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刍议
2012-04-29史君英
史君英
摘要: 本文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以改革教师教学观念和理念为突破口,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职责与定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基于工作过程设计项目课程内容、实施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才能行之有效。
关键词: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职业能力
一、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对学生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以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换言之,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做事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熟练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本专业的高级技能。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至今,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环节仍存在诸多问题,与我国职业教育的职责与定位不符,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现代的教学理念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收效甚微,原因在于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观念没有改革,只是采取教材改革、邀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组织教学竞赛等形式进行传统性的改革,还没有真正把先进的教学观念和现代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改革中,改革缺乏创新的思维和有效的途径,没有真正落实到位。因此,课程教学质量不高、效果不佳,具体表现为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迟到早退,课堂上玩手机,甚至睡觉的现象时有发生,即毫无学习动力可言。
(二)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要求相差甚远
基于职业岗位确定教学目标,对专业教师的要求是必须同时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但从现阶段各高职院校的师资培养情况看,其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方法和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很难真正实现教学目标与职业要求相匹配。
(三)教学模式与方法传统
由于教师受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影响很深,缺乏“自我学习”的现代学习观,教学仍停留在尽可能把完整的课程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在课程教学中重视知识的传授、积累,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既无法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又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随着职业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以致“不经用”。
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职业教育教学观念和理念必须与时俱进
当今社会产业结构与技术结构变化日新月异,职业岗位和职业技能的调整与更新也随之加快,这就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学观念,教会学生“会学习”“能做事”,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和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方面,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职业素质、职业行为规范能力,将职业素养的培育渗透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专业教学、就业指导相结合。在教学中不但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特点;了解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人才规格;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職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清楚自己将来要从事这个职业需要学什么内容、学习的深度、怎么学及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以此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明确学习的目的,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科学地定位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劳动者。
(二)基于我国职业教育的职责与定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我国职业教育的职责与定位是:我国的职业教育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为基础、以项目为载体,开设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由此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市场的高技能职业人,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即能够解决职业岗位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创业的能力。也就是说,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放在首要位置上才能保证学生就业后有持续发展的能力,经久耐用、实用。
(三)基于工作过程设计项目课程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既要符合企业的需求,又要符合职业课程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职业知识的科学性、专业性、发展性、实践性和过程性。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根据职业岗位需求,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内容就是以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职业教育特点来设计课程;按照职业活动(项目产品)设计教学内容同时融入职业技能证书内容来安排教学,建构学习观,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是构建一种全新的职业能力形成的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就是把课程内容从以教师讲授和课本知识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和能力的实际任务,以此来达到掌握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该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方面要求教师从项目化任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的操作,把课程从教师讲解为主,变成由教师积极引导、创造学习的环境条件为主,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个性的学习空间。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操作,积极参与新知识的探索,通过完成任务从而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仿真的职业场地与氛围,不仅有利于师生间的职业技术的传授,而且学生能感受到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并得到企业文化、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熏陶。该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项目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把教学过程变为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五)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职业教学模式,需要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1.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实行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2.采用情景式、实践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学生通过体验性学习实现职业能力发展。
3.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由基地专家进行现场辅导和训练,学生对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零距离的接触,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学习的主动性更强,通过真正的实操训练,动手动脑,学习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