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察体育基础课程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

2012-04-29黄玉珍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摘 要:针对公安院校新生入学后普遍身体素质偏差,加之警察体育基础课课时少,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福建警察学院警体部在进行“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改革时,通过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进行综合试验比较,研究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程模式、内容优化,以及如何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途径与方法,在课程模式改革方面取得较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 警察体育; 体育基础课程模式;体育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 G 807 文章编号:1009783X(2012)06052903 文献标志码: A

警察体育基础课程作为公安院校课程设置中一门基础性课程,其内容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2部分[1]。

原有警体课程和课外体育锻炼采用“2+2”模式,而本文提出实验“2+4”模式的想法,把原来的“2+2”中的2变为4,即每周4次各90 min的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课,拟以第二课堂体育活动的形式固定,并贯穿每个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始终,进而对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程模式改革展开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实验组:福建警察学院2006级,刑侦一、二、三区队、经侦区队、刑技区队计225名,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5人。

对照组:福建警察学院2006级,法律一、二区队、治安一区队、交管一、二区队计225人,其中,男生200人,女生25人。

2007年9月,分别按照有关程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进行100 m、1 500 m(女800 m)、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女仰卧起坐)、500 m障碍跑、4×10 m往返跑、纵跳、攀登、安静脉搏、肺活量指数等10项运动项目和身体技能测试,将这些测试指标采用体育统计学的平均数、标准误差值进行统计计算,并对各项指标进行t检验,见表1。

从表1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所测试10项身体技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前各项指标起点是基本相同的。

1.2 研究过程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1.2.1 实验组训练进度、方法与手段

第1阶段:2007年10月10日至12月10日为警体基础训练阶段,训练内容有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基础身体素质。

第2阶段:2007年12月11日至2008年1月10日为警体专项素质训练阶段,训练内容以500 m障碍分段训练为主,将500 m,20个障碍分为4个段,每段5个,教学、训练,依次进行,并将警体基础身体素质训练贯穿于专项素质训练之中,身体素质训练与技术训练的比例以2∶3为宜。

第3阶段:2008年1月11日至2月10日为警体综合身体素质训练阶段,训练以500 m障碍全程专项训练为主要内容,强化跨越障碍的技术和强度。实验组训练具体时间安排:在每周完成2学时警体教学任务前提下,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安排每周4次各90 min时间,按照拟定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标准,分区队由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验具体要求组织训练,并进行实验中、后期相关身体素质测验。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警体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内容反复出现,学生感到单调、枯燥、无味,直至产生心理障碍,为强化基础身体素质训练,并使实验组学生对训练不仅不感到恐惧,而且能按实验要求稳步推进,从思想和组织教法上采取有效措施。1)向学生讲明警体基础素质训练是警体技能掌握的基础,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至关重要。2)在医务监督方面采用有效措施,要求学生在实验期间每天测试晨起1 min脉搏,每个月绘脉搏起伏图,如果在原有脉搏基础上每分钟上升12次,要及时报告课题组老师,以便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训练计划。3)拟定实验中、后期10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实验组学生必须在实验过程中通过中、后期组织2次测验达到所规定各项指标,未达到者将视为体育达标不合格。在组织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做到组织教学形式多样化。

1.2.2 对照组训练方法与手段

对照组按照原有学校所制定的教学计划每周2学时警体课授课,每周2次课外体育锻炼以自练为主,运动量、强度、密度未作明确规定,实验中、后期参加课题组组织的身体素质运动项目测试。

1.2.3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中、后期各指标测试对照

在实验中期课题组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部分身体素质运动项目进行测试,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比对照组各项平均数差值有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实验组训练时间短,而且正处于加量训练阶段,未全面恢复,从标准差数来看,实验组在缩小,对照组在扩大。期末,课题组对实验组和对照组10项身体素质身体技能指标和4×60 m往返跑进行测试。

2 实验结果分析

2.1 实验组与对照组10项指标对比

从表3可见,实验组女生纵跳与对照组女生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其他指标大大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跑、跳、投、攀登和障碍等相关的身体素质指标都大大超过对照组。反映在身体技能指标如安静脉搏、肺活量指数,实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后定量负荷脉搏变化比较

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定2组学生身体素质状况,课题组对实验组、对照组分别随机抽测,人数各50人(男生),测试60 m×4往返跑定量负荷后5 min脉搏恢复的平均数并进行

心率是心脏活动的生理指标之一,它直接反映人的心肺功能的好坏,定量负荷后心率恢复的快慢是衡量训练水平高低标志之一,从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4×60 m往返跑后脉搏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

2.3 实验组、对照组500 m障碍跑身体综合素质比较

为了全面反映实验组、对照组在实验后身体综合素质的状况,课题组对其通过500 m障碍身体综合素质的形式进行测试比较。具体做法:在500 m的距离内分别设置绳梯、高低横木、跨网、低桩网、徒涉场、高栏、绳索高墙、高低平衡木、爱尔兰高板、洞孔低杠、梯式杠、高墙壕沟、矮墙、壕沟、直梯、高墙、异向平衡木、迥旋通道、连续三道矮墙障碍。

500 m障碍跑测试中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进行综合身体素质测试,实验组的整体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t检验存在明显差异。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通过“2+4”课程模式实验研究,充分说明了公安院校学生在第一学期开设警体基础课后必须继续抓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将身体素质训练贯穿于警体技能课的始终才能适应警体技能提高的需要。实验组通过4个月有针对性的身体素质训练,整体体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充分说明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必须要有组织、有要求、定指标、分阶段稳步推进,而且要有制度保证才能提高学生体能。

2)在实施“2+4”课程模式实验研究过程中,必须分阶段进行。第1阶段要以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第2阶段要结合警体专项身体素质采用500 m障碍跑,分段进行专项素质训练;第3阶段进行500 m障碍跑全程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

3)通过“2+4”课程模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警体基础课程设置要紧紧贴近公安工作实际,将攀登、障碍列入主要课程内容,一般性身体素质作为基础,通过课余训练制定相应指标,定期组织测验。

4)通过“2+4”课程模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通过不同的方法训练后,实验组在样本的脉搏、肺活量的指标等方面明显比对照组好,心肺功能的提高是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提高的保障和支撑。

3.2 建议

1)建立警体基础训练与考核标准,将警体各项技能及相关素质进行分解、量化。采用滚动式考核方法,即每学期末对学期学习训练各项目进行测试,达不到及格者继续训练。第2学期末组织测验以此类推。通过4学期相关身体素质训练全部达到合格者,方能参加第5学期的警体技能、体能综合素质演练,达到标准者发给体能卡合格证书。

2)“2+4”课程模式经过试验,结论是可行的,特别是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方面效果显著,为警务实战技能训练奠定基础,可作为公安院校警体基础课程教学参照。

参考文献:

[1]黄玉珍.论警察体育的基础性[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5):76.

[2]黄玉珍.警察体育基础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9(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