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象,解读诗词的钥匙

2012-04-29王春惠

语文教学之友 2012年7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意象

王春惠

一、诗教目的:“发其志意”

体现中国古文化深厚积淀的古典诗词,集哲学思想、人生经验与审美意蕴于一体,具有他者不可替代的对人的理想、心智和情感的重要教育和激励价值。《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古典诗词这份宝贵的文学遗产,值得我们“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因此,教师要挖掘诗词中蕴藏的丰富精神营养,充分发挥诗教的特殊价值,使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滋养下,“发其志意”,与审美活动有机融合,为学生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为广阔的生命空间,努力使他们成为情趣高雅、精神健康、人格丰盈的时代青年。

二、意象——解读诗词的钥匙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词的本质是抒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中国古典诗词往往借助意象把读者引入作品营造的意境,从而体味诗家词人的情感。

意象是诗词艺术的精灵,是解读诗词的钥匙。作为诗词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熔铸了诗家词人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我国古典诗词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固定。王昌龄《诗格》论诗艺创造时提出“意象经营”一说,“寻味前言,吟讽古制,感而生思。”即意象的创造,可以从讽诵前人的作品来触发文思,创造出新的意象。表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经营”,有“递相沿袭”的特点,所谓“日月依旧而光景常新”。

从意象入手,展开想象和联想,是理解诗词的必由之路。所以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可将解读意象作为突破口。如能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意象的象征意义,则会对鉴赏古典诗词带来很大帮助。

因此,通过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诗词意境,感知诗词情感,把握诗词内容,领会诗词主旨,提高诗词鉴赏力,从而充分发挥诗教的特殊价值。

三、意象教学的具体措施

当前我们使用的苏教版必修一至五与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教材,其古诗词所占的篇幅大增,大量背诵内容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再者,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凝练含蓄、结构跳跃的特点,加上学生知识积累和阅读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学生缺乏对诗词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为此,我针对高中生不同阶段的学习进行了不同教学措施的实践。以下分别作些介绍。

(一)明确现状,有的放矢

此措施针对高一学生。经过小学至初中的学习,高一学生对常见意象已有一定的积累。高一期间古诗词所占的篇幅较多(尤其是高一第二学期学习的必修四),在教学之前,我首先对学生已熟悉的常见意象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得知学生已基本明确了月亮、杨柳、大雁等最常见意象的涵义。作了此项调查之后,我就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为帮助学生识记常见意象的基本涵义,我通过网络查询和自编歌谣等形式,提供相关资料,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网络查询)“月亮大雁表相思,杨柳长亭表离情,子规梧桐含凄苦,东风春雨喻美好,花草鱼鸟为自由。”(自编)等等。

(二)调动积累,学会迁移

此法针对高二学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尤其是必修四诗词单元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积累了一些常见意象的涵义。因此,在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适时补充与选文有相同意象的诗词,调动学生已有的贮备与积累,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迁移。

现以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教学为例作一说明。阮籍的“咏怀诗”历来被誉为“旷代绝作”,由于生活在政治黑暗的魏末晋初时代,作品大多隐晦曲折,可谓“百代之下,难以猜测”。其中飞鸟是“咏怀诗”中最重要的诗歌意象,是阮籍主体人格的诗性外化,各种飞鸟意象体现着阮籍隐晦难测的内心世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学习该篇之前,我向学生补充推荐了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我启发学生思考苏词中的“幽人”、“孤鸿”这两个主要意象的含义,再结合初贬黄州时苏轼的境况介绍,理解作品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抒发词人孤傲清高、蔑视流俗的情怀,从而理解词人郁结的一种“高贵的孤独”和“圣贤的寂寞”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去赏析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学生对作品的感情就明朗了许多,他们认为可将“孤鸿”、“翔鸟”两个意象作为突破口,这悲号长鸣的“孤鸿”、“翔鸟”既是诗人的眼前之物、眼前之景,同时也是诗人自我的象征,它孤独地飞翔在漫漫的长夜,唱着一曲哀伤的歌。

此外,学生对高考题往往十分关注,选取各地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作为例子,也不失为让学生熟悉意象的途径之一。于是,我又补充了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2010年高考山东卷),帮助学生学会迁移。

此法通过课内分析与课外补充相结合,既可以促使学生理解同一意象相对固定的涵义,也能在知识迁移中提高分析能力和运用能力。

(三)整理资料,制作卡片

学生主动探究比教师单向传授更有实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高二第二学期,在开始教学《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我组织学生制作了“意象分类卡”,引导他们尝试编制《意象辞典》,帮助他们在探究中理解与积累。

1.制作“意象分类卡”

我建议学生从意象表达的情感角度,将意象分为喜悦、闲适、哀思、愁苦、爱恋、憎恨等几类,制作“意象分类卡”,对古典诗词中一些常见意象蕴含的象征意义进行初步整理和归类。

