何不同
《助跑80后》作为一档全新的大型互动式访谈栏目,专门为当代青年度身打造。每期节目邀请一位成长和成就值得青年人借鉴的嘉宾到场,与青年朋友自由、平等地交流,并为他们解答在职业规划、生活情感、人生态度等方面的各种困惑和问题。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请问该如何跟猪一样的队友一起工作?”电视上,一位80后女孩认真地问万通董事长冯仑。在面试里将同事称为“猪一样的队友”,简直是自杀行为。不过在这个名为《助跑80后》的节目里,女孩站在冯仑面前直接表达内心的困惑,毫无压力。这个节目从主持人到执行团队,包括台下的观众都是年轻的80后。自今年3月份在中国教育频道开播以来,《助跑80后》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邀请的嘉宾也星光熠熠,王石、刘永好、柳传志、冯仑、李开复、吴小莉……有的人已经不上电视很多年,但对于这档与80后面对面交流的栏目,还是欣然前来。
“这些嘉宾的员工很多都是80后。可以说,80后已经成长为这个社会最主要的劳动者、消费者和新型家庭的成员。他们有点像美国60年代‘婴儿潮的一代人,是国力鼎盛时期的建设者;但同时又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独生子女一代。他们需要一个思考自身成长、表达人生体会的平台。”《助跑80后》栏目总策划兼主持人昕原说,“我们要做的,既不是名人坊,也绝对不是一个传授成功学的节目。”
N零后的青春
昕原不是科班出身的电视人,北大本科毕业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公共管理硕士,在美国和中国的金融业打拼了5年后,决心踏入媒体行业,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做投资的那几年,她接触了不少企业老总。“他们对80后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三条:一是他们比大家想象的更好,二是他们处在特别好的年代,令人羡慕。三是他们太急躁。”在网络上,80后常感慨自己是悲惨的一代人:考大学赶上扩招,毕业后赶上工作难找,工作后攒了点钱想买房赶上房价飙升,该成家了赶上大家都不着急的剩男剩女时代。不少80后羡慕60后和70后,至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那几代人成功或者暴富的几率比现在大得多。面对这种迷茫,历经商场起伏的冯仑在节目上认为,80后的普遍焦虑来自于物质的诱惑和比较的纠结:买房,买车,别人都嫁人了,谁的家里条件好,邻居或同学又如何如何了。而当年他们也有很多压力,主要来自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开始做生意时,冯仑住在中央党校的宿舍,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东西。老师过来看他,替他欷歔:党培养你这么多年,你混得都睡地上了,真要不回来吧。到了海南,他跟王功权每天都为借钱而犯愁,每天都是煎熬。王功权曾经半夜三点给他打电话诉苦直到第二天八点。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是冯仑的名言,“一个事情能否做成跟技能没什么关系,关键是人生态度。”每个时代都有所谓的成功者和不成功者。昕原曾做过高校试卷调查,结果发现80后对成功的定义高度集中在财富上,尤其是都市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这意味着他们最希望在节目中看到嘉宾是如何成功的,而这并不是昕原想通过《助跑80后》传达的。
“其实这些嘉宾有多么成功,我认为对于80后意义并不大,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在复杂环境下的自我成长,才应是关注的重点所在。”昕原说。到目前为止已经播出5期节目的《助跑80后》,遵循了昕原的思路。
人生不止一种选择一个女孩苦恼于该不该坚持当一名经纪艺人。嘉宾告诉她,如果这是你的梦想,不管再难,你也要去追求一下;如果只是职业,没有必要,360行行行出状元。女孩的表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如何活着,是每一代人都要追问和思索的问题。
在节目中,冯仑把曾送给女儿当生日礼物的话,也送给了在座的80后一人生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过日子,拥有正常而稳定的生活。社会秩序正是建立在多数人的这种生活形态上。另外一种是挑战未来、改变命运,创造生活,两个字:折腾。
“90%的人并不想过第二种生活,5%的人已经过上了,剩下的5%最纠结。他们的状态相当于一个卫星要冲破大气层,就看火箭动力大还是大气的阻力大。阻力是不可改变的,只能自己加大动力,不去理会别人的非议和白眼。”冯仑说,“伟大其实是熬出来的。要不要折腾,取决于你理想的浓度或者说偏执的程度,甚至需要将理想变成信仰。”
80后是独生子女一代,父母的干涉和影响比起N零后要多得多。当现场有观众说创业阻力来自父母时,冯仑举了自己做例子。刚下海时,父亲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一堆的“不可能”,医疗怎么办,党培养你这么多年,脱离了组织,未来政治上的前途在哪里?
