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班级管理中的“抓”与“放”
2012-04-29陈永旺
陈永旺
摘要: 现在职校生都是“90后”,文化基础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我约束力不强等,这给班级管理工作帶来了难度。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处理好“抓”与“放”的关系就是一种较好的管理方法。本文从职校生特点分析入手,阐明“抓”与“放”的意义,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谈如何做好“抓”与“放”。
关键词: 职校生以学生为本“抓”与“放”班级管理
南京师范大学吴康宁教授指出:“班级具有社会组织所共有而家庭与同辈群体等其他群体不具有的三个主要特征或构成要素,即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班级作为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最小单位,班级管理直接影响着学校全部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由于现今职校生的个体特点已发生较大变化,如何有效进行班级管理?如何减轻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量,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抓”与“放”自如?这已经成为大多数班主任面临的课题。
一、目前职校生的特点
1.学习动机不够明确,文化基础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动机在学术上可以理解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导致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因此,学习动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大部分职校生文化基础较低,学习兴趣不浓。加上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往往不够稳定。这就给我们老师对于课堂管理、课余时间的班级管理带来了难度。如果班主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工作量太大,而且效果不一定很好。
2.自我约束力不强。
我国学者宋专茂等人的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就是自我反省与监控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及时发现和反馈学习、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并能根据目标的要求及时作出调整[2]。
高职学生个性较强,自我约束力差。这些“90后”的独生子女,生活环境优越,个人主义思想严重,个性较强,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班级管理难度比较大,需要突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发挥学生的管理能力。
二、班级管理中“抓”与“放”的意义
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对班级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法治班”,推行学生自我管理,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他大胆建立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机制,全员参与,照章办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实现了班级管理的整体自动化。在班级管理中,不要由教师过度包办,而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做。
1.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的、鲜明的、多元化的个性的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学生长期发展来考虑。著名的民族企业家刘国钧先生曾提出过他的人才观:单会技术的是三等人才,单会管理的是二等人才,管理加上技术是一等人才。所以,对于职校教育来说,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技能,还要教会他们适当的管理知识,使之成为“一等人才”。
在班主任的适当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管理,甚至独立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学校学生管理的较高标准。达到这种标准,就能够减轻学校管理难度,提高管理质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能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班级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应将学生全面推上管理前台,倡导“自主体验式”的学生管理模式。这种“自主体验式”的管理形式,是以班主任管理为主线,班主任主要起着引导作用,对出现的新问题和难题提出参考意见;学生在学校规章制度和班级规定下,直接参与班级管理,协商处理问题。
按照这种管理形式,通过较长时间的独立思考、独立工作,逐渐培养出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在规章制度要求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达到班级管理的较好效果。
三、怎样把握班级管理中的“抓”与“放”的度
1.正确理解什么是“抓”,什么是“放”。
制度是工作取得实效的必要保证。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思想。在班级学生管理工作中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学生管理行为,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对于班级管理,全班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那么对于班主任来讲,主要是监督班级管理制度的落实,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进行各项自我管理,这就是“抓”。班主任将具体的事务策划、执行、归纳落实到学生身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放”。所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要是担任一个监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班级事务的真正决策者和执行者。
2.怎样做好“抓”与“放”。
(1)理清思路,区分哪些该“放”,哪些需要该“抓”。
班级是一个完整的集体,无论是二十几人,还是四五十人,都包含很多复杂工作。对于班主任来说,自己需要先理清思路,再来引导学生具体实施。我将班级管理工作分为学习活动、教室包干区卫生、宿舍管理三大项。学习活动分为自习课管理、课堂监督、课余活动,教室包干区卫生分为教室卫生、包干区卫生、大扫除,宿舍管理分为卫生、内务整理、休息纪律。
班主任引导班委进行管理,班委定时向班主任汇报工作。在三大项九小项工作中,九小项工作由班委带领学生共同完成;班主任主要起前期引导,不定时抽查,接受学生工作汇报。出现问题时,班主任提供参考意见,引导学生思考,想出办法。
(2)制定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做好学生德育考核工作。
管理是一项依靠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根据个人情绪、好恶处理事务。所以,我认为要做好班级工作的“抓”与“放”的工作,首先需要建立班级管理制度。每个班级的学生特点有所差异,学生所在的年级不同,自我约束能力也不一样。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规章制度就不能有效解决班级个性化事务。所以需要制定班级管理规定。班级管理规定采用一种包容性、开放式的模式。这种包容性是指允许学生犯错误,但不是放纵学生犯错误。当学生犯错误后,由班委组织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杜绝再次发生)的方法。这样学生可以真正认识到自身不足,及时改正错误;班委干部可以增强分析和处理问题能力。开放性是指管理规定随着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年龄的变化,做适度调整。这样就是遵循以学生为本的规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本班特点,我们先后制定了《积分考核细则》、《积分考核细则》作为对学生的综合行为评判的依据,囊括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依据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结合企业先进管理理念模式,考察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制定标准。
四、结语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发生许多新矛盾,遇到许多新问题。这就要求班主任运用其创造性思维和智慧,运用灵活的工作方法,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判断,最终解决问题。学生管理中的“抓”与“放”的度,根据班级具体特点,在适当时机进行调整。
在后续工作中,我将继续潜心研究学生管理工作特点,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处理的班级管理工作的“抓”与“放”,使班级管理工作再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吕筠.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3):164-170.
[2]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浅析.镇江高专学报,2010(1):68-70.
[3]李海波,王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职校学生管理上台阶.职业技术,2010(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