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船长的“搪塞”
2012-04-29
中国远洋(601919.SH)董事长魏家福喜欢自称“船长”,2011年,魏船长率领的全球第二大船队,业绩全面“触礁”:营业收入689亿元,同比下降14.5%,净利润为-104.5亿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67.7亿元。
魏船长自己给出了十六字的解释:“供需失衡、运力过剩、成本高企、行业亏损”。年报的具体说辞是这样的,2011年,受全国经济复苏放缓以及运力过剩影响,中国远洋主营的干散货和集装箱航运市场运价大幅下跌;同期,油价大幅上涨侵蚀公司利润。简单一句,巨亏根源在船长碰上了“坏天气”。
确实,航运业本是周期性行业,2011年尤其惨淡,韩国第二大干散货船公司Korea Line、挪威天熙箱运、希腊国际海运公司宣告破产,美国第二大油轮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连巨头马士基(MAERSK)都不免亏损,中国远洋那么大体量,大伙不指望可以逆市盈利,但是,魏船长,有没有可能少亏些呢?
中国远洋业务庞杂,具体运营情况外行人不好评价,但是,简单对标,实在难理解,为什么就单单中国远洋亏那么多?以世界集装箱航运巨头马士基为例,2011年航运业务营收是251.08亿美元,亏损额6.02亿美元,中国远洋集运业务收入364.61亿元,毛利为-37亿元,规模不足人家1/4,亏损额则大体相当;干散货航运业务,中国远洋营业收入233.66亿元,毛利为-27.4亿元,但是,同样经营干散货业务的中海发展(600026.SH),2011年无论国内业务还是国际业务全面盈利。当然,人家中海发展都自夸“独树一帜”,不好拿优等生的表现来要求魏船长,但是,就单“坏天气”一个理由遮盖了百亿亏损,多少有点搪塞的味道。
比如,单从成本控制上说,同样是集运业务,中国远洋的成本上升幅度远高于中海集运(601866.SH),成本上升幅度高达13.6%,而中海集运成本仅上升1.96%,不禁要问,难道中国远洋的成本格外刚性?再从薪酬上说,中国远洋2011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项为80.52亿元,上升了21.1%。当然,薪酬的支付有一定滞后性,尤其2010年业绩不错,要到次年才能支付现金犒赏员工,但是,人均20%的增幅能给个理由先吗?
再者,如果对照其他公司的利润表,中国远洋在“营业外支出”一项的表现尤其不敢恭维,从2009年到2011年,股东们分别多支出了16.85亿、12.29亿和19.86亿,其中的主要成因是巨额“亏损合同”。在业界,中国远洋行事风格素有“激进”之名,其中一个表现即以固定成本大量租船,提高经营的杠杆。市场景气的时候,高杠杆意味着高收益,但市场下行期,运价水平可能跌破了支付的固定成本,中国远洋不得不为之前签订的租入船合同造成的亏损买单。如果行事谨慎、稳健一些,这部分巨额损失完全是能够避免的。
当然,巨亏之年,魏船长并非全无表示,2011年,中国远洋撤换了总经理,魏船长薪酬由上年的198.29万元下调到120万元,表现出了共度时艰的气度。但是,过去4年,中国远洋业绩表现可谓“上蹿下跳”,遇到丰年,获利百亿,灾年时再亏掉百亿,难道基业长青的企业都得会折腾?有时不免心理阴暗,揣测中国远洋若是魏船长自家公司,没有国资背景兜底,莫非也能如此淡然与从容?(文/陈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