“那封信你怎么处理?”观众问。
“这封信我收着,该干嘛干嘛。”冯仑笑着说。
在《助跑80后》的舞台上,很难找到一个固定的成功模式:冯仑主张跟理想死磕,电视名嘴孟非主张随遇而安,浩然资本董事长刘扬生主张好奇和尝试,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已经开始重新审视创业带来的幸福指数。80后信谁的?
“其实他们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昕原对此想法明确,“我们正在邀请的一些国宝级科学家,毕生坚守的又是一种无关财富的单纯理想。人生并非只有一种选择,有心的人自然会从节目找到他想要的,哪怕只是一句话。”
成长没有代沟
年轻观众提的问题其实五花八门,择偶、买房、留学、理财、减肥甚至发型;但更多的是和梦想有关,敢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
作为80后,昕原也正在踏出这“敢”的一步。从小顺风顺水的求学和生活经历给了她一个非常高的起点。是继续风光的金融工作,还是顶着压力和未知的风险来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她也曾经纠结过。
“敢不敢做,其实是一个勇气和机遇的问题。既要拥有能够承受失败的‘平和的勇气,也要做有价值的事,这样机遇就会到来。”昕原说。她做出了决定,从而诞生了这个节目。
斗智斗勇地跟电视台谈各种细节,接受直接的建议和批评,今天有长辈说她作为主持人话太少,明天又有朋友说她话太多……如何适应一个全新的角色,对她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不过她倒是颇为坦率:“由于不是科班出身,我知道自己不可能一上来就做得很好。例如,我有时不够自然,和嘉宾交流起来也不够平等。但我愿意结合更多以往的经验和阅历,令栏目内容更深厚,我希望跟这个栏目一起成长。”昕原说。她给自己的定位一直都是“交流使者”。正是这份坦荡和努力,令她的主持虽然开始时有些青涩,但却有电视屏幕上不可多得的诚意。
你我都在路上
做了这么多期节目,昕原觉得80后与N零后的代沟并不是不可弥合的。嘉宾们可能不听80后听的歌,不知道正走红的明星和游戏,但不止一位嘉宾表示,自己直到现在,也还在成长和思索的路上,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和80后们没有区别。“人们试图让我们有代沟,但我没有。”
PPTV创始人姚欣是《助跑80后》请来的第一位80后嘉宾,他的经历正折射了这一点。这位“技术宅”读研时开发的一款看足球软件,起初只是发在校内BBS上,因为被网友疯狂下载而引起风投的关注,如今这款软件已经是中国网民使用最多的网络电视软件。
姚欣还记得,风投公司意外造访时,他和团队正在一个闷热的房间里集体光着膀子。编程考察的人回去后,极力主张投给他们。因为那人曾是某著名IT公司的创始者之一,那种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以及在车库里都能创业的激情,他也一样有过。
不过作为80后,姚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梦想,比50后、60后嘉宾要响亮得多——“改变一代人的生活”。
昕原也留意到这一点,海外留学的经历让她感觉到,80后是与中国在世界上同步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未来一二十年,可能是中国高素质的经济、产业和服务发展最快的阶段,在很多高端领域都能弥补现有差距。80后赶上了这个时代,可以想见未来有多么大的机遇和成长性。”昕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