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厚积薄发写华章

2012-04-29李克仲

考试周刊 2012年60期
关键词:课文作文妈妈

李克仲

作文语言与素材的积累就好像是泉源与溪流的关系,只有积累的源泉丰盈不竭,才有写作时的源源不断。所以,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是为作文提供内容的活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强调了平时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新课标也提出了作文教学中积累的重要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学生有了写作素材,作文时才会水到渠成。

一、博览群书,开卷有益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里面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除了多读课文外,还应放宽视野,广泛涉猎。如读一些精品散文、美文、小说等,从中撷取一些精彩的语句,认真体会其意味和情趣。其次,还应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只有带着问题读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同时还应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才能取得较好的积累效果。语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选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建议的经典作品,如《西游记》、《骆驼祥子》、《鲁兵逊漂流记》、《水浒传》等,可以尝试指导学生以周为单位,规定每周所读的页数和回数,或让学生利用好寒暑假,把阅读与假期作业相挂钩等多重引导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扩大知识面,增加积累。积累还要讲求质量,要保证质量还需引导学生多背,而背诵是行之有效的积累方法,可以说光读不背很难保证积累的质量。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做到熟练背诵。鼓励学生通过背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佳作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语言素养提高了,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作文水平自然提高了。

二、利用教材,挖掘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就是写作中的素材,包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逸事、凡人琐事等。学生在课本中阅读到的内容,都可以直接地为作文服务。要求学生细细体会课文中优美、精彩文段中作者的感情色彩,并要求他们学以致用。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些话题比较宽泛的作文,要求尽量用课文中的事例作为作文素材。例如:在《琵琶行》中有“同是无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等。有很多同学在课余时间加强诵读,不仅解决了作文素材贫乏的问题,也加强了高考卷中背诵默写题的训练。在《项脊轩志》这篇课文中,通过记物来记家庭琐事,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情。这份深厚的亲情必能感染到学生。有个学生在作文《生活甜如蜜》中写道:高中学习不轻松的我到了周末就会疯狂补眠。一个阳光极其灿烂的周六,我从美梦中醒来,才惊觉已是下午三点。妈妈推门进来,你终于起床了!饿不?这里有饺子,赶紧过来吃!我闻到了饺子的香味。还真饿了。妈妈在旁含笑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一脸满足。我停下筷子,久违了,妈妈那含笑的面容,她那满足的幸福神态,让我不由得心痛。而我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忽略她的爱。对不起妈妈!晚风轻轻吹过,带来了花的香味,我深深地吸着,贪婪地吸着,吸到肺里。生活甜如蜜,只因为有她,妈妈……这位同学把妈妈对自己的爱通过一系列生活细节带入作文中,让我们更好地感受了《项脊轩志》中那份浓浓的亲情。

三、模仿造篇,增加积累

在学完教材的课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语言或写法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认识,这也是思想情感积累、写法积累的要求。这里自己的认识及感想应是由文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感情引发的,是课文内容的巩固与延伸。而在语言文字上,为了增加学生的积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本课或本单元课文中学到的生字、词语,引用并进而化用文中的佳句,不怕出错,也不怕多,只要敢于运用。例如:在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句,学生开始可能会直接引用,慢慢地可能会这样用: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情感的深化。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有“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句,就是化用《论语·微子》中的句子“凤兮凤兮,何德之哀!往亦不可谏,来之尚可追”。而读钱文忠教授写的有关屈原的文章时,我们常常被作者那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深深地折服,然而细细品读其中的语言文字,无不折射出读书积累以及对积累的熟练运用。作家林庚在《说“木叶”》中,分析了“木叶”这个意象受诗人青睐的原因时就说过,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古代诗人尚能如此,而作为正处于学习阶段的中学生更应该谦虚地学习,积极主动地吸收所看到的学到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以逐渐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逐步丰富自己的写作语言。

四、课外拓展,信手拈来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的就是作文时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等到自己写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从温柔敦厚的儒家经典,到大气磅礴的诸子百家散文,再到雄奇瑰丽的唐诗宋词等,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的文化经典,都是中学生课外积累的好素材。这些国学经典,都以凝练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或抒发真挚的情感,表现深邃的哲理;或写人记事,或描写优美的自然景观。学生在诵读这些国学经典时,不仅可以受到审美的熏陶,还可以感受到其中凝练的语言,幽远的意境。当然也有不能马上领悟的道理,但如果坚持下去,这些国学经典与自身文化逐渐融合、渗透,不仅迅速地体会其中的含义,还在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潜移默化地明白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健全人格,等等。不仅如此,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名家精品,以拓宽思路、充实自我。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的非常有限,枯燥了。”在语言积累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这些“采蜜”的好习惯,不断开辟语言积累的途径,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使他们采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语言仓库。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必定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课文作文妈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背课文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