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抢救名人故居

2012-04-29康楠

经济 2012年7期
关键词:故居胡同文物保护

康楠

景因人而传世,人因景而得彰,当名人逝去,那些散落于大街小巷的传统府宅或简陋房舍,无不记录着他们的人生印迹。

而一旦这些承载着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故居也随着名人一起“逝去”,我们的文化必将失去内涵,而历史的车轮向前,还有什么可以留存?若要明白现在,就要知道过去,当这些不可移动的文物日渐消亡,而保护也显得无能为力,我们应该意识到,抢救名人故居——已刻不容缓。

消失的故居

极力倡导挂牌保护文化名人故居的著名作家舒乙强调:“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一次的破坏,就是永久性的毁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名人故居的留存与现代城市的建设冲突,更多的故居不幸“逝去”。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766722处。其中,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新发现登记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为536001处,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消失。

如今,曾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总布胡同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已经被拆除殆尽。此前,曹雪芹在北京的故居“蒜市口十七间半”,于1999年被拆除。10年前,著名诗人、作家徐志摩在上海延安中路的故居被拆除。此后,北京市东城区“红星胡同5号”的梅兰芳故居,鲁迅、周作人曾居住的北京市西城区的八道湾后院及书房、著名诗词学者叶嘉莹在北京已有200多年历史家族私宅,北京宣南古城区的名人故居近年间相继在拆建中消失。

虽然,部分被拆除的故居被异地重建,但已算不得真正的名人故居。坐落于菜市口附近的林白水故居便是“异地重建”而来,很多专家学者痛心不已,从环境到地址到建筑材料,已不是历史的原貌。

拆掉的是房子,更是历史、是文化。名人故居一般位于老城区,尤其在历史悠久的我国老城区,其具有建筑的价值,其一砖一瓦都是一座城市历史文明的灵魂所在,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记忆正是我国特有的东方文化。而这些名人,正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杰出贡献者。发生在故居中的动人故事,以及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的“见证者”也随之而逝。

异样的存在

由于缺乏管理、保护和修缮,许多名人故居虽然并未被拆除,却年久失修,院内的自建房丛生,杂乱无章的建筑完全破坏了故居的原有风貌。

北京市西城区小杨家胡同8号,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出生地,故居现今已沦为大杂院,杂乱无章的自建房挤满了院落。租住在这里的老人李月如告诉《经济》记者,这里没有任何老舍先生的遗物,房屋全部用来出租。这些“乱七八糟”的房子都是后来翻盖的。“很多年轻人进来参观,说找老舍故居。”李月如说,如今的故居,留下的只是一个地名,老舍先生的生活原貌早已不复存在了。

不幸而又幸运的是,小杨家胡同的老舍故居虽然不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未挂牌保护,但是在东城区灯市口西街的丰富胡同,老舍的故居已经于1987年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建成了纪念馆。

但是,同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康有为故居却未得到妥善的保护。康有为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米市胡同43号院,原为广东南海会馆。昔日的会馆,现已屋顶杂草丛生,往年的枯草堆叠着无人清理,院子里的路面坑坑洼洼,垃圾、杂物乱放。“8年前这里发生过火灾,康有为的4间正房被毁了。”租住在故居的张先生说,他在康有为故居住了20多年,文物部门对故居并未采取特殊的保护,房子都是出租屋。

康有为故居是康有为在京居住的地方,也是其筹划变法维新的主要活动场所。院中原有七棵树,故康有为题其室为“七树堂”。故居于1984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康有为故居附近的房屋基本被拆除,开发商中信地产表示,对其要同古建维修同等对待,不会被拆除。北京市文物局表示,故居将会被修缮,故有的院落格局保持不变。然而是否会像曹雪芹故居一样,相关部门若干年前就已说重建,却拖沓了很多年。

同样,其他名人故居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已不顾惜旧貌。南京市级文物张治中公馆南楼正被出售,北楼已被用做了售楼处。谭嗣同故居变身大杂院,邵飘萍故居沦为出租屋,昔日的木质楼梯还咯吱作响,却早已人去而物不复存在。

曲折的保护之路

名人故居,对于一座城市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更不仅仅是旅游,它终极的意义是显示一座城市人文的高度与精神的深度。

对名人故居的保护至关重要,保护之路却崎岖坎坷。实际上,现今坐落在东城东堂子胡同里蔡元培故居也曾沦落为大杂院。院里私搭乱建严重,住了十几户居民,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和保护。据工作人员介绍,因金宝街的开发,故居的房顶险些被拆。幸运的是,由于文物部门和社会人士的呼吁,蔡元培故居最终由私人出资修缮,政府指导,才得以留存。

