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统奎:重造“理想国”

2012-04-29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生态村博学理想国

这是中国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一条坑坑洼洼的石子小路很长时间里是村子和外界的唯一联系。因为位于火山口,这里的土层非常薄,村民就靠着1年不到2千元的收入维持日常生活。这个贫穷的小乡村,如今却是国内新社区营造的试验田之一。一个曾经成功从这里走出去的年轻人,开始回到这里,搭建梦想中的“理想国”。

记者在海口博学生态村里见到陈统奎时,他正在自家的院子里摆弄着新种上的草皮。由于没有经验,草皮被不规则地种植在园圃新填的红土上,有几分涂鸦的味道。陈统奎却对这片草皮充满了信心:“草是最具生命力的植物,迟早会连成绿油油的一片。”

“造村”始于人的重造

地处火山口的村庄,长期以来用水非常困难。2008年开始,陈统奎不断地向海口市反映村里的缺水现状。2009年,海口市委书记陈辞看到了陈统奎的来信后,批示博学村所在的秀英区委着手解决。很快,秀英区水务局在博学村挖了一口150米的深水井,修了一个100吨的水塔。陈统奎这个村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成为了村民心目中的英雄。

2009年,陈统奎在台湾参观了一个名为桃米村的生态村庄。这个曾经垃圾成堆的落后乡村,经过改造后变为蛙声一片、游人如织的新型社区。“桃米之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农村的面貌是可以依靠村民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实现由下至上、由内至外的变革。”

陈统奎把“造村”计划的第一步定义为“造人”。

从台湾回来后,他开始组建“博学生态社区发展理事会”,试图通过民主选举方式推选博学村发展运营的骨干成员:先列出20多名理事名单,然后按照5个专门委员会的需求,结合各人能力特点进行推选。为了吸引在外求学和工作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陈统奎在副理事长、副秘书长等重要职务选择了身在外乡的年轻人。

基于对陈统奎的信任,“组阁”方式最初很快被村民接受。但没多久,陆续有村民给陈统奎打电话,表示对首届理事会选举的不满。“他们投诉自己的能力很强却当不上理事;而很多不在村里的年轻人,干不了事却占着位置。”

随着争议越来越大,陈统奎开始反思“组阁”成立理事会的缺陷。2010年底,陈统奎决定解散第一届博学村理事会进行重选,完全让村民自由竞选。他也辞任理事长,只保留创会理事长的头衔。

在新一届的理事会中,不在村里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村里资历老、人缘好的村民。争议声渐渐少了。“理事会改选之后,办事效率和沟通成本开始加大。民主选举是更新村民思想的第一步,也是必须走出的一步。”

改造:从“硬体”到“软体”

按照陈统奎最初的计划,整个博学生态村的前期开发由三部分组成。修建山地自行车赛道,发展乡间自行车旅游;进行古村落修复;最后,是修建“蜜蜂博物馆”,为博学生态村找到文化支撑。2009年,在全体村民的努力下,博学生态村投资近7万元建成海南省第一条乡村山地自行车赛道。就在陈统奎信心勃勃地想要修复古村落时,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

2010年国庆过后,博学生态村所属秀英区副区长黄鸿儒到村里考察。在对博学生态村优美的自然环境赞不绝口的同时,黄鸿儒对村民的文明素养连连摇头,留下了“有生态无文明”的评价。秀英区政府提出要为博学生态村修建文化室。

村民们得知后非常开心——这将是周围几个村庄第一间农村文化室。但是,规划中的文化室地址在博学村老办公室的所在地。而老办公室、村门、石墙和民屋形成的村口广场一直被认为是博学村最具文化特色的地标之一。陈统奎强烈反对“拆旧建新”。但是,由于村民对于新文化室的强烈渴望,最终,老办公室被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文化室所取代。站在新文化室门口,陈统奎眼神里充满了痛惜“老实说,这是目前博学生态村最失败的建筑。”

曾经帮助博学生态村做古村落修复规划的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永平教授,在实地走访后告诉陈统奎,要想完整保护村落,必须动用大量的专业人员,甚至细化到要对每一块石头都进行标号登记。以博学村当前条件几乎无法实现。于是,陈统奎将改造的重心转移到以可持续的方式为村民提高收入上来。

2011年,陈统奎得知上海有一个农夫市集,将不含农药和化肥的中小农业产品直接卖给消费者。在参观了农夫市集之后,陈统奎发现这是一个把博学村特产推向市场的好机会。马上,他就着手为博学村的蜂蜜设计注册商标,准备以统一品牌推广博学村天然蜂蜜。

他选择先与当地电台合作。由当地电台组织听众群体到博学村进行生态旅游,参与者可以到菜园里采摘瓜果蔬菜,也可以在农夫市集上购买村民手中的农产品。为保证所售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陈统奎要求理事会严选农产品,只有不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才能上市售卖。

虽然农夫市集只举办了两次,效果却出乎陈统奎的预料。市集当天,一位80岁的村民抱着硕大的山薯来参加市集。这一细节让陈统奎至今仍很感动,“市集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不祈求短时间内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但是我看到村民开始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最少开始明白怎样主动去争取利益。”

3月,陈统奎回到博学生态村之后,马不停蹄地与海口市政府和媒体进行沟通,希望能把博学生态村的农夫市集作为海口市的试点,并把这样的模式推广到海口市的每个村镇。“在正式搭建博学生态村的3年的时间里,我开始意识到,与单纯的改革理想相比,让村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更重要。”(文/李少卿 实习生 江东)

猜你喜欢

生态村博学理想国
大理:梦游理想国
霞溪村水土保持生态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国外生态村生态理念实践及启示
直销理想国
博学的猫头鹰
读经典,做个博学又多“材”的实力派
鹰潭市审计局成立了“文明生态村”帮建工作组
理想国——马来西亚的车与“道”
道德理想国的构建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