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交叉学科习题解题思路

2012-04-29王艳君

考试周刊 2012年62期
关键词:铁块浮力杠杆

王艳君

摘要: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讨论如何提升初中学生多学科交叉题型解题能力,是教学中很重要的工作,也要求老师在这方面多进行训练。具体题目要具体分析,在解题思路的训练中,强化“控制变量”的思想,是凸现主要矛盾,找准分析要点,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提高学生解题、老师分析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 交叉学科物理试题控制变量

现借《数理化解题研究》杂志11期绳长建老师的《例谈初中物理解题》一文的几道题,进行“控制变量”的思路分析,并提出拙见。

一、该文第一部分例二,是一道情境创设得很好的题。

如图,等臂杠杆两端挂有体积相等、质量相等的空心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平位置平衡。现把铜块和铁块分别同时浸没在盛有硫酸铜溶液中,则发现杠杆:(?摇?摇)

A.A端下沉?摇?摇B.B端下沉?摇?摇C.先A端下沉,后B端下沉?摇?摇D.仍平衡

它很好地交叉了理、化两门学科的杠杆、浮力、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问题,以及置换反应等问题。该文的解析结论也是对的,可解析过程中的要点没把握好。

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来看,先假定不发生化学变化,那么液体密度、排开液体体积相等,重量也不变,则浮力也相等,在T=G-F■条件下,T■=T■。杠杆仍平衡。

实际上,铜块和铁块在硫酸铜溶液中,铜不参与化学变化,但铁和硫酸铜溶液要起置换反应。Fe+CuSO■=FeSO■+Cu↓,而析出的铜是要依附在悬挂的铁块上的。并且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6,铜为64,这样下去,原悬挂的铁块在置换反应后总重量是要增加的。这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原因。尽管置换后的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造成体积的变化,进而影响浮力减小,但这绝对不是主要的,我在实验中也几乎测不出体积有什么变化。那么依T=G-F■计算分析,铁块挂的那端杠杆拉力增大,才导致这端下沉。

所以说,该文原编者在这里的解析上认为“铁块体积不断减小,所受浮力不断减小”的分析,显然疏忽了铜会依附于铁块上这一关键问题,搞错了本题要分析的主要变量。若采用控制变量的思路,则有助于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该文第三部分例3,也是选了一个很好的示例,全面考查了浮力、密度、二力平衡及中和反应等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如图所示,弹簧秤的示数为5牛(应加物体浸没在硫酸溶液中),

现向硫酸溶液中滴入少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问弹簧秤的示数将(?摇?摇?摇?摇)

A.大于5牛?摇?摇?摇?摇B.小于5牛?摇?摇?摇?摇C.等于5牛?摇?摇?摇?摇D.无法确定

其解析也很精要:T=G-F■,而硫酸溶液中滴入少量氢氧化钡溶液会发生中和反应:H■SO■+Ba(OH)■=BaSO■↓+2H■O。不难看出,反应后该溶液的密度将减小,浮力将减小,依:T=G-F■,T将增大。

要是这解析中加入“控制变量”的思路就将更加清晰和完美了。即:若浸没在硫酸溶液中的物体不会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导致体积、质量不变化时,以上解析才是正确的。若会反应,要依反应后物体体积、质量发生的变化继续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本题作为例题的命题不够严密,而且在解析时,编者也未予以指出分析。

所以,本题还应加入条件:所挂物体不会和硫酸发生化学反应。

三、该文第三部分例9,也是一道学科知识交叉的题,涉及了摩擦、熔点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环保”和针对目前实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等等。

题目:“冬天,下雪天路滑,为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经常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在马路上撒煤渣,二是在雪地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我读后认为,其解析部分作为学生的回答,是可以的。但从老师的角度来分析,来研究,要更深更广地看问题,才能达到“指导和研究”的目的。

从“控制变量”的角度,要区分好北方冬天、南方冬天,以及一般路面、高速公路等具体情况,需选用最佳的方法。比如:冬天的北方,冰雪厚,路面硬,天气冷,要想用撒盐的方法,来降熔点化雪,恐怕不行,撒煤渣的效果也许更好。

更何况现在公路运输发达,干线和高速公路上车流量极大,在它们的碾压下(机械能也会转化为内能),雪是不会积得太厚的。尤其在我国中部、南方等地,用扫雪车效果会更好。若撒煤渣,反倒会成为高速公路的行车,新的不安全因素。

当然,老师还要提一下,撒盐过多,开春化雪后,盐渗入公路两侧的土地中,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很大。

猜你喜欢

铁块浮力杠杆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铁 匠
铁 匠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杠杆应用 随处可见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
神奇的浮力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