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图书漂流袋”
2012-04-29周杭芳
“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奇妙的旅程。它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其过程是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如公园的长凳上,拾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下一位爱书人读完后再将书放回公共场所,一直循环。这种方式不用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漂流”的方式已不局限于投放户外一种,越来越多富有想象力的书友在投漂图书时,在投漂说明中设定了自己的“漂流”规则,使图书的“漂流”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我是一个很喜欢书的人,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通过读书,我接触到了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也懂得了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希望能与学生家长分享这些我曾经看过的、如今静静躺在书柜里的好书。于是,我决定通过“图书漂流”的方式,把我的这些好书借出去。
我们的“图书漂流袋”很简单,就是一个文件袋里装一本我推荐给家长阅读的书及一个供家长写读后感用的笔记本。
“图书漂流袋”的第一个漂流对象至关重要,因为他将成为我们班家长读书活动的“领头羊”。我暗自物色了好几天:首先,这个家长要有一定的才能,因为,他要为今后读这本书的家长起示范作用;其次,他要很乐意接受我交给的任务,不会因为我提出的“过分”要求而推脱。
被我相中的是小麦的妈妈。小麦的妈妈从事外贸工作,在国外生活过一段时间,容易接受新事物,而且有自己的思想。于是,在一次放学接孩子的时候,我和她闲聊了几句之后便开始推荐我想让她读的书:“最近我在看一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很有意思,你要不要看?”小麦的妈妈二话没说,很高兴地从我手中接过装着书和笔记本的“漂流袋”,而且答应一周后交给我一份读后感。
周一早晨,小麦除了交他自己的作业外,还附带把“漂流袋”一并还给了我。打开崭新的笔记本,我的心里满是敬佩和感动:小麦的妈妈工工整整地写了满满几页读后感。
我在全班孩子面前一页页展示了这本珍贵的笔记本,并表扬了小麦妈妈的认真、负责。我们都羡慕小麦有这样的好妈妈,而小麦也为有这样的好妈妈感到自豪。我郑重地把一颗代表奖励的星星贴在小麦的荣誉栏里,并声明这是为小麦有这么爱读书的好妈妈而特别奖励的。
在奖励小麦的同时,我也趁机向所有孩子进行宣传:“老师这里有许多许多好书,如果你们也有像小麦妈妈一样爱读书的好爸爸好妈妈,记得提醒他们到老师这里来借书哦!如果你们的爸爸妈妈也像小麦妈妈一样认真、负责,我也会给你奖励哦!”其实,当小麦得到那颗代表奖励的星星时,我已经看到全班孩子的眼里在闪着羡慕的光了。
接孩子的时间到了,很多家长都被孩子催着到我这里领“图书漂流袋”。由于事先没有预料到效果会这么好,因此我准备的十几个“漂流袋”一下子就被领光了。在家长们领“漂流袋”的时候,我给他们看了小麦妈妈的读后感,并发自内心地赞叹“这样的妈妈真的值得我们大家学习”。树立好榜样后,我把要求给家长们介绍了一下,并希望他们能在规定的时间阅读完领到的书,然后写一些读后感。
十几位家长领了“图书漂流袋”,高高兴兴地带着孩子回家去了!一些空着手的家长失望了,他们围着我问:“老师,你这里还有别的书可以借吗?
“图书漂流袋”慢慢成了班里的一种时尚。每周孩子们一回来,我就充满期待,因为,我可以读到家长们用心写的读后感了。那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和通过学习获得的心得体会。每周的读书反馈时间,成了孩子们和我共同的享受。越来越多的孩子因为父母的读书得到了奖励,他们反过来成为督促家长读书的有力推动者。
读了《朗读手册》,有家长感叹与这本书“相见恨晚”,也开始每天在睡前给女儿朗读一些故事。得知我们班想建一个开放式的阅读墙,立刻有家长主动放弃休息时间,自己带着工具和材料,仿造《朗读手册》里的图片,在教室的后排为我们制作了两排阅读架。……
我借给家长的书不过几十本。这些书在“漂流袋”里“漂流”了几年,回来的时候依旧完好无损。还有细心的家长特意为这些书包上封面,并在书里夹上一枚精致的书签。好书实在太多。在我们的“图书漂流袋”中,又多了很多新面孔。那是家长们拿出自己的藏书,加入“图书漂流袋”的队伍中了。我也在我们的“图书漂流袋”中读到了许多我向往的书。
班上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得异常顺利。等到孩子们升入高年级后,我们经常开展“班级读书会”,一起讨论书里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会三方合作,由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完成对同一本书的读后感,并进行交流。
因为共读一本书,我和家长的距离越来越近;由于共同学习,我们形成了教育孩子的同盟。孩子们快要毕业了,我们的“图书漂流袋”期待着下一次的“漂流旅程”。
【周杭芳,浙江省杭州市育才教育集团育才外国语学校,小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李春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