此外,北京市西城区文华胡同的李大钊故居也是近年才得以修缮,西城区政府以1200万元腾退在故居居住的居民。

但是,目前除宋庆龄故居、李大钊故居、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茅盾故居、老舍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梅兰芳纪念馆等保存比较完整,相当一部分名人故居虽然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但尚未得到保护。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专家王有泉曾撰文谈道,北京名人故居保护不力的原因非常复杂,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由文物部门负责管理;但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其产权关系复杂,基本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其中一个无奈的原因,是文物局势单力薄。只有建议权而无干涉权。尽管此前民间保护组织和个人呼吁保护,文物局对来自民间的呼吁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最终难逃被拆除的厄运。

早在今年3月,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了荀慧生故居转让信息,出让价约7500万元。荀慧生故居建筑面积386.4平方米,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已被列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对此争论不一,认为四合院在北京已属稀缺,应该作为纪念馆,不应作为商品交易,也有人认为故居属于私产,主人有权对其进行处置。

著名土地维权专家、致力于北京胡同保护工作的华新民认为,保护名人故居不等于要把它们都腾空了做纪念馆供人参观,只有其中的少数适合这样做。在巴黎,大部分名人故居都只是在墙外挂个牌子,表示逝去的名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并不影响活人对该建筑的日常使用、居住或者办公。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曾建议,重视名人故居的目的在于保护它不被拆毁,可将它定成文物和景点。不一定要改变它的原有用途,不要破破烂烂,不要大杂院。

名人旧居在海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必将和国外的城市一样,走向现代化,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独有的名片,留住这些珍贵的文化成为当务之急。借鉴国际经验,世界各国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各有千秋,其中不乏对在其国内的中国名人故居保护的经典案例,未尝不能给我们以启迪。

法国巴黎:周恩来旅馆

巴黎戈德弗鲁瓦街15号的海王星旅馆的外墙镶嵌着一方墨绿色的纪念牌,纪念牌上雕刻着周恩来的铜质正面浮雕头像,这是法国政府于1979年10月,为了纪念周恩来而特别出资设立的,头像下面刻着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三个中文镏金字。

1920年11月,周恩来赴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在这个房间一住就是两年。旅馆的1号住房,便是当年周恩来住的房间。屋内陈设简单,有书桌、衣橱、床等家具。周围邻居总会注意到,海王星旅馆有一间靠窗小屋的灯常常彻夜通明。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便是他和党团同志为革命事业共同奋战的地方。邓小平、聂荣臻、陈毅、李富春等同时代赴法勤工俭学的革命青年都曾在这一小小房间内留下足迹。

日本仙台:鲁迅故居

在日本仙台市,鲁迅曾租住过的一个二层日式小楼前镶有“鲁迅故居迹”的大理石碑。虽然有人居住,但房屋还是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在鲁迅就读的仙台东北大学,有一个专门为纪念他而建的纪念馆。一间约20平方米的木房,内饰为教室模样,墙上挂有鲁迅的成绩单。东北大学校园里还保存着原样修复的当年鲁迅听过课的阶梯教室,此外,校园内还有鲁迅铜像。

日本在保护名人故居的时候,非常注重保持当时的原貌。为一些名人故居戴上文化财产的标签,也是为了防止因商业性开发重建等使故居受到破坏。

英国伦敦:老舍故居

伦敦西部荷圣詹姆士花园街31号,这幢三层的小楼便是老舍先生的故居。

1924年至1929年,老舍先生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授中文,其中前后住过四个地方,当年老舍就是和他在亚非学院结识的朋友一起合租了这栋房子的三楼。任教之余,老舍写下了一系列小说,如《老张的哲学》和《二马》等等。这栋建筑在1998年底,被英国文化部正式列为伦敦“名人故居”。也是在伦敦首个被保护的外国名人故居。

老舍故居挂有蓝色的牌子,牌子上面用汉字、汉语拼音和英文分别写着: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1925-1928生活于此。蓝牌上的中文“老舍”二字由其夫人胡老太太在世时亲笔题写。在英国伦敦,挂有蓝色牌子的房子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允许拆除。

猜你喜欢

故居胡同文物保护
丹江口库区加强文物保护(之一)
卫立煌故居
博物馆与近现代中国文物保护
光阴,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凶案
名胜古迹
魂兮归来返故居
骨角质文物保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