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材或将大开“网瘾”方便之门
2012-04-29
继美国、新加坡、韩国之后,我国不少省市近期开始启动“电子书包”试点工作。这种全新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引起了不少家长担忧,他们认为,电子课本会让学生更加依赖网络和电子设备,或将导致难以戒除的“网瘾”问题。
根据多项调查显示,电子教材从提出到试点,反对的声音普遍认为电子教材推行后最可能导致的不利影响是青少年的“网瘾”现象。对此,著名“网瘾”研究专家陶宏开表示,电子教材进入课堂是不可阻挡的社会潮流,“网瘾”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孩子家庭教育的质量。
移动设备为“网瘾”打开方便之门
随着iPad等移动设备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低龄“苹果控”出现,两三岁的幼儿沉迷于玩iPad已不再是新鲜事。陶宏开介绍,近几年来,在电子产品越来越先进的同时,青少年上网成瘾的现象日趋严峻。家长们反映的情况与媒体披露的现象都表明,过去学生大多是坐在电脑前打游戏,比较容易发现与监督。但是,在iPad、iPhone等出现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玩游戏、交网友等,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健康与安全。
家庭教育质量决定青少年“网瘾”现象
即便电子设备可能带来不同程度的网络危害,“无纸时代”依然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子教材进校园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但是“网瘾”问题怎么办?首先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早期家庭教育的质量。
现代社会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而后又过度期望,使孩子的性格产生变化,甚至出现人格上的不健全,很容易因受外界不良文化的侵蚀而出现各种问题。
陶宏开认为,对于电子教材可能导致的“网瘾”问题,最佳的预防措施是普及成长科学,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们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与健全人格,有良好内因的孩子非但不会上网成瘾,也不会沾染其他坏习气。同时,教育部门在推行数字化教育时要“一分为二”,以保护孩子为主要前提,如在电子课本中尽可能屏蔽游戏项目等。
(摘编自速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