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舍随思

2012-04-29施劲锵

青年作家 2012年7期
关键词:精舍芭蕉叶黄宾虹

精舍为修行者的住处。竹林精舍、祗园精舍、鹿野苑等,皆名闻一时。东汉至魏晋时,儒生、道士、僧人、玄士起精舍之风甚盛,无非是寄喻“高逸超脱”之意罢了。

我蜗居之地,自是不敢以“精舍”为名,只以简、朴、拙为旨:墙上一琴、一画、一书柜,屋中一张书桌。书柜外的书与柜子里的差不多,都是随意堆放;桌上秃笔残笺、零墨断简,既不雅,更不与精沾边。

窗外一丛芭蕉绿莹莹的,渐觉可爱。我不喜烈日之炎炎,更趋向于雨打芭蕉之时;尤爱黄昏,斜阳西去,来一阵雨,点点滴滴。莹白的雨滴在碧绿的蕉叶上,犹如珠走绿玉盘,清脆、流畅而明快。只是刚开始时觉得甚为悦耳,时间长了,便有所厌,厌其声太杂了些,如一些夸张表演之乐——台上乐器和曲,台下掌声如潮,不求入耳会心,唯求满堂喝彩。种芭蕉实属无奈之举,听窗外雨打芭蕉也并非我之本意。我原属意于梧桐,然南地无梧桐,强而培之亦无长势,只好以芭蕉代之。芭蕉雨成了我心中的梧桐雨。此雨凄清如许,古人多数受不了,甚至听之落泪;现在的人不会,我也不会。我向住的是静心听之,感受思虑两难时那浓得化不开的感觉。那种感觉是雨打芭蕉式的音乐不能给予我的。正如盛夏的蝉声、晚上的蛙鸣,偶然一遇尚可,多了就烦心。那一片众声杂乱之景象,无疑是对身心的折磨。然众声嘹亮,皆欲众山齐响。欢呼如潮之象,便如一年中那无数次的芭蕉雨,欲避又何避呢?故而对那些所谓的“隐士”大造精舍之举,也就可以理解了。精舍多筑于人迹罕至、山明水秀之境。居者送夕阳,迎素月,餐饮烟霞,游离于红尘之外。那无疑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在那些精舍之中,确实产生了大批真正的隐士。如陶潜,在“荒草长何速”“带月荷锄归”之中,真的回归了自然。可惜,那两间茅屋,是精舍中的绝品,现在已成了广陵绝响。环境清幽之居所,极目一片,但在令人目迷五色的红尘中,它们早已非真正的精舍,充其量只是一个安眠的地方。

人的内心世界决定着其所居是否精舍,这也是我在墙壁上挂了一张水印的黄宾虹山水画的原因。几根辣得怕人的线条支撑起整幅画的轮廓;变幻的墨色浸润山体,如碑椎般黑密厚实,不经意中豁然通透,如夜航明灯,照亮孤独前行者寻找心中世界之路,神韵独绝。看着黄宾虹夫子此画,想起了他的一句话:“昔姚惜抱之论诗文,必其五十年后,方有真评。一时之恩怨而毁誉随之者,实不足凭。至五十年后,私交泯灭,论者莫不实事求是,无少回护,唯画亦然,其一时之名利不足喜此也”。据王中秀《黄宾虹年谱》所载:黄夫子埋头故纸、与蠹鱼争生活之时,有人向夫子说起齐白石、张大千的画价已涨到几何几何时,夫子只是一笑置之,依然故我,誓不从于讨好市场的江湖习气。黄夫子的栖霞陋室,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以至于人们对其是精舍与否的争论,已显得毫无意义。夫子没有因其广泛的社会交游而迷于那七彩的外面世界,而是在陋室内,以虔诚的一点一画,孤寂地改造明、清以来浮靡甜俗的画风。那变幻的笔触,便是一滴滴梧桐雨,是一阕阕纯粹的古琴音韵,纯粹得怕人,纯粹得令人不敢久视。这就注定了在挽救中国画学流弊的道路上,只有夫子独力“血战宋元”,只有夫子“与众见参差”,留下踽踽独凉的寂寞背影。陪伴夫子的,是那窗外一钩冷冷的残月和他的夫人宋若婴。他们相视一笑之时,是否像“清辉玉臂寒”后那样“双照泪痕干”呢?只有学术上专于自我,才能做到澄怀观化。若非如此,西湖烟月、西泠积雪、二十四桥、橹声灯影又怎能幻化成夫子心中的点与线,幻化成抱朴守一的太极世界?若黄夫子没有超脱于世事纷争的宁静心态,也就没有中国画史上被称为“五百年来无此君——画之大者”的大师出现。

太极有阴阳,月亮有圆缺。张若虚曾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看看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本是极平常的句子,却蕴含着很深的哲学思想。月与人相缠,是喜是怨,是愁是快?当人月两忘时,又何须再去探寻见月照人的谜底呢?精舍对月是静,梧桐夜雨是思,溪山深处是逸。月亮幽幽地铺在芭蕉叶上,深绿的颜色中暗泛着一晕一晕的奶白色,恰如一件翡翠包着羊脂玉的艺术品,在你拉开窗帘的一刹那悄然展现,让你心中一动,觉得月色是如斯美好!就连书桌上也洒满了半明半暗的光斑。月光照在那干涸的墨砚中,照在那状如丫权、突兀的秃毫上。哦!这是我心中久违的那一片月色!依稀中,月色早已决然而然地舍我远去了。生霸死霸交替轮换,明亮的月色下只有杂响与烦躁,成了天气好坏的一点佐证而已。窗外的芭蕉月也好,江畔月也好,都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唯在画中,能时见“荆关灿一灯”的通透与虚灵!

夜色深沉,微风飒然,窗外的芭蕉叶上光点浮动。芭蕉又有何喻意?“种了芭蕉又恨芭蕉,不种芭蕉又想芭蕉。”真有点莫名。其只是居所的点景而已。既作点景之物,又何须让其背负如许责任?

从墙上取下那张沾满尘埃的古琴,放在书桌上,胡乱拨弄几下,正是角音。角音和而不戾,润而不枯,有浑厚华滋之象,与墙上之画韵相契合。这几声单调而清纯之音,混在月色之中,飘于芭蕉叶之上,复又漾满于书房之内,不绝如耳。

余英时先生在《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一书中提出了《红楼梦》与现实是一个“乌托邦式”、一个“现实式”的世界。我想,无论是历代为隐逸而建精舍者,还是因隐士而成精舍者,都不可避免这两个世界。所以红学家言说一部《红楼梦》括尽鸿蒙,是真不为过的。

用梁实秋先生《雅舍》一文中的话作结:“精(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了。”

作者简介

施劲锵,江门市作家协会理事,鹤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鹤山文学报》副主编。

猜你喜欢

精舍芭蕉叶黄宾虹
呼噜噜漂流记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补山精舍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精舍绕层阿,千龛邻峭壁”
有意思的芭蕉叶
芭蕉叶
由《安持精舍印话》浅析陈巨来的细元朱文篆刻
口腔溃疡,敷芭蕉叶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