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城市的资源文章

2012-04-29吴伟庭

国土资源导刊 2012年7期
关键词:涟源市用地矿山

吴伟庭

2011年娄底涟源市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如何利用好这一转型发展的难得机遇,是我们应当思索的重大问题。

2011年,湖南娄底涟源市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标志着涟源的转型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快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转变,破解资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转型发展,是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

四个问题

土地供需矛盾尖锐。预计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涟源全市建设用地需求每年在150公顷以上,而上级下达的用地计划为40公顷左右,用地指标缺口大。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压力大。

用地结构不够合理。2010年涟源市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显示,蓝办、石马山、六亩塘三镇,住宅用地面积仅占该区域总面积的11%,杨市、桥头河、茅塘三镇为8.95%;工业用地分别只占建成区总面积的2.48%和3%,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存在巨大差距(分别为20%~32%、10%~25%)。政府机关、学校等大多处于城区黄金地段,土地位置级差地租得不到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存在较大升值空间。

能源瓶颈日益凸显。经过长期开采,许多矿山资源已经或临近枯竭。截止2011年底,全市保留的95个煤矿批准范围内可采储量不足3000万吨,服务时限不足5年。“十二五”期间,预计全市每年需消耗标煤1800万吨,其它矿产品3600万吨,能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将更加凸显。

地质环境亟需治理。全区已查明各类地质灾害183处。除自然发育外,因矿山生产活动导致的地质环境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矿山地质灾害发育、占用破坏土地、过渡抽排地下水引起地面水位超深下降等,仅斗笠山、桥头河2个矿区的疏干排水区就达近130平方公里,占涟源总面积的6.8%。

五大对策

一是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工业跨越发展。2011年,涟源市1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煤炭97家,机械制造20家,建材5家,冶金5家,轻化5家,医药食品7家,其他行业2家。应统筹建设中的土地供给,以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优化。

要有保有压,保障重点项目用地。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的工业发展思路,重点保障“三一”新材料二期、回春堂中药现代产业园、龙山风力发电等项目用地需求。支持能源原材料、建材、轻化等优势产业改造用地,保障1万吨植物油生产线、20万吨膨化颗粒饲料、华润电力技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项目用地。

要控制标准,提高用地准入门槛。在国家行业标准基础上,对用地规模、投资强度、产后利税等,探索量化符合涟源市情实际的用地标准,着力提高单位土地的投入强度和产出率,促进土尽其利、地尽其用。强化乡镇政府的节地责任,实行批地与供地挂钩政策,多开发利用废弃、闲置和低效土地。

要加强对接,培育新兴替代产业。积极对接配套长株潭产业体系和娄底融城计划,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根据涟源人多地少的特点,依靠劳动力优势,把土地供应的重点放在加工业、轻工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限制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在依法依程序的前提下,通过局部调整规划、项目嫁接、适度调整供地价格等措施,创造供地条件。

要深入挖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结合工业企业改制,运用市场杠杆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通过企业资产处置和项目对接“腾笼换鸟”。

二是做活土地文章,促进城市提速发展。一方面,要发挥规划控制的引领作用。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机衔接。依据城市规划所确定的主导发展方向、环境发展目标,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做好土地规划与用地控制工作,强化城市发展空间分布引导。高起点做好行政中心、城市中心公园、洪水岭公园等用地详规。杜绝随意调整规划现象,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加强执法监察,组建专门拆违队伍,坚决依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

另一方面,要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开展城市土地开发整理。按照“经营城市”的理念,筹措设立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加强土地储备。切实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置性保障住房、主干路网等建设用地,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市场、置换等土地运作方式,推进原省道210光田湾至石马山汽车站路段、原国道207四十三车队路段、罗家佃旧城改造和以行政中心搬迁、岛石路开发、环西路建设等为重点的新城开发,推进城市功能改善和扩容提质。通过土地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

三是着力土地整理,促进农业集聚发展。多山丘陵、地块分割零碎、机械化作业难以展开等客观条件,制约了涟源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全市已累计投放土地整理、开垦专项资金2.1亿元,实施土地整理开发项目122个。通过项目及资金安排,有力扶持了天华牧业、祥兴农业园等农业企业及桥头河万亩蔬菜基地、珠梅葡萄基地等特色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集中财力扶优扶强农业产业企业,做到支持一户、壮大一家、带动一片。今年,重点做好已开发的3000亩后备资源的验收,以及桥头河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扫尾工程,全面启动省投资荷塘、七星街两地的综合整治项目,尽快启动省返回新增费对应的3个整治项目建设。抓好3-5个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扎实做好全市灾毁土地面积的调查评价。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合理引导农民选址建房,大力推进集中连片建房,到2015年,全市完成60%左右行政村的新农村建设用地规划编制。

四是整合资源资本,促进矿业持续发展。近年来,通过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全市矿业开发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效粗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并重的初步转变。下段,一是要进一步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针对矿业企业加工增值能力弱,粗加工多、深加工少的问题,结合市委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有技术的战略投资商,提升矿山企业管理水平和规模效益,培育一批探采、选冶、加工、销售一体化龙头企业,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就地转化。二是继续加大矿山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煤炭企业“三化”建设,扶持组建大型矿业集团。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产业聚集和企业网络,?提高区域竞争优势。三是引导推广机械采煤等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回采及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瓦斯发电、煤矸石建材等新技术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综合效益。四是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查处非法开采、超深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矿业秩序。引导矿山企业转变观念,从单纯拼资源中解放出来,变“地下工业”为“地面工业”,变“单一开发”为“梯次开发”,变“傻黑粗”为“精细加工”,延伸矿业产业链条。

五是加强环境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近年来,涟源市累计投入资金2516.76万元,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林网配套等工程,整治土地402公顷,复垦土地388公顷,还绿100公顷,土地复垦利用初见成效。

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增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向上申报、政府补助和企业分担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按照“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严把矿山开采准入关,建立健全矿山环境评价制度、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强化监督管理职能和采矿权人的治理责任。加大对矿山塌陷区的土地复垦力度,发展绿色矿业。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矿山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等,加快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大力推进旅游业发展。对已关闭又通过土地复垦等方式恢复治理的矿山,积极申报省级或国家级矿山地质公园。做大扶强湄江国家地质公园的开发建设,培育后续替代产业。

(作者系娄底涟源市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

猜你喜欢

涟源市用地矿山
涟源市召开“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培训会议
梁祝年
四大“矿山修复”方法
在矿山里耕耘(国画)
智能化矿山建设在中小型矿山的应用探讨
我国矿企海外十大矿山简介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研究进展综述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演变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践与认识