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车共存术

2012-04-29

21世纪商业评论 2012年7期
关键词:乘员本田行人

一名身高170cm、体重75公斤的行人正在信步而行,但他殊不知远处一辆轿车正飞驰而来。弹指间,随着“砰”的一声碰撞,行人被撞至了3米开外……不过请不要担心,这场撞击带来的并非血淋淋的伤亡,而是由本田进行的一场模拟撞车实验。

事实上,自1998年开始,本田就在反复做着类似的汽车撞人实验,并开发设计了第一代POLAR。2009年8月23日,广汽本田在中国天津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车辆碰撞试验室进行了国内首例行人保护碰撞试验。而上文中描述的的“行人”便是本田斥资800万元制成的第三代模拟假人“POLAR III”。

与马路上疾驰而过的汽车相比,人明显处于弱势地位。道路交通事故伤亡,已经在全球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6.2万人。尽管弱肉强食是自然规律,但保护相对弱势的群体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

“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是广汽本田的企业理念,不但注重保护车内成员的安全,而且也充分考虑到其他乘车人员和行人的保护,实现安全共存。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本田就开始了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基础研究,参加了美国运输部提出的ESV(Experimental Safety Vechle)项目,并且在日本首先采用安全气囊。

作为日本汽车碰撞研究的主力,本田还参与了由日本国土交通省提出的ASV(Advanced Safety Vehicle)项目,并负责正面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方面的研究,以进行行人保护技术的开发。

2000年以后,本田还进行了车对车碰撞实验,开发完成了相容性的车身设计构造。在行车安全保护上,本田始终走在国际前列。

人本保护术

根据《世界预防道路交通伤害报告》统计的数据,行人(包括骑车人)是道路交通事故中最大的受害群体,2002年全球约有117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其中65%为行人。中国2007年行人因意外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21106人,占全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大城市是行人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北京行人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占本地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的38%。根据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科研所统计分析,国外交通事故多以车碰车事故为主,而中国车撞人的事故比重较大。

上世纪60年代起,美国率先提出了行人保护概念,但当时尚缺乏相应测试技术,因此美国没有建立行人保护标准,但行人保护概念开始在各国政府和汽车厂商间流行开来,通过改善汽车外观设计、材料以及汽车内部安全保护措施,以期达到保护行人的目的。

1987年,欧洲加强车辆安全委员会开始研发触碰模拟器。1994年,欧洲推出了全球首款行人保护实验方法及触碰模拟器,反复试验小孩和成人模拟器在汽车低速、中速、高速行驶中的撞击情况。

除国家层面为保护行人所做的努力,汽车厂商也在为改进汽车安全设备而努力。1998年,本田在世界上首先开发了第一代行人假人,在2000年又开发了第二代行人假人,其各关节特征与人体特征类似,而且可以测量各部位的伤害值,能够更有效地再现车撞击行人时的真实状态。

当行人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是来自于行人头部的伤害,而最主要的重伤部位是腿部。随后的两年,本田进一步扩大了针对减轻行人伤害的研究范围。开发出在头部、颈部等8处设置了内置式伤害值监测器的第二代“POLAR”。第三代“POLAR”则是更多的考虑到行人易受伤的腰部和大腿部进行了更多的改进。

实际上,人、车安全的问题并不能只因为行人保护碰撞试验的成功而彻底获得解决。这就好像汽车公司高管曾说过的:真正的交通安全将是建立在驾乘人员、普通行人乃至路政交通人员的意识之中。

气囊?OUT了

除了车撞人,车对车碰撞,才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交通事故形式。因此,车对车碰撞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汽车厂商改进车辆设计和安全措施更具现实意义。

为了检测汽车的安全性能,世界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碰撞试验标准。通常的试验方式是“车对障碍物”碰撞。汽车企业都开始不断挑战更高的目标,对车对车碰撞进行了深入研究。早在2006年8月,广汽本田在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举行了雅阁/奥德赛CartoCar车对车碰撞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进行的车对车碰撞试验。

碰撞试验前,两车分别位于试验轨道的两端,然后分别由牵引拉索牵引相向驶出,从静止加速至50km/h,在预定位置发生了正面碰撞;碰撞中,两车车头吸能区发生变形,充分吸收了碰撞能量,安全气囊及时弹出,有效地保护了假人;碰撞后,检验中心的专家顺利打开了两车车门,并且两车乘员舱均无明显变形,测量获得的假人伤害指数也远远优于国家规定的正面碰撞试验假人伤害标准值。

在大量实验基础上,本田开发出的车辆安全技术——G-CON技术,即通过对碰撞发生时产生的车辆冲击力进行控制,达到降低乘员与行人伤害的目。在碰撞发生时,它独创的技术通过车体对碰撞能量的充分吸收及合理分散,最大程度地减小了车内乘员受到的冲击力;同时配以坚固的乘员舱,将人员伤害降至最小,最终达到保护乘员安全的目的。

“这就好比一个装有鸡蛋的包装盒,当包装盒坠地时,包装盒外壳与地面相接触发生变形,而不会直接将碰撞能量传递给鸡蛋导致其破裂,保护了鸡蛋的完整性。”业内人士解释。(文/彭怿湄)

猜你喜欢

乘员本田行人
全方位提升 全新一代东风本田CR-V
观光车乘员乘坐的安全隐患分析
毒舌出没,行人避让
路不为寻找者而设
基于MADYMO的轻型客车前排乘员约束系统优化
我是行人
本田在华高管集体升迁
两厢车后排乘员保护机制研究
寻衅滋事 本田新Civic VS.马自达3
装甲乘员核心力量训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