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问题式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2012-04-29周玲燕
周玲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见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使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用语,有的为追求完成教学进度,满足于表面上课堂气氛的热烈,使教育意义不大、思维量少的低效问题充斥课堂,有的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认识水平较低的记忆性的简单问题,而且总是在教师指导索引下进行,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抑制,某些问题没考虑学生创新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所以难以激发学生兴趣,限制了学生发展想象、思维的空间. 所以,在数学“问题式”教学的实施中,遵循基本的教学原则就尤为重要.
一、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原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教师创设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另一方面,教师只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 所以,问题性原则要求以数学问题解决来教学,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和核心展开教学,教学的最终结果不是用所学的知识完全消灭问题,而是在初步解决已有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更多、更广泛的问题.
二、探究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性学习,对未知的知识不懈地追问,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探究性原则实质是在研究中探索,是在基础性问题、拓展性问题基础上,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较高层次的自主性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如何设计探究性问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既要充分考虑问题的隐蔽性和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性,还要注重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提出探究性问题后教师不能有明显的暗示,否则缺乏探究性;
(三)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将分解的问题设计在知识与知识的关联处,利于培养学生分解剖析问题的能力,以此来诱发思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应利用寻找矛盾形成的原因为切入点,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虽然这样做有意将问题“复杂化”,但却使教学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展开.
三、发展性原则
问题式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发展,是“为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发展性原则实质是积极诱发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形成具有方向性、选择性、创造性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个性品质.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
(一)教师在课本的基础上,尽量多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发散、求异思维;
(二)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多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促使学生自主探索;
(三)为学生创造发表意见的机会,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要轻易表态或下结论,即使学生出现了明显的错误也不可怕,而是让学生自我辨析,形成正确的观念.
如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时,学生方法各不相同. 有的用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有的用圆规作出两个相等的角等,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就在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几名学生发现做BC边上的中线这一证法好像不可行(如图1),但直观上感觉也可证,而学生中也会有个别的人认为此证法可行. 这时,就可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发表不同的意见. 如有的会认为,作BC边上的中线AD,再过D做DE⊥AB于E,DF⊥AC于F(如图2),可先证Rt△BDE ≌ Rt△CDF,再证Rt△ADE≌Rt△ADF,从而EB = FC,AE = AF,故AC = AB. 对于初学几何的学生来说,这难道不是学生个性发展的表现吗?
四、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或自发产生的,它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问题式教学是学生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或“创造性的运用”,鼓励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或新策略. 创新性原则实质是注重尝试创新性探究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对已掌握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 贯彻创新性原则需要注意:
(一)学生在尝试中出现困难或错误,应先让学生自己指出困难或错误在哪里,然后教师再适度地指导,使学生从被动尝试转化为主动尝试,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二)教师在平时教学时帮助学生体验在探究中获得数学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力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思维品质,为学习后继的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总结出上述的四个数学“问题式教学法”教学基本原则. 各个教学原则所反映和所要解决的矛盾是不尽相同的,但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问题式教学法”中的“质疑提问”原则,诱发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是重点,解决数学问题是核心,应用数学知识是目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与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以期望“把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使学生形成质疑提问的习惯,提高提出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并得到个性上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