这一提议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纷纷参与,现将学生制作的部分“意象分类卡”摘录如下:

(1)表达喜悦情感的意象:春风(东风)——和谐、柔美;春雨——喜爱、欢愉;美酒——希望和祝福。

(2)表达闲适情感的意象:白云、清风、明月、泉溪、花草——清闲恬淡之情;三径、五柳、南山、东篱、桃源、凤凰——向往隐逸生活。

(3)表达哀思情感的意象:残月、杨柳、长亭、鸿雁(孤雁)——思乡怀人、怨别怀远。

(4)表达愁苦情感的意象:秋风(寒风)、秋雨(冷雨)、沙漠、古道、斜阳——羁旅孤独;流水、梧桐、芭蕉、黍离、燕子、杜鹃(子规)、猿猴——寄托离愁;浮萍、飞蓬、芦苇、孤舟——漂泊孤寂。

(5)表达憎恨情感的意象:楼兰、长城、羌笛、柳营——厌恶战争;杂木、泥淖、阴云、淫雨、乌鹊——不满现实。

(6)其他常见意象: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壮志豪情;松柏、梅花、兰草、竹子、菊花、冰雪——高洁品质;佳木、峨冠、博带、长剑、美女——高远之志。

2.尝试编制《意象辞典》

明确了意象的情感分类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编制《意象辞典》,进行分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学生制作的意象分类卡,我将学生分成六大组,分别进行意象辞典的编订。经小组整理后,由学习委员每日抄写在小黑板上,进行“一日一意象”的积累。现仅以“酒”意象作一例举:

“酒”:①排解愁绪。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叔书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②抒发豪情。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李白《扶风豪士歌》:“作人不倚将军势,饮酒岂顾尚书期。”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摧。”陆游《前有樽酒行》:“丈夫可为酒色死,战场横尸胜床笫。”③深含祝福。如王维《渭城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项活动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可基本完成对常见意象的整理和积累。

(四)寓教于乐,激趣益智

组织开展“我来评歌词”、“我爱编歌词”和“周五大家唱”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在轻松娱乐中获益多多。此法不受学段限制,在高一或高二阶段均可进行。

我校每周三和周五中午均有15分钟的“唱歌”活动,这是学生放松娱乐的“开心一刻”。我发现,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里其实也蕴含古韵和诗性,所以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兴趣,引导学生对一些清丽隽秀,典雅古朴的流行歌词进行解读品悟,以激发他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首先,我在班内进行了一项名为《你最喜欢的流行歌词》的调查,以发现哪些歌词最受学生青睐。之后,我把整理后的歌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分析意象营造的意境,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对词作的理解。我还鼓励学生选取常见意象进行“我爱编歌词”创作,以寝室为单位,在每周五举行“大家唱”,并进行“最佳组合”评比活动。此项活动一经提议,立即得到了全班学生的热烈响应。

(五)化用诗词,增文添采

此法可在高二后阶段和高三阶段实施。在学生熟识名篇佳句和理解常见意象含义的基础上,我又进行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尝试。

我认为,在写作过程中,如果能巧妙地化用一些名言佳句,比起直接引用诗词效果更佳,可使阅读者耳目一新。为此,我积极倡导学生在写作中化用名言佳句,以提高写作水平。

(六)整体理解,全面把握

当然,意象的文化内涵也并非一成不变,为此,我通过比较鉴赏,让学生明确意象的不确定性。

第一组:比较王安石的《梅花》、陆游《卜算子·咏梅》与林和靖的《山园小梅》,辨析“梅”这一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表现的不同情感。

第二组:比较杜甫的两首《绝句》(“迟日江山丽”诗与“江碧鸟逾白”诗)体味诗人运用同类意象表达的不同情感。

第三组:比较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与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分析“雪”这一意象表达的不同情感。

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索,归纳出在古典诗词中同一意象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着某种不确定性这一文学现象。

通过这一活动设计,使学生在诗词鉴赏中树立整体阅读意识。从而使学生明确,除了理解常见意象蕴含的象征意义外,还应该结合推敲诗题、知人论世、借助语境、留意注解、巧用形式、明确类别、整体把握等多种方法和步骤,把握诗词的内容,进入诗词的意境,感知诗词的情感,领会诗词的主旨,从而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意象教学,充分发挥了诗教的特殊价值,挖掘了诗词中蕴藏的丰富精神内涵,对学生成长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滋养下,“发其志意”,丰富了生活情趣,增加了美感体验,提高了审美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建构健康人格,提高创造能力,提升人生境界起到了促进作用。

以上所言,仅为个人教学经验,不妥之处,还请各位专家批评赐教。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

[2]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诸葛志《中国原创性美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杜卫《审美地生存》,作家出版社1999年版。

[5]邱明正《审美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曹廷华《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单位:新昌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意象
抚远意象等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诗词之页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