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马前卒 风雨苏报案
2012-04-29周勇蔡斐
周勇 蔡斐
苏报案发生在1903年,是晚清政治思潮由改良主义向激进主义转变的分水岭,因此,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苏报案,以邹容的《革命军》和《苏报》倡言排满的激烈言论起,至邹容狱中去世和章炳麟出狱避至日本终。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邹容是此案的主角和灵魂,他的身影贯穿于案件的始终。
2013年是苏报案发生110周年。百年来,关于它的研究不绝于缕。
本刊前社长周勇教授致力于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事邹容与苏报案研究与档案史料发掘已经30年多年,尤其是最近10年来,他与他的博士后蔡斐博士合作,遍访中国大陆、港台及英、美、法、日,在故宫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图书馆、重庆市图书馆、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日本外务省档案馆、法国国家档案馆,搜集到几百万字的中、英、日文档案文献史料,着手编辑《邹容与苏报案档案史料汇编》一书。即将出版的这部著作,既珍贵稀见,又系统完整、中外呼应,将第一次用珍贵的档案文献史料,充分详尽地展示苏报案发生、发展、演变、结局及影响的历史全过程,是多年来学术界对邹容与苏报案研究的重大发现。
为此,我们诚请周勇教授和蔡斐博士撰写了此文,并授权本刊第一次披露这批珍贵的档案史料,谨以此纪念苏报案发生110周年。
本文第一次公布了译自当年英文报纸的邹容法庭辩词及一批珍贵档案史料。邹容在辩词中明确提出“鼓吹社会主义”,声称要“写关于社会主义原理的书”。这是以往史料和研究中没有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也是与《革命军》具有同等价值和意义的重要文献。这一史料无可辩驳地证明,邹容不但从最初景仰谭嗣同的改良主义,进而追随孙中山的革命路线,而且实现了从大声倡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而提升到自觉信仰社会主义——这一当时中国思想界的新高度。
再者,邹容在苏报案中只被判处二年监禁,这与清政府“斩立决”的企图大相径庭。而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苏报案是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相互勾结的产物。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分歧大于合作,西方列强势力为了维护租界的利益,主导了对邹容的轻判,这违背了清政府严惩邹容等人的初衷。
本文在大量考证研究的基础上,拉通百年视野,还原邹容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忠实记录邹容在苏报案中的活动,真实再现了这位“革命军中马前卒”的不凡风姿,尤其是追溯他在苏报案前后的思想演进,以至于进步飞越的历程。同时进一步厘清苏报案时期的社会结构,展示中外各种势力错综复杂的争斗与妥协。
下面,我们分5个部分来再现那段历史。
邹容(1885-1905),原名桂文,又名威丹、慰丹、绍陶,四川巴县(今重庆市)人。1901年负笈日本留学,1903年写出著名的《革命军》。随后,上海《苏报》因推介《革命军》、倡言反满革命引发“苏报案”,邹容入狱,历经长达近1年的审判过程,最终被判处“监禁二年,罚作苦工”。1905年4月30日,临近出狱的邹容庾死狱中,时年2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